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誰養活誰

字數:4335   加入書籤

A+A-


    唐越冬看見鄧寶帶了板車來,簡直喜出望外。
    “留個車給王誌,這小子走起路來拖後腿。”
    王誌嚷嚷著他隻是輕傷,真如此被拉回村裏,還不得以為他快死了啊?
    可惜三十來人都忙著裝車,沒人管他的抗議之言。
    板車在山裏同樣不好走,多數時候都得四五人合力推上山,再左右拉力阻止車速過快。
    王誌被顛得七葷八素,咬牙忍受的同時,心裏想著如果能重新來過,他說什麽也要拉上軍頭一起出去,看那個光頭還怎麽囂張。
    糧食回村正趕上下地的人到山腳,人多自然好一番熱鬧。
    至於被車拉回來的王誌,確實驚到好些人。
    莫蒼回來時村裏人不多,馮安和石羅鍋怎麽說,也比不上現在親眼看見的直觀。
    孟長義問起他的傷,唐越冬簡單幾句帶過,脫臼的關節歸位,右手斷了一根指骨,還有一點內傷,慢慢養著不算致命。
    村口不是閑聊的地方,大家幫把手的功夫,將糧食和板車放到之前存放糧草的棚子。
    孟長義曾說過,等這批糧食回來讓大家吃頓飽的。耿秋與巧織一袋袋打開清點,計算著今晚能動用多少才不影響日後吃喝。
    女子們洗了手臉後,都去灶房幫忙。
    王誌被孟長義帶走問話,詳細之事眾人不甚清楚,唐越冬他們撿些能說的告訴眾人。
    聽說盤龍寨這個匪窩,那些兵自然蠢蠢欲動,這要是放在從前,可是能立功的好機會。
    不過現在興奮之後隻能訕訕,軍頭不會讓他們出山打仗的。
    石羅鍋等人則是後怕。
    尤其是上了年歲的人,這才幾年太平日子?外敵沒動靜,自己人先窩裏鬥上了。
    小棗好奇,總是在灶房邊上探頭去聽。
    “陳嬸,他們說外邊有山匪了,就在上河莊附近溜達。”
    顧雲與林三娘正在碾米,開始還不信,待耿秋和馮安說確有這事,女人們才嘰嘰喳喳重視起來。
    胡伯娘聽錯幾次,她心裏就沒往山匪這件事上靠過。
    馮安歎道:
    “她這樣也好,日子清淨。”
    隔一會小棗又來說:
    “你們知道糧食哪來的嗎?是從薛家買的,薛良當家的那個。”
    話題又岔到薛家,隻有絮兒在想,王誌其實很聰明。
    改日應該與孟大哥提一提,年底攢了山貨什麽的,讓王誌帶人出去售賣定然不會虧錢。
    薛良這人同薛貴信一樣對窮苦人悲憫厚道。絮兒去看過,袋子裏的雜糧幹淨且沒有異味。陳穀子有一些,但那是王誌為了省錢。
    買回來的麥子還是帶殼的,即便是碎米,也都是分類單放在小袋子裏。
    整個鬆縣,沒有哪家糧鋪會如此細心對待普通百姓。
    薛良是個好人,當初接管上河莊的人如果是他,絮兒多半不會帶人離開。
    碎麥子配上豆麵,稠稠地來上一碗,再夾一口巧織醃的甘露鹹菜,能把這些餓壞了的人美得眉毛飛起。
    一百多人想要吃飽,所需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尤其是這裏邊九成都是高壯漢子,
    十來個人忙得熱火朝天一個時辰,碗到了那些漢子手裏,不過一吸溜。
    石羅鍋等人深知,他們這算是沾了人家的光才能吃頓飽的。
    飯後各自回屋,老爺子殷殷叮囑後輩們,以後幹活再多勤快一些。孟長義等人的恩要記,軍馬的功勞更要放在心上。
    平安鎮的亂他們陰差陽錯躲過,這又算是絮兒的一份情。
    驚蟄過後,能明顯感覺到暖意,晌午時候甚至能忙到出汗。距離能下種的時候越來越近,加上棚子裏有能吃兩個月的糧食,所有人鉚足了勁在開荒。
    柳榆林那邊,孟長義跟絮兒去看過,如果不是雜草太多,土壤太過貧瘠,種下去的菜肯定能長得更好。
    二人配合著摘柳樹芽,早春的好物還不多,這東西可被羅鍋爺爺惦記好些日子了。
    絮兒說孟長義:
    “你是守著寶地不自知。
    虧你們還在此處生活五六年,原來都是迷糊著過的。”
    孟長義說她:
    “別以為你就沒錯,第一批野菜都挖回去下肚了,也沒見你這顆胡桃大的腦袋想到正經處不是?
    我一個軍中糙漢哪顧得上許多?
    反倒是你啊,小小年紀正該是心思細膩洞察敏銳的時候,嘖嘖嘖~不過如此。”
    絮兒在樹下仰頭相望,左瞧右看地不說話。
    孟長義瞥她一眼,問道:
    “你又故弄玄虛要做甚?”
    絮兒撓了撓眉毛,閑閑道:
    “好好的嫩柳美少年,偏偏你長了張嘴啊,毫無美感。”
    孟長義從樹上跳下來,向絮兒手中的麻袋裏倒柳樹芽時動作粗魯。
    “還哪有什麽美少年,你有心思調侃我,還不如也上樹幫忙。這麽一點點攢,何時才夠吃一頓的啊?”
    絮兒抖了抖麻袋,使縫隙被填補平整,一邊回著他的問題。
    “種地也是這樣的,一點點的挖呀,種啊,雨大了怕淹,日頭大了怕旱。
    這才哪到哪?你要是沒耐心,咱們可以談一筆交易。”
    孟長義跳上另一棵樹,嘴上嫌棄許久不出活,實際手上絲毫沒鬆懈。
    “你還有本錢跟我談交易?說來聽聽。”
    絮兒跳起來抓住一根柳枝,邊摘柳芽邊道:
    “你不想幹活也行,我們出力養你,但是之前的恩情一筆勾銷。
    怎麽樣?反正當初帶上我們也是你順手而為,這樣算下來你還賺了。”
    孟長義勾住樹枝哈哈大笑,看著絮兒道:
    “我是老實人,但不傻。咱們誰養誰你心裏沒數啊?”
    絮兒略微氣弱道:
    “這都是暫時的,以後可說不準。”
    “我不與你爭這個,還有幾筐能裝滿?我說你倒是快點啊?這麽一個一個摘,學什麽大家小姐摘花呢?”
    孟長義順著柳條一把擼到底,那柳芽的好賴是全然不管。
    二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等麻袋裝滿,一人扛一袋回了村子。
    有人打聽那邊的苗情。可憐巴巴的四五棵苗,承載著此等重擔,功過一念之間啊。
    得知錯過一處好好的催苗地,村裏哪個不是十成十的惋惜?
    雖說現在還是早春,可柳榆林太荒,十天半月收拾出來,清明時候南梁也差不多能下種了,轉去那邊開荒沒多大好處。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