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暗流再一次的開始流動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A+A-


        小胖倒是沒心沒肺:“安啦強哥,江老師是大忙人,估計還沒來得及聽呢。再說了,你這歌這麽牛,他還能說啥?肯定誇你唄!”
    話雖如此,王強還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刷新郵箱,查看信息。等待的時間總是格外漫長,尤其是在比賽日益臨近的關頭。其他選手都在緊鑼密鼓地排練,各種關於他們“大招”的小道消息也開始在基地裏流傳。
    “聽說了嗎?秦雅這次真的要唱搖滾京劇,請了個真正的京劇老師指導,據說舞台效果炸裂!”
    “李瑞那邊也不得了,皮影戲都搬上來了,好像還結合了街舞元素,創意十足!”
    “還有那個誰,趙雪,她選的是古琴,要跟電子音樂結合,聽起來就好玄乎……”
    這些消息,或多或少地傳到王強耳朵裏,讓他原本堅定的心,又泛起了一絲漣漪。他的“竹子”,跟這些比起來,似乎真的顯得有些“素淨”了。白師傅那些質樸的竹音,能在充斥著炫酷特效和激烈碰撞的舞台上,被觀眾聽見嗎?
    就在王強患得患失的時候,他接到了江曉的電話。    “江老師,您覺得……”王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想法不錯,很大膽。”江曉頓了頓,“那些竹子的原聲采樣,用得很有想法,特別是那段笛子,有味道。”
    王強鬆了口氣,剛想說謝謝,江曉的話鋒卻是一轉。
    “但是,王強,你有沒有想過,‘跨界融合’,不僅僅是把元素加進去那麽簡單?”江曉的聲音嚴肅起來,“你需要思考的是,這種融合,能不能帶來1+1大於2的效果?你的音樂,因為‘竹’的加入,是否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真正的拓展?還是說,僅僅是貼上了一個‘傳統文化’的標簽?”
    王強愣住了。他一直專注於如何把竹子的聲音和精神融入歌曲,卻沒深入思考江曉提出的這個問題。
    “你選擇了一條相對安靜的路,這沒有問題。但安靜不代表沒有力量,素淨不代表沒有層次。”江曉繼續說道,“白師傅的竹音很特別,但它們能不能和你本身的音樂氣質,以及你想表達的‘風骨’,更緊密地結合?現在的版本,有些地方聽起來,還是有點像‘貼’上去的,不夠圓融。”
    江曉的話,像一盆冷水,澆熄了王強剛剛燃起的得意。他仔細回想自己的deo,似乎確實存在江曉說的問題。有些竹音的運用,還停留在“點綴”的層麵,沒有真正成為歌曲骨血的一部分。那段模仿風雨的間奏,雖然用了不少采樣,但和前後情緒的連接,似乎還不夠自然。
    “還有舞台呈現。”江曉提到了另一個關鍵點,“你打算怎麽體現‘竹’?總不能真的搬一片竹林上台吧?那太笨拙了。也不能像小胖說的,穿一身綠。你需要找到一種更巧妙、更寫意的方式,讓視覺和聽覺統一,共同服務於‘風骨’這個主題。”
    王強沉默了。編曲上的融合,舞台上的呈現,這都是他接下來必須攻克的難題。江曉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隻是點出了問題所在。他知道,江曉這是在逼著他自己去思考,去挖掘更深層的東西。
    “這個周末,基地會請幾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過來,做一個小型的交流工坊,有研究民族音樂的,有搞舞台美術的,也有研究傳統服飾的。你去聽聽,或許會有啟發。”江曉最後說道,“記住,王強,真誠是你的起點,但不是終點。你需要用實力,讓這份真誠站得更穩。”
    掛了電話,王強坐在練習室裏,看著電腦屏幕上《風骨》的音軌,陷入了沉思。江曉的話,點醒了他。他不能滿足於僅僅找到“竹”這個元素,更要思考如何讓它真正地“活”在自己的音樂裏,活在舞台上。
    小胖看他臉色不對,湊過來問:“咋了強哥?江老師批評你了?”
    王強搖搖頭:“不算批評,是提醒。”他把江曉的話轉述了一遍。
    小胖聽完,也皺起了眉頭:“融合……層次……寫意……哎呀,搞藝術的就是麻煩!要我說,強哥你就抱著吉他上去唱,後麵大屏幕放一片竹林ppt,簡單直接!”
    “你以為是公司年會啊?”王強沒好氣地說,但心裏卻也覺得棘手。舞台呈現,他確實還沒仔細想過。
    接下來的幾天,王強一邊繼續打磨《風骨》的編曲,嚐試讓那些竹音采樣更自然地融入旋律和節奏,一邊開始查閱資料,思考舞台視覺的問題。他看了很多關於現代舞、裝置藝術、燈光設計的案例,希望能找到一些靈感。
    周末的藝術家交流工坊,王強和小胖都去了。來的藝術家確實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一位研究民族音樂的老教授,講解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樂器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其中就提到了竹製樂器在西南少數民族音樂中的廣泛運用,以及它們與自然、祭祀活動的緊密聯係。這讓王強對竹樂器的理解,又多了一個維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位年輕的舞台美術設計師,分享了他如何運用光影、線條和極簡的道具,在舞台上營造出豐富的意境。他展示的一個案例,是用幾束追光和地麵投影,模擬出森林的縱深感和神秘感,讓王強眼前一亮。也許,他並不需要真實的竹子,也能在舞台上造出一片“竹林”?
    還有一位研究傳統服飾的女士,談到了“寫意”在中國傳統美學中的重要性。她說,有時候,一件衣服的剪裁、一種顏色的運用,甚至一個盤扣的細節,就能傳遞出比繁複裝飾更深遠的意境。她提到了古代文人喜歡的素色長衫,那種簡潔線條中透出的風骨。
    這場工坊,像及時雨,給王強帶來了很多啟發。他開始構思一個更大膽的舞台方案:燈光是主角,用變化的綠、白、灰光束,在舞台上切割出竹林的剪影和光影效果;服裝上,放棄複雜的裝飾,選擇一件改良式的素色長衫,麵料挺括,剪裁利落,突出“風骨”的挺拔感;至於樂器,除了他的吉他,或許可以請白師傅,帶著他那支充滿“風聲”的竹笛,一同登台?如果不行,也可以將笛聲通過音響更突出地呈現。
    這個想法讓王強興奮起來,他立刻找到江曉溝通。江曉聽完他的想法,難得地露出一絲讚許的眼神:“這個思路有點意思。光影、服裝、音樂,圍繞‘風骨’這個核心統一起來,是寫意的路子。不過,執行起來難度不小,特別是燈光和音樂的配合,要非常精準。”
    “我會努力的,江老師。”王強感到前所未有的動力。
    然而,就在王強全身心投入到編曲和舞台方案細化的時候,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卻開始在網絡上悄悄蔓延。
    起因是某個娛樂八卦論壇裏,有人匿名發帖,標題是:“扒一扒某選秀‘清流’歌手,所謂原創竟是‘借鑒’高手?”
    帖子內容含沙射影,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結合“清流”、“鄉愁歌曲爆紅”、“最新選了竹子元素”等信息,很多人都猜到是在說王強。發帖人聲稱,《吾心安處》的旋律,與某首比較小眾的國外民謠歌曲,在副歌部分有幾小節驚人相似。雖然調性、節奏、配器完全不同,但那個旋律走向確實有那麽點影子。帖子還暗示,王強這次選的“竹子”元素,也是“借鑒”了某位獨立音樂人幾年前一首未發表作品的概念。
    這個帖子一開始沒引起太大波瀾,但很快,就被一些營銷號轉發,並配上了對比音頻當然是經過剪輯和處理的),試圖引導輿論。
    “臥槽!我說《吾心安處》怎麽那麽上頭,原來是抄的?”
    “我就說他一個‘破音哥’,怎麽可能突然寫出那麽好的歌?”
    “細思極恐,之前的‘真誠’人設不會也是裝的吧?”
    “竹子那個也是抄的?太惡心了吧!”
    雖然也有很多理智的網友表示,音樂上偶爾的相似很正常,不能憑幾小節就判定抄襲,而且“竹子”這種常見的文化意象,誰都可以用。但負麵節奏一旦被帶起來,質疑和謾罵的聲音就開始占據上風。
    王強 抄襲 這個話題,雖然沒有像上次樂海一舟評王強那樣迅速登頂熱搜,但也開始在榜單尾部徘徊,像一條潛伏在水底的毒蛇,隨時可能竄出來咬人。
    小胖看到這些消息,氣得差點把手機摔了:“這他媽誰在背後搞鬼?!強哥,《吾心安處》是你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摳出來的,我全程看著呢!還有竹子,明明是你自己想到的,怎麽就成抄襲了?!”
    王強看著那些不堪入目的評論,臉色有些發白。相比於“樂海一舟”那種基於音樂審美的公開批評,這種匿名的、捕風捉影的汙蔑,更讓他感到惡心和無力。他知道自己沒有抄襲,但這種事情,往往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一旦被貼上“抄襲”的標簽,對一個原創歌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他第一時間想到了江曉。但轉念一想,江曉肯定也已經知道了。他會怎麽處理?是相信自己,還是……
    練習室的氣氛變得有些壓抑。窗外陽光明媚,但王強的心頭,卻仿佛籠罩上了一層厚厚的烏雲。他剛剛找到突破的方向,準備全力衝刺,卻沒想到,暗箭已從背後襲來。這一次的危機,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更加凶險。
    喜歡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請大家收藏:()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