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真跡
字數:3631 加入書籤
汴京皇宮。
趙濟站在禦書房內,手中執著一支狼毫,目光凝在案幾上那幅新作的瘦金體上。
墨跡未幹,字跡瘦勁如鐵,轉折處鋒芒畢露。
這是他近日來最為得意的一幅作品,每一個字都仿佛要從紙上躍出,帶著淩厲的氣勢。
窗外細雨綿綿,打在簷角發出細碎的聲響。
他伸手輕撫過紙麵,感受著墨跡的凹凸,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笑意。
這瘦金體,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陛下這"天"字,筆鋒淩厲,卻少了幾分圓融之氣。"
一道清朗的聲音突然在身後響起,趙濟猛地一驚,手中的狼毫差點掉落。
他轉過身,隻見一個身著月白色長袍的男子不知何時站在了禦書房內。
那人約莫二十五歲上下,麵容清臒,眉目間帶著幾分出塵之氣。
若是往常,有人擅闖禦書房,他早已震怒。
但此刻,那人對書法的點評卻讓他心頭一動。
"哦?"他放下狼毫,饒有興致地問道,"依你之見,這"天"字該如何寫?"
男子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指著案幾上的字跡道:"陛下請看,這"天"字最後一筆,若是能稍稍收斂鋒芒,在收筆時留一分餘地,或許更能體現出"天"的包容之意。"
趙濟聞言,仔細端詳起那個"天"字來。
確實,最後一筆太過淩厲,少了些天地之大、包容萬物的氣度。
他不由得對這個突然出現的男子產生了興趣。
"來人,上茶。"他揮了揮手,示意內侍退下。
很快,一套青瓷茶具被端了上來。茶香嫋嫋,在雨聲中更顯清幽。
"這是今年新貢的龍團鳳餅,"趙濟親自為男子斟茶,"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在下林七。"男子接過茶盞,輕輕嗅了嗅茶香,"好茶。這龍團鳳餅,需以八十度水溫衝泡,方能盡顯其香。陛下這水溫,恰到好處。"
趙濟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林七不僅精通書法,對茶道也頗有研究。
兩人相談甚歡,從書法談到茶道,又從茶道談到詩詞歌賦。
"林先生對書法如此精通,不知師從何人?"趙濟問道。
林天然微微一笑:"在下自幼隨家師習字,家師曾言,書法之道,在於心而不在於形。心正則筆正,心亂則筆亂。陛下之字,鋒芒畢露,可見心中自有丘壑。"
趙濟聞言,心中一震。
他自幼癡迷書法,卻從未有人如此直指本心地評價過他的字。
他不由得對林天然更加欽佩。
"林先生此言,令朕茅塞頓開。"趙濟歎道,"不知先生可願常來宮中,與朕論道?"
林天然搖頭笑道:"在下閑雲野鶴,恐難久居宮中。不過,今日前來,倒是有一物想請陛下過目。"
他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個錦盒。
趙濟接過錦盒,入手沉甸甸的。
他輕輕打開,隻見裏麵躺著一卷泛黃的絹帛。
當他展開絹帛的瞬間,整個人都僵住了。
那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
他的手微微顫抖,目光死死盯著絹帛上的字跡。
每一個字都仿佛活了過來,在紙上舞動。
那飄逸的筆鋒,那靈動的氣韻,那渾然天成的章法......這絕對是真跡無疑!
"這......"趙濟的聲音都有些發顫,"林先生,此物從何而來?"
林天然淡淡道:"陛下可知,唐太宗李世民曾將《蘭亭集序》真跡帶入昭陵陪葬?"
趙濟點頭:"此事朕自然知曉。太宗愛此帖如命,臨終前命人將其放入棺中,永世相伴。"
林天然微微一笑:"世人皆以為真跡在太宗棺槨中,卻不知,太宗臨終前改變了主意。他命人將真跡藏在了陪葬宮女的棺木中,以防後世盜墓賊覬覦。"
趙濟震驚不已:"那林先生是如何得到此物的?"
林天然神秘一笑:"在下機緣巧合,得入昭陵,在陪葬宮女的棺木中發現了此物。想來是上天注定要讓我將此物獻給陛下。"
趙濟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激動的心情。"林先生,此物太過珍貴,朕願以國庫中任何寶物相換。"
林天然微微一笑:"陛下果然爽快。在下不要金銀珠寶,隻要兩枚玉佩。"
"玉佩?"宋徽宗一愣,"不知先生要的是何玉佩?"
林天然從袖中取出一張絹帛,上麵繪著兩枚玉佩的圖樣。
那玉佩通體碧綠,形如彎月,雕刻著複雜的符文。
林天然道:"此乃空間靈寶,可納萬物。據在下所知,這兩枚玉佩正收藏在陛下的國庫之中。"
趙濟仔細端詳圖樣,忽然想起什麽:"朕記得這兩枚玉佩!是先帝留下的寶物,一直收在國庫深處。"他轉身吩咐內侍:"速去國庫,將這兩枚玉佩取來。"
不多時,內侍捧著一個錦盒匆匆返回。
“必玉佩原來有三枚,那一枚我送給了阿福,隻可惜……唉!”趙濟想起了十年前失蹤的柔福帝姬,不禁唏噓。
趙濟打開錦盒,隻見兩枚碧綠的玉佩靜靜躺在其中,與圖樣上的一模一樣。
林天然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正是此物!"
趙濟看著手中的《蘭亭集序》,又看了看錦盒中的玉佩,心中天人交戰。
最終,他對藝術的癡迷戰勝了一切。
"好!"他一拍案幾,"朕答應你!"
喜歡青骨謠請大家收藏:()青骨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