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來年規劃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A+A-


    宋姑娘第一個挖出完整的薯蕷根,這下其他人也不糾結了,全都圍過來“欣賞評判”幾句。
    宋丹霞選的位置好,常年采藥,她判斷起這些很是簡單。長約一尺、略有彎曲、麻點根須遍布的一根——燒火棍。
    小棗拿在手裏掂了掂,照葫蘆畫瓢似的拿它當武器比劃,結果被親弟弟無情嘲笑才作罷。
    手指頭粗細的薯蕷讓其他人很滿意,除了絮兒。
    小姑娘環胸皺眉,撇嘴不語。這不行啊,算下來還是虧的。
    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個不知足的人,對於很多東西,她總有新奇想法想要去折騰。
    這一點她跟老丁叔很像,所以關於種花種草,栽苗栽豆,叔侄倆更願意湊在一起琢磨這些。
    有了新想法,絮兒便拿上農具找丁果盛。
    “丁叔,商量一下明年種薯蕷的事怎麽樣?”
    丁果盛很喜歡這個侄女。絮兒對土地的態度,以及她的踏實勤勞,都是他想讓自己女兒學習的。可惜啊,自家那個就是個貪吃跳脫的假小子,不給他闖禍就已經不錯了。
    小老頭笑眯眯讓出位置,朱豐識趣地換到旁邊位置,不過也就隔了一臂多遠。叔侄倆說的東西,他也是感興趣的呀。
    “丁叔,薯蕷產量高,明年翻倍種植你看怎樣?”
    “要我的想法啊,開荒地全用來種這個都行,方便,省心,最主要的是好吃。”
    丁果盛在關屯這兩年開荒,牙口不怎好,他總笑著跟人說,變成老漢不過是眨眼的事。
    貧苦農戶家,誰不是這麽過來的呢?生活仿若壓在他們後背上的大山,彎腰駝背步履蹣跚。抬頭看前路時,不知不覺額頭便出現橫紋。
    薯蕷綿軟,他挑不出什麽不好來。
    朱豐支棱著耳朵,餘光下意識瞄一眼絮兒。
    少女沒有多思考,當下否定道:
    “那太冒險。禾穀不豐是因為少雨多蟲。萬一明年多澇,這種泡在土裏的收成豈不是白搭了麽?”
    朱豐讚同點點頭,丁果盛這時笑得滿臉褶子。
    “你這丫頭就是穩當,我呀,就怕你被現在的收成迷了眼。靠天靠地的人呐,任何一步都不能含糊。”
    絮兒停下故意板起臉道:
    “丁叔,你我相識多少年了?竟然還來考我?”
    丁果盛嘿嘿笑得憨厚,之後正色說起薯蕷的事。
    絮兒不隻是想擴大種植範圍,還想占用一點好田試試。
    “坡地兩年是這個產量,沙土地呢?黏土又是什麽樣?正常田裏的壤土會不會更好?反正種子多的是,我看指甲蓋大的薯蕷豆也能發芽,就算糟蹋一把,我也不心疼。”
    丁果盛聽著絮兒所說,時不時點點頭,嗯上幾聲。
    老祖傳下來的經驗,也是多少輩人嚐試出來的。後輩若是隻會撿現成的,那不是活成傻子了?
    “等入冬時候閑了,帶上朱豐和金元,圈出來幾塊地做記號,來年開春就這麽辦。”
    除此之外,丁果盛還提議嚐試用一點薄肥。莊稼哪有不喜肥的?肥不夠用就再想辦法。
    其實丁果盛也是個愛賭的,由春三月開始,到深秋收獲時方知結果。
    第一年采挖薯蕷,很多人對這種東西不熟悉,所以下手沒什麽技巧。傷的斷的居多,完整的大部分出自宋丹霞和慶七之手。
    當然直如尺的沒多少,奇形怪狀的薯蕷根是為了適應土層之下的岩石。
    人們對薯蕷還感覺到新鮮,所以出現個像牛像手像人的薯蕷根,一群人是願意討論幾句的。
    絮兒帶人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而遠在鬆縣縣城的孟長義,帶領昔日軍中同袍,再次置身戰爭之中。
    當年關山軍麵對的是敵寇,是正義之師,護衛身後萬千百姓。
    如今孟長義等人卻站在關山軍對麵,要戰的是舊日同伴,以及縣城中的各處流寇山匪。
    崔景有孟長義帶人相助,又得薛家兄弟支持,很快穩住鬆縣形勢。在一眾謀士提議下,日夜不停加固城牆,建各樣防禦工事。
    在鬆縣與定縣之間,錢有竟然聚集了近兩千人,占領一處險要地勢囤糧納人。
    亂世打家劫舍,好過盛世劫富濟貧。錢有得手段雖然狠辣,但不碰良善人家。
    耿秋護送馮安骨灰,憑借一身孤勇,硬是為他幹爹蹚出一條歸家路。
    馮安離家時還是壯年,再歸來時隻剩一個陶罐。歲月碾過,舊人不在。耿秋多方打聽,好不容易找到了馮安的侄子。
    戰亂導致親戚離散,耿秋終究晚了一步,馮安的親子已經逃難去了。音信難通,馮安的侄子也不知道他們去了何處。
    “想不到幹爹用一二十年,還是沒能護住他的家人安好。”
    那馮安的侄子亦顯出老態,拍著耿秋的肩膀歎道:
    “兄弟啊,已是勝過多少人家了。前些年還有人送銀錢回來,我那弟媳拉扯著孩子們,好歹活著安頓他們個個成家。
    操勞半輩子,有個病痛再正常不過。再說我叔叔,能有一捧骨灰送回來,太難得!”
    別管什麽吉日不吉日的,選個風和日麗的時候,馮安的侄子找了族親和鄰人幫忙,馮安的骨灰入了祖墳。
    對於耿秋這個幹親,馮家說不出的感激和親近。隻是日子不好過,拿不出什麽好東西作為謝禮。
    耿秋住了兩日,幹爹能入土為安,他心事已了,是回家的時候了。臨走時,他拒絕了馮家給的銀錢衣裳,隻收下一雙鞋,一包幹糧。
    大山裏有他惦記的人,這條路太遠,將來若是有錢,耿秋想買一匹老馬,每年來祭拜幹爹就好。
    馮家的人不舍相送,其一是感恩於人家的道義交情,其二呢,現在到處都在鬧戰亂,耿秋好啊,留下來護衛一家子多好。
    可惜啊,雖知耿秋是孤兒,他們留不住人呢。
    薯蕷豆一部分曬幹,一部分埋入沙土,所有人都希望這些東西能盡量保存久一些。
    帶傷的薯蕷開始變色發黑,可是讓巧織心疼得睡不著。宋丹霞和陳巧織一起商量出個辦法,將那些挖壞的切片曬幹,完整的收到石窖裏,放在通風陰涼處觀看情況。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