第10章 雜談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A+A-


    構思後續劇情的時候突然有了很多感慨,也和大家嘮一嘮,因為作者有話說是限製字數三百的,所以特開一章。
    不影響劇情,可跳過,但是看了能更理解一點?(吧)
    好吧,最嘮成了兩章,說的亂七八糟,大家可以忽略。
    但是裏麵的內容都是切實的,有一點之前的還有後麵沒寫的劇情,看了不虧(?ˉ??ˉ??)
    首先是女主崔琢,字映之,小名阿麟。
    琢,不用多說,“謙謙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麟,也是隱喻才華品德突出的賢才。
    所以崔祈夫婦早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定下了大小名,滿腔期待,寄予厚望。
    所以琢,和麟,其實都是父母、家族的期望,是任務,是責任,是一出生就壓在她身上的。
    但是女主其實也不討厭這兩個寓意很好的字,哪怕最初設想的對象不是她,但是她依然完美踐行了這份使命,切切實實做到了他們希望的那樣。
    映之,這個字又不太一樣了。
    之是一個襯字,側重是在映上。
    映,明也隱也。
    陽光和陰影,對應人物的兩麵,這是我最初設計的想法。
    後來又看了一些講解吧,就是如下。
    日在中天為映,所以樂觀開朗自信,光彩照人,熠熠奪目。
    是團隊的核心,能口吐蓮花,有英雄情懷,仗義,愛表現,喜歡關懷照顧每一個人,強勢,主攬話語權,有影響他人的能力,有領導力。
    但是自己也可能有盲目自信,或者因為大事小事一肩挑,默默付出而疲憊。
    哎,是不是發現了,完美對應女主,我也挺驚奇,不知不覺寫的還真是這樣一個人。
    古時女子及笄取字,但一般是定了親許了人才取,這裏因為崔家一直是打算招婿,所以就是像男子的冠禮一樣,在及笄禮上直接取了字。
    這個字來源於崔琢的老師,也就是之前某章提到的夫子,這個人描寫不會多,你們就當作者皮套吧,給女主定了一個無關家族,隻對應她人物內核的字。
    那我也說了,日光和陰影,接下來關於樓犇的劇情,就是女主沒那麽“正”的時候了,大家也別說什麽人設崩了,也別罵,因為最初人物設計就不是純好人。
    名一般供長輩稱,或者自己謙稱,直呼其名是不尊重不禮貌滴。
    (但是同輩這樣也是很親近的,比如小崔也是直接喊袁慎的)
    字是稱呼別人的常見方式,很尊敬很禮貌,比如很多人也喊的子晟,淩子晟什麽的。
    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崔琢的字,是不能像淩一樣廣而告之的。
    因為劇中女角色都沒提字,那就選取的是女子的字隻能婚後丈夫或者夫家稱呼這種(當然可能還有其他解釋)。
    於是就發現,這些親近的長輩喊的都是小名阿麟。
    但是崔琢這麽一個性子的人,她對這個獨屬自己,不包含重擔,寓意深遠,又是自己老師所取的字,她是很喜歡很在意的。
    所以也有最開頭,她編假名時下意識用了這個字。
    同時她其實是希望,這個字也能名揚天下,別人也能尊敬的以這個字稱她,能抹去性別的差異的。
    所以還是最開頭,崔琢和淩對打的那部分,就描寫了她對淩的,含著嫉妒要一較高下的這種複雜心情。
    既然提到這了,那順便再理一下她對淩的這個態度變化。
    (後麵劇情也有涉及,怕大家覺得不能理解莫名其妙,所以理一遍。)
    早年戰亂頻起,文帝雖然入住洛陽稱帝登基了,但是各處還是有別的起事的人和勢力。
    參考東漢早期的形勢,劉秀登基定都洛陽,但是此時外麵還有十幾路大小起義軍占著地方呢,他自己的地方就是並,翼,幽,兗幾州,還不是完全,然後雖然在下被別的勢力截斷了一大長塊,但是揚州荊州益州還是大部分歸順他的,其中又特別是揚州,幾乎是全部歸屬劉秀的。
    所以把崔祈封在南昌,為揚州牧,是設計好的,表明他是當時就替文帝守在下方,頂住壓力,遙相呼應的重臣,所以現在天下穩定了,他依然在外當封疆大禮,不像其他功勳那樣在都城。
    眾所周知,崔琢身份是比著淩來的,所以這裏也和霍翀霍家堵住幾十萬軍隊,讓文帝去打別的關鍵地方是類似的,都是重要的戰略布局。
    而區別是霍家因為種種原因,陰差陽錯,全滅了,剩霍君華和淩,崔家則是活了崔祈崔佑兩兄弟。
    拉回話題,所以這也對應了,崔琢幼時在南昌的府邸中,前呼後擁,相對安穩的長大,而同時父母重任在身,又因為所期望的兒子變女兒,所以對她雖然物質充足,但是親近缺少,經常在外。
    崔琢幼時的回憶中他們也是缺失的,包括崔祈在都城的劇情,也看的出,相處是客氣冷淡的,但是又利益綁定,所以也是默契信任的。
    接下來十幾年,那些大小勢力挨個被滅被收複,所以崔琢及笄後離家遊曆,越向西,越向北,越看到戰亂後明顯的遺傷,同時又有家裏欲給她議親的逼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於是堅定自己的追求,一心紮入西北,遠離了崔家的範圍。
    而明明崔佑也是武將,還有名聲更響亮的吳大將軍,淩不疑最開始就是從都城走出,一路有文帝有這些人帶領的。
    可是這些人崔琢沒法選,她投崔佑就是自投羅網,找吳大將軍就是到了文帝眼前,朝堂核心,那性別限製,更困難了。
    所以她遠離中央,到了西北,也就是何家範圍。
    (劇裏沒多提何家,也沒說西北由誰負責,算是私設,但是我覺得是合理的。)
    何將軍後來出現的職位是驍騎將軍,大將軍為最高,其下就是驍騎,車騎兩個將軍。
    而車騎將軍王淳已知是給太子湊數的,能力平平,那麽另一個驍騎將軍必然是實力強勁,能夠服眾的,不然連著兩個虛貨也太荒唐了。
    所以何將軍實力強,西北又能遠離崔家遠離朝堂那些會挑事的大臣,所謂山高皇帝遠,崔琢肯定往那去。
    而何勇這人名聲不錯,劇中文帝和淩都提過,說明他人品德行很好,何家又有很多兒郎,還有何昭君這個幼女。
    所以何勇看著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武藝超群,有理想有想法,敢跑這地方來吃苦的崔琢,他手下留情,沒立馬給她送回家,反而給了她最初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覺得這是合邏輯的。
    在我的劇情設計中,何勇不僅給了崔琢最初的機會,還指點教導她許多,所以正文中,崔琢在意何家,和他們很熟悉,為了何昭君的婚事能特意帶人跑過去,然後選擇救人死守,哪怕傷亡慘重,危及自身。
    繼續向前推,崔琢打出成績,崔家也轉換預期的路線,開始給她提供各種幫助,名頭響亮了,到了文帝那裏,才有了特賜,允自建軍。
    自此,白羽軍橫空出世。
    喜歡星漢燦爛之我自逍遙請大家收藏:()星漢燦爛之我自逍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