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字數:5232   加入書籤

A+A-


    然而,老四不該對允熥這些標兒後輩這般處置。
    這些孩子並未對他朱棣有過任何冒犯!
    老四不認可允炆的皇位,以此將他們的親王降為郡王,這點朱元璋尚可接受。
    可是,隨後老四又將他們貶為平民,囚禁於鳳陽老家,這一點他無法認同!
    認為老四此舉實在不夠厚道。
    做得太過分了!
    無論如何,不論朱允炆如何作為,有一點事實老四無法辯駁。
    那就是,他確實從自己的侄子手裏奪得了江山!
    自此以後,皇位與標兒後裔再無瓜葛。
    既然如此,他又為何不能給予允熥等標兒後輩一個更好的結局呢?
    廢了郡王的封號,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老四憂慮將來會有別人利用允熥他們生事,這一點朱元璋能夠體會。
    不過你隻給了他們一個虛名,卻不放他們出去,讓他們與後人能衣食無憂,這又何苦做得這麽絕呢?
    那可是他兄長的後代啊!
    光是看在兄長的份上,他也該網開一麵,不至於做得太過分吧!
    朱元璋的氣息變得急促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用沙啞的聲音問韓成:“後來,他們是不是都沒有好結果?”
    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話,從朱元璋口中吐出也異常艱難,仿佛唇舌沉重無比。
    至於朱標,此刻眼神空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木然地看著韓成。
    他眼中滿是複雜的感情,讓人看了心疼。
    在這問題上,韓成當然不會對朱棣有所隱瞞,他可記得朱棣之前信誓旦旦地說過,若被朱元璋責打便改姓的話。
    朱棣登基為永樂大帝後,因自己也是從藩王起家,非常害怕其他藩王也會效仿他。
    因此,他繼續著手處理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那就是削藩。
    在朱允炆麵前,永樂大帝的方式顯然更加老練且柔和。他並未直接剝奪諸王的地位,而是要求他們交出三支護衛隊,不再掌控軍隊。
    同時,為了安撫宗室的情緒,避免引起過多的反對聲音,他選擇在其他方麵給予補償。這些補償措施之一便是改善宗室的生活條件,例如提高他們的官職等級。
    依照先皇的規定,郡王之子應被授予鎮國將軍頭銜,接下來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職位,對應的分別是三品、四品、五品官職。然而,永樂帝對此進行了調整,將鎮國將軍提升至從一品,輔國將軍提升至從二品。
    此外,他還陸續將駐守邊疆的塞王調往內地重新封地,並逐步削減他們的軍事權力。
    這一係列舉動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宗室內部的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帝的第十九個兒子——穀王朱橞。
    當初,朱橞在守衛金川門時與李景隆共同開門迎接燕軍進城,他認為自己立下了大功。雖然永樂帝事後給予了他一定的獎賞,但同時也把他的封地從上穀郡遷到了長沙。前者遠離,還能掌控重兵;後者則位於內地,行動多有不便。
    因此,朱橞對永樂帝漸漸心生怨恨。
    加上他自認為有功,行事愈發專橫霸道,比如有一次,僅因一名伯爵未向他請示,便被他下令斬殺。
    身處封地時,屢次侵占百姓田產,橫行霸道……
    隨後竟生出更為荒唐的念頭。
    然而,若獨自行動,他卻又心存畏懼,便策劃了一場隱秘布局。
    蜀王朱椿身為他的親兄,他欲拉兄入夥,又顧慮蜀王不會同意。
    恰在此時,蜀王第三子朱悅燇因不明原因與父王失和,投奔穀王。
    於是穀王宣稱,朱悅燇實為建文帝之子。
    並進一步散布謠言,聲稱建文帝並未身亡。
    據傳,當年他在金川門駐守期間,曾暗中放走了建文帝。
    此舉意在迫使蜀王與其叛亂。
    然而,這一策略並未奏效。
    麵對穀王的諸多不當行為,蜀王立即派遣密使,將穀王的所作所為全盤呈報永樂帝。
    永樂帝聞訊後,迅速派人將其拘捕,廢黜爵位,終身囚禁。
    原本此事與朱允熥毫無關聯,但因穀王捏造事實,朱允熥仍受波及。
    遭到牽連的緣由,正是穀王謊稱蜀王第三子為建文帝。
    永樂帝對此始終耿耿於懷,此事成為其心頭之患。
    相比穀王圖謀反叛,他更關注“建文帝尚在”的傳言。
    穀王的行為令他深感不安。
    因此,在鳳陽被軟禁的朱允熥不久便病重離世……”
    話音落下,韓成亦是心有所感,言辭間流露出幾分唏噓之意。朱允熥此人,確實夠倒黴。
    純粹的倒黴蛋一枚。
    好事沒沾上邊,壞事全攤上了。
    年少喪母。
    原本身為朱標第二嫡子的他,在朱雄英離世後,本該繼承大統。
    然而,因呂氏得以扶正,朱允炆這位庶長子搖身一變,成了嫡次子,跳到了他的前頭。
    朱允熥的位置從老二滑到了老三,皇位與他漸行漸遠。
    再加上他是原太子妃常氏唯一存活的孩子,始終被呂氏等人疑慮防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建文元年,朱允炆冊封他為吳王。
    可還沒來得及赴任,靖難便爆發了。
    結果朱允炆戰敗。
    朱允熥並未參與任何事端,卻因其身份,連同朱標已成年的第四子一道,因未能輔佐兄長朱允炆而被朱棣廢為庶人。
    自此困於鳳陽之地。
    本以為在這幽禁中日子過得尚且安分,誰料半道冒出個穀王,搞出了這麽一出。
    遠在鳳陽的朱允熥,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麽,就這樣莫名離世……
    這命途,真是無處訴苦。
    隻能說,他的出身讓他從小錦衣玉食,但也從出生那一刻起,命運就一直在捉弄他……
    朱元璋聽完韓成講述朱允熥的最終下場,呼吸變得粗重,宛如憤怒的公牛,呼哧作響。
    身體輕顫著。
    這老四太過分了!
    原本他隻是懷疑,可沒想到向韓成一探詢,自己的懷疑竟然成了事實!
    這倒黴催的老四,真的對允熥下此毒手,半點活路都沒留給他!
    他都已經登基這麽多年了,也把允熥關押這麽多年了,居然還不肯罷休!
    哪怕給他留條生路又如何?!
    至於朱標,此刻已痛苦地閉上雙眼,兩行淚水滑過臉頰墜落……
    氣氛壓抑至極。
    換作常人,聽至此處恐怕早就停住了追問。
    然而朱元璋顯然並非尋常之輩。
    雖感悲痛,但他偏要追根究底!
    他想看看這該死的老四究竟狠到何種程度,絕情到何等地步!
    “韓成,我記得你說過,朱標在允熥之後又有了兩個兒子。
    那他們現在怎樣了?”
    朱元璋強忍胸中的怒焰,盯著韓成繼續問道。
    韓成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也不再勸他莫要再問,以免承受不住,遂答道:“太子府上的老四,與朱允熥一同被關押在鳳陽,比朱允熥早三年病逝。
    而老五那時年紀尚幼,永樂帝進京時,他還未成年。
    母子二人住在東陵,即太子殿下陵寢所在,負責看守墓地。”
    永樂二年,身份轉為甌寧王。
    然而,朱元璋並未讓他前往封地,而是命他留在太子妃身邊伺候。
    永樂四年,老五的宅院突發大火,他未能逃脫,年僅十六歲……
    至此,朱標的所有兒子都已離世。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