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還是個未知數呢!
字數:7505 加入書籤
“韓成,這兒的地方雖多,但若持續這般在境外封王裂土,遲早有一天會分封殆盡。
到那時,難道不會導致朱家後代互相爭奪嗎?
終究免不了自相殘害。
西周實行分封製,最終周天子權威旁落,諸侯間互相攻伐。
到最後,連周天子也保不住……”
朱標凝視地球儀許久,才從最初的震撼與興奮中回過神來。
然而喜悅過後,新的憂慮又湧上心頭。
聽聞朱標如此說,韓成嘴角微微顫動,這大舅哥思慮真是深遠!
韓成本想解釋一番,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話到嘴邊又改口道:“大哥,你這個疑惑還是請陛下解答吧。”
聽見韓成這麽說,朱元璋也不謙讓,直視朱標道:“標兒,你考慮得太長遠了。看看這片土地有多大!想要全部占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我大明能否全數拿下,還是個未知數呢!”
“如果真能憑借藩王外封把所有事情都解決,那我恐怕連睡覺都會笑出聲吧!”
朱元璋說著這話時,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全然不見之前聽聞朱棣與朱允炆爭鬥時的苦惱。
“從一開始,大明本土就遠超周邊之地,那些分封在外的諸王數不勝數。
將來我們必定會想方設法增強大明本土的威望,這些優勢並非短時間內可以被趕超的。
假使占盡這般優勢,而大明本土的繼承者仍不及外麵的藩王,甚至讓對方奪取江山,那麽隻能怪他們無能,活該如此。
這樣的無能者掌權,對大明百姓而言就是災難,早些被取代才好。
這種局麵,恐怕要在幾代之後才會出現。
老四和允炆之間的激烈爭鬥,源於他們在同一國度內利益矛盾過於尖銳。
所以才會在我過世不久後便開始衝突。
如今,外部疆域足夠遼闊,我在封王時定會讓他們的領地保持一定距離,給予彼此足夠的發展空間。
發展空間越大,發生利益衝突的時間就越會延後。
想重現東周時期諸侯爭霸的局麵,並不容易。
即使經過百年乃至兩百年的發展,也難以形成那樣的局勢。”
到了最後的局麵,其實對我們來說已無需過多擔憂。
畢竟無論誰得了天下,終究還是朱家的後代。
按照原先的軌跡,我們的大明撐不過三百年便要衰落,而且結局頗為屈辱。
現在我們能通過這種方式,把大明的統治時間延長到一兩百年甚至兩三百年,這不是賺了嗎?
這三百年王朝的命運,或許真的會被我們打破!”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標心中的不安頓時減輕了許多。
是啊,自己想得太多了,遠不及父皇看得通透。
“標兒,你之前擔心會重蹈周朝的覆轍,其實如果真能如周朝那樣,我們該有多高興!
周朝可是有八百年的基業啊!
比我們的大明強太多!
再者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混戰也不是壞事,這是必然的趨勢。
諸侯爭霸,打出了百家爭鳴,也催生了戰國七雄。
更成就了強大的秦朝!
造就了一個比西周強大無數倍的國家!
它們都是從周朝出去的諸侯國,與後來統一的大秦無異。
在我們看來,西周的傳承從未中斷,一直延續至今。”
韓成的話讓我們恍然大悟。過去我們總拿今天的思維去評判西周,卻忽略了當時的實際情況。西周當時根本無法掌控如此廣袤的土地,那些分封給諸侯的區域大多還是未開墾的荒蠻之地。
許多諸侯初到封地時,僅帶了些許兵卒仆人。到了地方後,首要任務就是修建城池作為根基。從此以城為據點,逐步向外拓展,征服土地。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諸侯甚至被外部的異族逼得隻能龜縮在城內不敢外出。
恰恰是這種分封製度,使西周的疆域得以迅速擴展。周天子的威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更加穩固。
如果沒有西周的分封製,華夏文明的發展絕不會如此迅猛。
有了地球儀後,我們發現明帝國麵臨的困境與西周頗為相似。雖然明朝幅員遼闊,但在全球視野下仍顯狹小。那麽多的地域,單憑明朝自身的力量根本難以全部占領並管理。
既然如此,為何不效仿西周,將中華文明的火種播撒到世界各地?開展一次宏大的華夏文化傳播行動吧。
幾百載之後,若真有強秦再現,吞並諸國,統一天下,即便我等長眠於地下,亦當欣然含笑。
因我大明未滅,而以更盛之勢綿延不絕!
超越千古,達成常人難以企及之偉業!
朱元璋言罷,情緒洶湧澎湃。
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麵色微赤,眉宇間笑意盈盈,眼中閃爍淚光,目光中滿是期待與希冀。
“標兒,吾父子若能引領這開端,此生便無憾矣!”
他一手緊握朱標,另一手亦牽住韓成,將兩人拉近。
感受到父皇堅定的力量,聆聽他慷慨激昂的話語與那壯麗的未來畫卷,朱標內心亦波濤翻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胸懷為之豁然開朗,對未來的紛爭不再憂慮。
不得不承認,在宏圖大略麵前,自己與父皇相比,無論格局還是決斷,皆相去甚遠。
“韓成,讓我們攜手同行!”
朱元璋轉向韓成,神情充滿感染力。
“自然!前行!男兒於世,總該有所作為,豈可虛度年華!”
天地有靈,必當敬之;百姓有命,理應護之!古聖先賢之道,需得承續;千秋萬代之安,必圖開創!
壯大發展,再攀巔峰!
韓成的話語,不知不覺間透出一股剛毅之力!
“哈哈!妙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發展壯大,再創榮光!
大丈夫,當如此矣!”
朱元璋與朱標皆隨聲附和。
刹那間,這尋常不過的偏殿之中,滿溢豪邁之情。
一項極其宏大的國策,初步輪廓已然成型。
問浩瀚世間,誰能主宰?
恰同學少年,朝氣蓬勃;書生意誌,意氣風發。縱論山河,揮灑辭章,視昔日權貴如塵土!
……
“吾皇,若行分封之舉,這幾處地域斷不可交予他人,須由大明朝廷牢牢掌控。
即便其遠離朝廷本部,亦要設定製約,劃為朝廷直轄區,不容外封之人染指。
凡有外封之藩王膽敢侵犯,即剝奪其爵位與封地。
且號召其他藩王共同討伐!”
平複情緒後,韓成深深呼吸,隨後執炭筆於地球儀上圈點數處。
韓成神情前所未有的嚴肅,向朱元璋鄭重進言。
壽寧宮偏殿內,朱元璋與朱標屏息凝神,圍在地球儀旁,目光緊緊鎖定韓成用筆勾勒出的幾處圓圈。即便韓成平日裏話語不多,但此刻這般慎重的姿態,還是讓他們倍感壓力。
韓成提到的事情,從未像今日這般嚴肅。無論是先前談及火器革新還是其他要務,他的神情也未曾如此專注。這不禁讓父子倆心生好奇,迫切想知道這些圈究竟指向何方。
仔細端詳後,朱元璋很快發現,韓成所標注的位置雖未完全吻合已知地圖,卻有著某種規律可循。那些神秘的圈定之地,要麽位於兩大洋交界之處,要麽……
推本朋友的作品《神話複蘇:我以旁門證道》,作者文筆老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本章完)
——
壽寧宮偏殿中,朱元璋和朱標聚精會神地研究韓成描繪的區域劃分。韓成此般鄭重其事的態度實屬罕見,就連關乎兵器改進的重要話題,他也未曾表現得如此認真。
從韓成勾勒的圈中,朱元璋逐漸解讀出深意。盡管這些圈覆蓋的地圖是他前所未見,但他憑借豐富的作戰經驗,還是捕捉到了其中的奧秘。
這些圈所涵蓋的範圍,無一例外都處於特定的戰略位置,透露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這裏是一片關鍵之地,或是兩塊陸地的連接點。
此處與彼處,皆為交通要衝,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韓成所繪的圓圈及圈外地貌,朱元璋細細端詳後,很快領悟了他的意圖。
他明白了為何韓成如此慎重。
韓成所言極是,這些地方必須掌控在朝廷手裏!
無論距離多遠,都應由朝廷直接管理。
這些地方絕不可分封給王侯,更不能讓外派的親王插手。
需要視其為禁地,不得輕易觸碰。
隻要能穩穩握住這些要塞,憑借大明本土已有的巨大優勢,即便將來那些外派的藩王有所發展,壯大自身,也無法掀起太大風浪。
僅需看看韓成所畫的圈,朱元璋便確信韓成是在為大明謀劃。
他是在為大明、為中華的長遠利益思考。
在這事上,韓成的態度十分誠懇。
朱元璋已經明了,但朱標卻不如父親看得那般透徹。
與朱元璋這般曆經戰火洗禮的開國者相比,朱標尚顯稚嫩。
韓成稍作等待,見兩人均已看清圖中之意,未等朱標發問,便主動解釋起來。
“皇上,父親大人,自大航海時代拉開帷幕,天下各國間的往來會愈發頻繁,各處交流也將逐漸增多。而其中,海運必將成為舉足輕重的一環,占據不可動搖的核心地位。即便日後其他交通方式不斷發展,它依舊是各大洲間最重要的紐帶,特別是在大規模貨品運輸方麵。因此,這些區域便顯得尤為關鍵。”
韓成一邊說著,一邊撥弄著地球儀,讓靠近大明的那個圓弧出現在朱元璋與朱標眼前。他用手指點著那個圓弧道:“在往後的時間,這個地方被稱為馬六甲海峽,夾於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之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為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要地,可貫通亞、非、歐三大洲。”
隨後,韓成又輕輕轉了下地球儀,指向另一個圓弧道:“此處在後世叫做蘇伊士運河,北接地中海,南鄰紅海,處於亞非兩洲的交界之處。經由蘇伊士運河,西亞、歐洲及非洲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時能省去不少繞行的距離,比繞道非洲大陸西南端的好望角少航行三四千海裏。一海裏大致相當於三裏半,如此一來,便能節省上萬裏的行程,無疑是條無可爭辯的捷徑。”
這片區域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
當時,這裏並沒有蘇伊士運河,那是後來才修建的。
然而,陛下可將其銘記於心,不急於分封出去。
待將來大明國力增強,航運需求增大時,便可在此挖掘一條運河。
至於運河之名,由陛下自行決定即可。
此處,在未來稱為曼德海峽,是紅海通往南邊的關鍵門戶,與蘇伊士運河南北呼應,守護著紅海,連通亞丁灣。
它成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海上通道。
此地在未來名為黑海海峽,又稱土耳其海峽。
它是地中海與黑海之間唯一的水道。
這片地方在未來叫霍爾木茲海峽。
其重要性在於所處的波斯灣地區,蘊藏著一種極為關鍵的戰略資源——石油。
這種物質被稱為黑色黃金或黑色血液。
後世無數機器的運行都依賴於此物。
因此,控製霍爾木茲海峽便顯得至關重要。
這片區域在未來稱作直布羅陀海峽,有西方生命線之稱。
這裏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航道,西歐和北歐各國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