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嬌羞姑娘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說來好笑,這些漢子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現在退回來做耕夫樵夫,反而信起這些鬼神之事。
唐越冬一直躲著宋丹霞,就是覺得她像個女鬼。哪家正常妙齡女子不嫁人?平民家出這樣個美人,怎麽想都不對勁,處處不對勁!
孟長義起初沒明白老唐什麽意思,畢竟他是第一次說起躲著宋姑娘的原因。
“這又怎了?金細細什麽都怕,絮兒怕蛇,丁小棗怕鬼,陳巧織怕丟,女人麽,怕光有甚奇怪的?”
唐越冬捂著心口窩眼淚汪汪說道:
“鬼也怕光啊……”
孟長義愣了一下,而後瞪大眼睛掃視唐越冬,好像要重新認識這個兄弟似的。
“你小子腦袋進屎了吧?活人和鬼魂你他娘的分不清楚啊?”
唐越冬語塞,要影子有影子,觸感溫熱,跟活人一樣。
“可她就是怪啊,你把她放我跟前晃上幾天,不是要我的命麽!”
孟長義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兄弟,從前怎麽不知,他是這樣一個人呢?
就進山這一路來看,那宋姑娘少言寡語吃苦耐勞的,一個字都沒提過唐越冬。
他不把人往好處想,是做到時刻提防自保了,但另一方麵來看,可不是自己越走越窄麽?都說他狡猾如狐狸,單從這件事來看,不是老了就是慫了。
幾番斟酌,軍頭意有所指開口:
“老唐啊,當兄弟這麽多年,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該忙啥去忙啥吧。”
“啊、啊?你幾層意思?別走啊,把話說清楚……”
人,他已經帶進來了,不出意外,這輩子都不會出山,這也是宋月郎的請求。
老唐會習慣的。
他還有更要緊的事需要辦。
鬧哄哄到了晌午,村中人被絮兒帶得習慣歇晌,孟長義和宋丹霞回來的時辰不湊巧,灶房隻給他們準備了最簡單的拌菜。
靜悄悄的小村子,就連牛羊豬雞都在打盹兒。宋丹霞忍得艱辛,小心翼翼推醒絮兒。
“妹妹,村裏何處有茅房?”
絮兒醒神後,熟練而小心地收回胳膊,給小囡頭下墊了個小枕頭,又輕輕拍了幾下,孩子繼續熟睡,她才起身帶宋丹霞出門。
木棚屋為了遮陽,特意安上了簡易的窗板。前幾日下透一場雨,周圍滿是腐木味道。
村中的石徑兩側,靠邊位置種滿了紫蘇和枸杞,角落幾叢山花長得茂盛,宋丹霞粗略一掃,竟然發現好幾種草藥。
若不是內急等不得,她大概要停下仔細看看。若有若無的味道刺鼻,宋丹霞驚訝於關屯茅房的占地之廣。還是頭一次見識到,有村子把茅房建在一起,這氣味麽,自然也是幾倍匯總的。
蒼蠅活躍在自己最中意的地盤,有人闖入也不影響它們疊在一起幹這幹那。簡陋的茅房隻有兩根木頭能下腳,考驗人的平衡,卻很好地阻斷了蛆蟲上湧。
宋丹霞提著裙子離開,皺眉看向即將破洞的鞋子。早知道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這才兩三個時辰,她已經想要逃跑了!
拉開木門,看見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的絮兒,宋丹霞內心是慌張的,她沒想到絮兒會在外等著她。
“對不住啊,勞煩你了。”
絮兒三魂隻醒來一魂,脫口問道:
“你是得了羞怯症吧?”
舌頭在前邊翻飛,意識在後邊追,等反應過來時,宋丹霞已經在扯衣角來裝作忙碌的樣子。
全臉遮擋,絮兒看不到她的神情。
“宋姐姐,我不是故意揭短的,隻是隱約記得羞怯症言行與你相似。”
宋丹霞從絮兒身上感受不到惡意。短短幾個時辰間,各樣信息全部壓向她,對一切陌生的宋丹霞自然無所適從。
孟長義既然把她交給絮兒,看來平日雜事由她做主無疑。
宋丹霞隻是恐於跟人打交道,實際上是個聰慧女子,無親無故算是在人家屋簷下,她怎麽都要為以後打算。
鼓足勇氣後,顫抖著手輕輕觸碰著絮兒的袖子,即便手指酥麻如針紮,她也強忍著沒鬆開。
“絮兒妹妹,我、我……”
“我”了好久,這位大姐也沒說出個子午卯酉來。絮兒過了最困那一陣,想著宋丹霞一個人初到陌生地,將心比心,與她淺談幾句做著安撫。
嘴上說著話消除宋丹霞的緊張和恐懼,心裏則是把孟長義罵了幾遍。他撿大活人上癮吧?帶回來自己又不管,我真是上輩子欠他的!也不是,這輩子還欠著呢,就當報恩了。
多一個年輕腿腳好的,總比耄耋老人和待哺嬰兒強啊。
絮兒忍不住扯了扯嘴角,心想我還挺會安慰自己的。
周遭安靜,絮兒又是個小姑娘,宋丹霞稍微放鬆一些,人家問什麽她就答什麽。
不過一刻鍾,絮兒便斷定,這位姐姐不是個“會說話”的人,她每提起一個話題,對方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讓談論終結。
好在基本情況能掌握一點。宋丹霞之所以懼怕日光,是因為得了一種怪病——日曬瘡。
常人受熱或是耕作期間常動不止,多數是臉、頸紅潤,但休息或陰涼通風後可及時消退。
宋丹霞是天生的曬不得日光,症狀似癬似疹,且久久不退。
全身遮擋雖然有所緩解,但酷暑時節十分難熬。因這等怪病久治未愈,整個人越發自卑怯懦。
寡親少朋的,難怪會這個樣子。
絮兒單手托著腮發呆,村裏的人都住著大通鋪呢,現在的條件,比螞蟻窩都不如,剛建好的房子都是早早定好了歸屬的。這位……著實讓人為難啊。
突然的默不作聲,氣氛尷尬,宋丹霞又開始手心冒汗。
說點什麽吧?說什麽呢?多說多錯,還是閉嘴吧。可是這位妹妹好像在走神,沒事吧?
宋丹霞心中疑問過百,愣是一個字都沒問出來。
絮兒想的是村子整體,坑少蘿卜多,得好好盤算一下。
全神貫注想事的絮兒,自然沒注意到北棚屋少了許多呼嚕聲。
孟長義將人聚集到一處,同樣在盤算未來。
“……機會擺在眼前,是去是留,各位兄弟自行決斷。三日後,錢有帶隊出山。”
北地的旱情使得民亂四起,這些曾經的關山軍士兵,沒能在戰場建功立業名震廟堂,或許可依靠他法各奔前程。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