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放養薯蕷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A+A-


    絮兒憋著去不得茅房,這臭小子真不好哄,荒山野嶺去哪給他找雞來養啊?
    丁小強一遍又一遍問:
    “說話算數?”
    “嗯,算數。”
    “那你發誓。”
    絮兒轉身揪住他的小耳朵。
    “跟誰學的?信不信我現在追上你師父?”
    小孩搖頭,衝天小辮跟著晃悠。
    “你又騙人,孟大哥打壞蛋是正經事,不可能放師父回來。
    絮兒姐,親姐,我想養雞~”
    四處搜尋不到小棗,絮兒青筋直跳。
    “我要上茅房,你跟我去還是怎麽?”
    丁小強漲紅臉放開,還不忘扯著脖子喊:
    “絮兒姐,我就當你答應我了,給我買雞!”
    丁果盛沉默修理農具,聽見兒子嚷嚷,一股失敗感莫名上湧。
    他這一手養果種田的手藝,算是傳不下去嘍!閨女貪吃,將來要外嫁,兒子貪玩,專喜飼養牧羊,唉……
    好些人去看張大嘴扇羊,好巧不巧,被嚼爛的衣裳就是他的。
    “難怪大清早開罵,這下他胸前那片毛可擋不住嘍~”
    顧雲幸災樂禍地分享給另外兩個婦人。小強和寶樂淘氣著呢,總趁著張大嘴熟睡時去拔毛。
    這殺豬匠看著凶悍,內裏最是心軟,每次都舍不得下狠手打孩子。他不會動真氣兒,其餘人也就當個樂嗬瞧著。
    大部分糧食給孟長義他們帶走後,輪到他們自己吃喝時,便盡可能地將就。
    吃過飯後,村裏從老到少沒有閑人。巧織嘴上吵得歡,實際也就躲了一頓飯的懶。
    小強和寶樂一人騎一頭牛,手中牽著羊晃晃悠悠出村。
    絮兒看著他們,心裏有那麽一瞬羨慕,年幼不知愁,小強想要的無非是兩三隻雞崽,寶樂也不再如剛來時那麽畏縮。絮兒既盼著他們快快長大,又希望他們一直保持如此童真。
    絮兒腦子轉個不停,算計田裏和山上能收回來多少野物糧食。
    小姑娘們相約去南梁看地,巧織盯著一路的木柵欄欣喜異常。
    “哇哦~這是誰做的扶手呀?上山好方便。”
    細細和小棗驚訝看向她,左右夾擊問她:
    “耿秋大哥天天消失好幾個時辰,難道你不知道?!”
    “他雖然沒對任何人說,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為你釘的柵欄,還以為你們自己商量好的呢。”
    巧織恨不得多長幾張嘴解釋。她何時讓耿秋大哥做這個了?人家雖然天天出去,但每次回來不是背著柴,就是扛了草,她怎麽知道還能有空做木柵欄啊?
    “不是,我……這……什麽時候的事啊?天地良心,我真不知道!”
    絮兒眼珠子轉了轉,耿秋做這些的時候太過坦然,就連她也以為是巧織說了什麽,他才動手的。
    通往溪邊的瓜棚為巧織架出一條遮蔭明路,上山的木扶手與那邊相似。耿秋自作主張,在背後做這些,他們所有人竟然都不覺得奇怪?這事確實挺奇怪的……
    絮兒習慣性抱起胳膊,巧織這個傻姑娘,與耿秋朝夕相處,該不會也被人惦記上而不自知吧?
    上山的路沒外人,金細細當然也如絮兒那般想。耿秋做事穩重隱晦,陳巧織再馬虎心大一些,確實不一定有人想到這方麵。
    金細細心想,既然自己已經做了出頭鳥,好歹得拉個墊背的。就讓大家多去關注陳巧織好了,反正人家有爹有娘,被議論也不會怎麽樣吧?
    存了別的心思,金細細一路上都在拐彎抹角給巧織挖陷阱。小棗還是孩子心性,並未察覺到她這樣刨根問底有什麽不對,畢竟小棗自己也對這件事充滿好奇。
    絮兒不由得心中暗歎,難怪錢有看上金細細,一個給野獸挖坑捕獲獵物,另一個給人挖坑轉移風言風語,還真是天生一對!
    巧織一張嘴說不過兩個人,絮兒提起別的話題,金細細了然地沒再追問。
    站在坡頂去看,成片的開荒地中立著幾棵樹。現有可耕種範圍不足五十畝,開荒速度值得驕傲,可絮兒還是很焦心。村裏人太能吃!而且不分男女老少。
    巧織上前查看豆莢情況,與另外幾人閑話:
    “好在今年風調雨順,後半個月可有得忙呢。”
    絮兒接話道:
    “還好丁叔他們上心,這要是我自己的田,指不定荒成什麽樣子呢。”
    細細與巧織笑鬧:
    “絮兒說話可聽不得,平輩的幾個人裏,誰能比得過人家啊?”
    巧織似模似樣點頭評論:
    “這回我站細細這一邊,絮兒你不知道,我爹娘背後總說‘哎呀絮兒怎麽不是我女兒呢?’、‘巧織是不是投錯胎了呀?’,真的我耳朵都起繭了,不信你看看。”
    巧織學起陳忘山兩口子,那叫一個入木三分,將另外三個逗得前仰後合。
    這也就罷了,丁小棗還跟著起哄。
    “哎喲我跟你們說,我爹也那樣,你們看他平日悶不吭聲是吧?罵我的時候總把絮兒擺出來。這要不是我把她當姐妹,說什麽都得絕交!”
    絮兒笑道:
    “好好好,這麽說的話,我平白多了兩個爹,賺大了呢!”
    女孩子們說笑並不走心,村裏嘛,自家孩子不聽話,總要找個別人家的孩子做參考,不然教訓起來沒有威懾力。
    開荒地四周種了許多紅小豆,葉片已經開始斑駁泛黃,豆莢開始撤去水分走向成熟。
    小麥和豆子占了大頭,再就是二茬種下的蕎麥,且不論產量高低,目光所及茂盛一片。
    絮兒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看看薯蕷長得如何。
    柳榆林那一片距離不遠不近,放著好生浪費。野生薯蕷不容易生蟲害,不挑水肥之下更適應這片土地,且產量喜人,單獨辟一塊地做備用糧再好不過。
    斜坡上的土偏薄一些,薯蕷自下而上長勢遞減,甚至有些地方莖細葉小,不用深挖要知道長不大。
    四人撥開那些密實葉片,橡子大小的薯蕷豆占大多數,偶有大個一些的,整條藤上數量稀少。
    絮兒順著藤蔓找到根,拋開“種子”本身差異不談,土層厚度、鬆軟情況、肥力大小等常見的影響要素,在薯蕷這種東西上同樣適用。
    “看來想要多結果,完全放養還是不行啊……”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