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達定妃
字數:4959 加入書籤
然而,若僅靠如此,醫學的發展依舊緩慢。因此,朝廷可在全國各地州府設立醫學院。”
韓成主動向百姓傳授醫學常識,避免有誌於從醫之人無處求學的窘境……
其實,他提出的這些設想,是結合了後世的經驗與當前明朝的實際狀況。
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昨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結果。
那晚韓成遲遲未眠,正是因為他翻閱積分時,腦海中浮現出改造明朝、引領其走上新路的宏大構想。
除了工業、技術和設備等,他還計劃在明朝推動醫學進步。
醫學與生產力、科技進步緊密相連,所以當朱標和朱棣前來問診時,他能即刻提出這一建議。
韓成深知,在這個時代推行新事物不易,尤其是醫學領域更是如此。
此時朱棣恰好上門,韓成立即將兩者結合起來——用救治燕王妃徐妙雲為契機,推動醫學發展。
至少朱棣一定會全力支持,畢竟當時親王的權勢和影響尚在巔峰,還未陷入日後“養豬”的困境。
在此種情形之下,若有實權在握的親王支持,尤其是像永樂大帝這般被曆史證實了其膽識與能力的人,此事必然能更進一步發展。
雖不必奢望遍布整個明朝各地皆有所成,但在朱棣的領地內開花結果卻並非難事。
此乃一舉兩得之舉。
既推動醫學進步,又可防止燕王妃徐妙雲過早離世,二者互為補充,互不衝突。
聽罷韓成所言,朱棣目光閃爍,深以為然。此法確實可行。
然而朱標的反應卻與朱棣截然相反。
初聞韓成之策,朱標亦覺眼前一亮。
不過稍加思忖,便察覺到這些計劃付諸實踐的難度之巨。
單論提升醫者地位並確保其生活保障,便已不易實現。
現今醫者雖較普通百姓略高一籌,但相較武勳及通過讀書科考入仕之人,仍有天壤之別。
要改變這種社會風氣,談何容易?
至於韓成提議在全國各地建立醫學院推廣醫學知識之舉,雖未必開創先河,但也必將引發巨大爭議。
必定有許多人對此議論紛紛,從各種角度論證此舉的不妥之處。
尤其是一些研習四書五經的儒生與官員,將會在這事上衝鋒陷陣。
畢竟,一旦這種事真的推行開來,學醫者的地位必定有所提升,雖然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但多少會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從前隻有讀書人才能在學堂裏傳授學問。
如今設立一所醫學學堂,在他們眼中無疑是刺眼的存在,必然會遭到反對。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更現實的問題需要考量……
當韓成、朱標和朱棣商議此事時,朱元璋也到了壽寧宮。
聽說兩人正與韓成在偏殿,朱元璋沒有驚動太多人,他悄悄來到偏殿,開始……
朱元璋剛打完架去看望馬皇後後,又前往韓成處。
一方麵是為了提醒韓成盡快兌現承諾,把香皂做出來,千萬別忘;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前兩天因為香皂的事,被胡充妃這個山大王的女兒折騰得腰酸腿軟,實在吃不消,決定以後不再去胡充妃那裏過夜。
於是昨晚,他轉而去了達定妃那裏。
從前,達定妃曾是陳友諒後宮中的佳人,姿容嬌媚動人。
盡管朱元璋與馬皇後情深似海、堅不可摧,朱元璋對馬皇後始終忠貞不渝,但他的身體似乎有自己的想法,眼睛也很亮,清楚知道什麽是美的。
因此,達定妃便從陳友諒的妃子成了朱元璋的妃子。
在他眼中,達定妃的性情比起胡充妃要溫順許多。
昨夜,他便前往達定妃處尋求慰藉,還頗為自得地拿出他曾經不屑一顧的香皂給達定妃看。
然而,接下來的事態發展令朱元璋後悔莫及。
誠然,達定妃的性格不像胡充妃那般張揚跋扈,不會像她一樣對自己肆意壓製。
可達定妃的嫵媚卻讓人難以招架!
原本達定妃總說隻需一次便能相伴終生,但得知香皂之事後,她立刻變得興致勃勃。
朱元璋見狀,急忙承諾過兩天就把香皂送過去,想借此安撫她,讓她不至於過分要求。
畢竟胡充妃就是因想要香皂而不斷壓迫他,若這次直接滿足達定妃的願望,她或許會感激自己,不再糾纏。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讓朱元璋懊悔自己的決定。女人心思複雜,難以捉摸,讓人無法掌控。
他在說了那些話後,達定妃確實對他充滿感激。
接著,為了表達她的謝意以及內心的激動,達定妃變得更加熱情。
盡管他們已共同生活多年,並育有子女,但當達定妃認真起來時,那種嬌媚的模樣,朱元璋實在難以抵擋。
特別是達定妃那豐潤的身段……
經過一場激烈的心理鬥爭,朱元璋終究未能堅守本心。
這場旅程開始時愜意無比,後來卻讓他感到空虛、孤獨與悔恨。
在接連經曆了胡充妃和達定妃之後,老朱對讓韓成研製香皂的需求愈發強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否則誰能受得了?
雖然他身體強壯,但即便再強健,也經不起日複一日的消耗啊!
因此,香皂的製作變得十分緊迫。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重要之事。
他也想驗證一下,韓成今天教給他的標兒那些深奧的道門鍛體之法是否真實有效,會不會有所保留。
於是朱元璋來到此處。
可當他了解了韓成目前的情況後,他沒有貿然進入,而是明智地選擇了。
朱元璋想要悄悄來看看自己先前不怎麽搭理的兩個兒子,便急急忙忙地趕到了韓成麵前。他一直猶豫著要不要進去,害怕自己的出現會讓韓成束手束腳,影響他的表現。
朱棣是個久經沙場的人,一向警惕性極高。但此刻竟沒察覺到父親的到來,這足以說明朱元璋在這方麵已經駕輕就熟。
“韓成啊,你提出的這些事,難度太大了。”
單說建醫學院這件事,就要耗費巨大的財力。從零開始籌建,還需要配套的書籍、設備和藥材,每一步都得花錢。
如果隻是一兩座城市還好,但按你說的,全國所有的州府級別城鎮都要建,那成本簡直無法承受。
戶部肯定負擔不起……
朱標看著韓成,提出了最現實的問題:錢。
大明朝實在太貧窮了!
之前北元看似很快被打敗,實際上他們早就意識到難以對抗朱元璋。
失敗是注定的。
時局如此,北元之中稍有權勢者皆拚盡全力斂財掠物。
徐達等人攻陷元大都之時,北方廣袤之地的金銀珠寶早已被北元席卷一空。
而雲南產銅之地,依舊掌握在元朝殘餘勢力手中。
朱元璋開國之際便遇財政困窘。
加之建國初期事務繁多,百廢待興,處處需資。
直至今日,洪武年間仍處於拮據狀態。
太子朱標對國庫現有財力了然於胸。
況此還需出征平定三部。
兵馬一旦調動,大量錢糧即刻消耗。
戶部尚書已憂愁至極。
父皇為應對此事,甚至截留了本該送往雲南的軍餉,並允諾增發紙幣。
在此情形下,若欲再行大規模行動,單是資金一項便難以克服。
大明,實則匱乏。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