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慈悲劍
字數:7194 加入書籤
大悲禪林。
長空寂靜,鍾磬微鳴,佛光浩瀚如海潮湧動。
萬千僧眾仍圍坐在周清風四周,他們身披袈裟,手持念珠,低聲誦經,萬聲歸一,梵音若海。
——這是天地間最純淨的一片地界。
四麵八方,佛宗數千僧眾,皆身披法衣,盤膝而坐,排列成萬字光陣。每一位僧眾,口誦佛號,雙手合十,虔誠肅穆。梵音交織成浩蕩金浪,自林海起伏而起,震撼天宇,宛如無形巨河橫貫九天十地!
而周清風在領悟出地藏劍之後,繼續盤膝坐於金蓮之上,身前青鋒劍靜靜懸浮,散發著溫潤無鋒的光輝。
劍鋒微顫,似乎在回應這漫天佛音中流轉的某種偉大力量。
地藏劍已然成型,背負眾苦,獨守地獄之門,但依然不夠!
周清風心中尚有波瀾未止,他感受到,在自己的劍道深處,有一道更溫柔、更宏大的力量正在孕育。那不是地藏那般的承受與沉默,而是一種在黑暗中悄然升起的,渡人的微光。
一卷無形佛經,緩緩展開在他心海之中。
那是佛門至深至遠的經藏,慈悲經。
經文浩瀚如海,字字如金,句句如雷。
周清風的心神緩緩沉入其中。
耳畔隱約響起古老莊嚴的梵唱:
“願我眾生,遠離苦厄;願我眾生,得大自在;願我眾生,離怨親之苦,心懷慈悲,普濟十方。”
這一刻,他仿佛站在了諸天之上,俯瞰世間苦海。
萬千眾生浮沉於痛苦之中:貧苦者、病患者、孤獨者、喪親者、迷失者……
每一個人,每一份痛,每一滴淚,都化作一道道哀鳴,穿透蒼穹。
周清風緩緩閉上眼,耳中聽到的,不再是佛號,而是——
人間無盡的苦聲。
他看到孩童於戰火中號啕;
看到老人於寒冬中孤死;
看到年輕父母抱著瘦弱的嬰兒,在荒野中無助求生。
那是生老病死之苦。
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之苦。
這世間,苦如海,無邊無際。
他的心,第一次,被真正刺痛。
從未有一次,他如此鮮明地感知到——
這世上需要救的,遠比他能斬的多得多。
劍,可以斬敵。
但劍,也該,救苦!
劍之鋒,亦可為悲憫所鑄!
這時,心海之中,佛經之聲再起,沉穩而廣博,如洪鍾大呂,震蕩靈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願我眾生,慈心相待,不起嗔恚,懷悲憫心,如父護子。”
“慈悲者,無量無邊,護念眾生,如自身命。”
“我以慈悲劍,斬斷無明,渡一切有情!”
周清風的心神劇震!
慈悲——不是懦弱。
慈悲——是以無上意誌,護持眾生,不忍眾苦!
慈悲劍,不為屠戮,不為仇恨,而是為——
護生!
扶危!
救苦!
是拔眾生於苦海之中,是引萬靈於黑暗中見光!
【嗡——】
元初劍在他膝上輕輕震動,發出一聲清越的劍鳴。
那是萬劍之魂的共鳴,是無數執劍者靈魂深處,回應這份“大悲願”的號角!
周清風緩緩睜開雙目。
他眼中沒有殺意,沒有鋒芒。
隻有——深不見底的慈悲。
那一刻,他伸出手,指尖輕輕拂過元初劍鋒。
霎時間!
劍鋒之上,金光湧動,化作無數細小的蓮花,宛若春雨灑落人間。
蓮花中,每一瓣皆映照出一副眾生圖景:
貧者得食,病者得藥,孤者得伴,死者得渡。
周清風長身而起。
這一刻,他不再是孤傲的劍客。
而是——願以己身,擔負苦海之舟的引渡者!
劍光輕輕揮灑,天地間蕩起萬重金波。
每一縷劍意,皆充滿了溫柔的力量。
這一劍,化生萬千!
這一劍,潤物無聲!
這一劍,宛如春雨無聲,拂過枯枝,拂過病骨,拂過孤魂,拂過淒涼大地。
萬物複蘇,眾生得渡。
慈悲劍成!
這一刻,整座佛宗,億萬丈金光衝霄!
無極佛、無量佛、空覺古佛……
所有佛宗大德,皆在此刻同時俯首合掌,齊誦佛號: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一切救苦救難慈悲諸佛!”
萬佛齊頌!
萬僧齊拜!
天地震蕩!
連天外的劫雲都為之一滯,黑暗退卻,祥光遍布。
在這金光中,周清風一劍在手,立於虛空之上,如持劍佛陀,俯瞰眾生。
“願我持此劍,破無明,度苦厄,普濟有情,拔苦與樂。”
周清風低聲呢喃。
聲音雖輕,卻貫穿十方虛空!
這一刻,他的劍已超越了殺伐、鬥爭、勝負。
——這是一柄,真正的“大悲之劍”。
——這是為天地眾生而持的劍!
——這是——
慈悲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悲禪林之中,金光燦爛,佛號連綿。
慈悲劍成,天地似乎也隨之鬆動,空氣中彌漫著蓮香與暖意。
周清風靜靜地站立在金蓮之上,身形如孤峰,劍勢如滄海,威嚴與慈悲並存。
他的眼神中,不再有單純的鋒芒。
而是包容眾生苦難的柔和。
在這浩瀚金光中,他輕輕揮動元初之劍。
並非刺殺。
並非橫掃。
而是,如春雨細落,如秋風掃葉,悄無聲息中——劍氣所過之處,殘敗草木重新抽芽,枯涸的泉眼再度湧出清泉,斷裂的山石慢慢重歸原形。
更遠處。
藏身在佛宗秘境深處的病弱靈獸、瀕死的小妖,也在這股劍意的拂照下,逐漸蘇醒過來,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生機的微光。
……
“慈悲,非是脆弱。”
“慈悲,乃是勇敢。”
“慈悲,是在知道自己可能無能為力時,依然願意伸手去扶起別人的信念。”
——這是周清風在這一刻,真正理解到的“慈悲”的意義。
而他那柄元初之劍,在吸納了他心中這份慈悲之後,劍身緩緩發生了變化。
原本銳不可當的鋒銳,竟開始變得溫潤無鋒,如同一泓澄澈的湖泊,波瀾不驚,但隻要有人觸動它,就能感受到無盡深遠的力量。
劍身隱隱流淌出佛文之光,密密麻麻的小篆在劍脊上浮現,正是《大悲咒》、《慈悲經》中的真實經文。
每一個字,都是周清風用心神刻寫。
每一縷光,都是他用意誌點燃。
這一刻,他的劍,不止是一柄殺劍。
它,成了渡劍。
“嗡嗡——!”
劍身自鳴,不受控地顫抖。
那是天地大道在回應!
甚至,整座佛宗的護宗大陣,也在這一刻自行開啟,無數金光纏繞佛塔、蓮池、鍾樓、廟宇,形成一片恢弘浩瀚的祥瑞景象!
連閉關多年的無極佛、無量佛也被驚動,親自走出金身佛塔。
遠遠看去,兩位老佛頭披著金色袈裟,合十而立,目光莊嚴肅穆。
無極佛低聲道:
“此子之劍,已不止為劍。”
無量佛接著合掌誦道:
“乃是渡苦,乃是普濟,乃是真正的——菩提劍心。”
兩位佛宗大佬,不,周清風手下敗將交換一個眼神,皆是暗暗驚歎。
而空覺古佛此時已然徹底蘇醒,凝視著金光沐浴中的周清風,他輕輕閉上雙眸,口中緩緩誦出: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佛門四十八願之一——無量光願。
而此刻,周清風以劍而悟慈悲,以劍而證眾生!
“這是我見過最不可思議的劍道!”
空覺古佛心中明了道二的想法:
人族未來,必將以一劍,照徹黑暗;必將以慈悲之心,護佑天地間最後的一線人火。
時間悄然流逝。
金光浩蕩了一整天一夜,方才漸漸收斂。
周清風緩緩收劍,青鋒劍重新歸於沉寂,但那淡淡的慈悲劍意,卻已烙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
他睜開雙眸,眸中不見鋒銳,不見滔天戰意。
隻見——一片蒼茫浩瀚,如大海包容江河,如長空包容星辰。
眾僧依舊齊誦佛號,三千金蓮自虛空中綻放。
每一瓣金蓮上,都隱約映照著周清風立劍持心,悲憫渡世的身影。
他緩步踏出,行至空覺古佛麵前,肅然行禮。
空覺古佛亦還禮。
雙方對視一眼,俱是默契無言。
無須多言,因為在那一劍揮出後,眾佛皆知,周清風,已真正踏入了一個嶄新的層次。
僅僅半年時間,佛道已經變成了周清風劍道的一部分!
這一日之後。
佛宗為周清風,特立一座碑,名曰【佛道劍碑】。
碑上記載:
"有一人,持劍渡苦,悲憫無量,救度無邊,劍鋒所指,眾苦皆滅。"
喜歡我喜歡用劍說話請大家收藏:()我喜歡用劍說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