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將計就計
字數:4674 加入書籤
薑尚也不知其緣故,隻道是西伯侯思念伯邑考,也隻是耐心勸慰,卻不知天意要絕其性命,如何能救回,忽有一日,有侍從來傳:“伯侯宣丞相覲見。”
薑尚急入侯府,卻見姬昌滿臉紅光,坐與台上,薑尚大喜道:“伯侯病可是好了,真是大喜之事。”
“丞相,天使見召,我所算卻是當死於朝歌,得丞相指點,稱病抱恙,已是欺瞞君王,不想伯邑考卻是不懂我意,獨自前往朝歌,我日思夜想,不得安寧,今日我大限將至,故傳你來托孤。”
“伯侯,何至如此,不過大公子還沒回來,此事又當如何。”
“無妨,我當傳下遺言,派人去朝歌喚伯邑考回來便是,在伯邑考未到之前,西岐事務由丞相主持,散宜生和南宮適輔之,我已讓人喚他們前來了。”
“伯侯,唉,天意如此,如之奈何,還請伯侯升殿,曉喻眾臣,臣自當盡心。”
“正當如此,來人,去大殿議事。”
不過一刻,姬昌手下文武都是匆匆趕來,更有那姬昌所生九十八子跪在殿外,姬發姬旦跪在最前,那姬昌召集眾臣前來,交待了遺言,安排了人前往朝歌報信,讓伯邑考會西岐奔喪。
交代完姬昌也自是油盡燈枯,於白虎殿停喪,朝堂以薑尚為主,奉姬昌遺命,侯位空懸,待大公子回西岐即位,再辦伯侯葬禮。
卻有姬發心有不甘,回府後悶悶不樂,轉入後堂入屋,姬發叩首拜到:“仙師,今父王崩,傳位大哥,你所言天命在我,卻是奈何。”
一黑袍人盤膝坐在房中,雙目睜開,如有電光閃爍,開口問道:“為何如此,西岐豈可一日無主,你大哥遠去朝歌,能不能回還未可知,如何會立下伯邑考。”
那人邊說話,手中也自是掐算不停,卻不知如今天機混亂,隻有大勢未改,那些枝末小節早就是麵目全非,他一個大羅金仙又如何算的出來。
姬發回道:“仙師,父王托孤於薑尚,讓其主持西岐事務,有散宜生和南宮適輔佐,已經安排了人前往朝歌報信,此去也是要報於帝辛,讓其放大哥回來奔喪。”
“哦,那此事還當應在帝辛身上,你且過來。”那黑袍人讓姬發上前,對其耳語了幾句,姬發臉色難看,那黑袍人笑道:“若是不行此事,你難以上位,成大事者當不拘小節。”
姬發臉上一怔,又轉為陰狠,對著黑袍人躬身一拜:“此去需趕在報信之人前麵,還請仙師助我。”
“嗯,你前去選人,我自有安排。”
姬發點了點頭退了下去,這黑袍人是在姬昌拜薑尚為丞相時不請自來,說自己是昆侖山散修,看出姬發為天命之子,特來相助,隨後又露了幾手道法,讓姬發信服,奉為上賓。
姬發下去後自挑選了心腹二人,又來求見仙師,那人取出符篆遞給兩人,開口說道:“此為神行符,點燃即用,可日行千裏,必定會趕在送信人之前,你們去後要小心謹慎,日後就留在朝歌,以做內應。”
張鳳和李興拜伏於地,接過符篆,帶兩人往外走之時,黑袍人手掐道訣,空中紅光一閃就沒入兩人體內,張鳳和李興卻是渾然不知,姬發看在眼裏,轉頭望向仙師。
黑袍人讓其前去相送,姬發忍住心中疑問,送了兩人出府,後又回到屋中詢問,那黑袍人答道:“此為完全之策,不可泄露,若是兩人被人所擒,那符篆自然就有了作用,若是無礙卻是最好。”
姬發心頭動了動,起身告退,那兩人牽馬出了西岐城,點燃符篆,馬腿上如有大力,一路奔襲不停,兩人吃喝都在馬上,不過一日一夜就到了朝歌城外,不過那兩匹馬也是死於非命。
入了朝歌城,歇息了一晚,四處打聽了一番,那報信的人還沒到,兩人也就按姬發吩咐開始行事,不過半旬,朝歌城不知哪裏來的流言,說西岐收二百諸侯之心,兵強馬壯,光西岐一地就有四十萬大軍,政治清明,伯侯賢達,西方眾諸侯隻知有姬昌,不知有大商。
坊間流言自然也慢慢傳道商朝大臣的耳中,一日上殿,亞相比幹出言奏道:“大王,朝歌城忽起流言,言西岐有反心,請大王下旨調查,那西伯侯素有賢名,豈會如此行事。”
“嗯,此事就由王叔處置,武成王,你調動軍馬配合,定要抓住那散播流言之人,令在差人前往西岐,讓姬昌即刻入朝歌覲見。”
比幹和黃飛虎上前領旨,下朝後自去探查不提,又是一波人馬往西岐而去,此去竟然是半途而回,正是碰上前往朝歌報信之人,那官員得知姬昌已死,也是快馬同往朝歌而來。
不一日上報到帝辛處,帝辛卻是一驚,此事蹊蹺,聞太師出征未歸,帝辛見朝中大臣也爭不出一個所以,下朝後前往群賢館問計。
人族大賢推演,姬昌確實已死,帝辛心頭大定,所忌隻是西伯侯威望,既然姬昌已經離世,哪還有什麽好擔心的,不過又對昆吾、丹朱等人說起了城中流言一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昆吾笑道:“大王,此為借刀殺人之計,大王若是信了流言又當如何。”
“自然是起兵討伐。”
“師出無名,西岐並未反,大王何故征討,隻為流言便要征討諸侯,如何堵的住天下諸侯之口。”
“還請大賢教我。”
“此事不在西岐,而在朝歌,聽聞西岐長公子留在朝歌城中?”
帝辛幡然醒悟,起身說道:“大賢,我知道了,我若信了流言,必將那伯邑考下獄或殺害,那西岐自然有人登位,更可打起為伯邑考報仇之事討伐大商。”
“世子之爭從來如此,想來此計是那姬發所出,除了伯邑考,西伯侯之位當是他囊中之物,更可名正言順的討伐大商,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姬發背後必有能人。”
“可是那薑尚,聽說其也是大教弟子,一身文韜武略,得姬昌拜訪請回西岐。”
“應該不是,按使者來報,此時薑尚大權獨攬,主持西岐上下事務,若是他不需如此,直接以國不可一日無主,推姬發上位便可,就算是大王放伯邑考回去奔喪,到時侯也是大勢已去。”
“那本王當如何行事,若是置之不理豈不是讓人笑話。”
“那就要看大王如何想,那西岐是有反心,不過反心不明,大王也不好無故征討,若是將計就計,匿了伯邑考,對外說已經賜死,那西岐必反,日後再將伯邑考放回,讓那西岐內亂,此計卻是對大王名聲有礙,好處是可以名正言順征討之。”
帝辛沉默不言,以帝辛所想,發現反意,當攜堂堂之師討之,如何行此陰謀詭計,身為人王,自當堂堂正正,更何況大商為諸侯之首,兵力強盛,以大軍碾壓,自可除了心頭大患。
丹朱見其不言語,知昆吾之計這人王心有障礙,開口勸道:“大王,我等所為隻是一家之言,下山時教主也有交待,若是涉及軍國大事,要我等都聽從聞仲之令,不若傳信聞仲,看他如何說。”
“可惜聞太師遠去東海,一來一回時日良久,怕是誤了戰機。”
“無妨,此去聞仲也有截教弟子跟隨,可焚香傳訊,若是擔心說不清,跑一趟東海也要不了多久,朝發夕至矣。”
“如此甚好,我當去尋截教仙師。”
“正是,我陪大王同去,此去尋找火靈道友便可,那截教弟子都是受她管轄。”
丹朱起身,帝辛往昆吾行禮後也跟隨其後,到了一處房間,丹朱開口說道:“火靈道友可在,大王有事前來相求。”
那房門打開,火靈聖母站在門前:“火靈見過人王,見過丹朱道友,不知有何事,還請進來一敘。”
入了房間坐定,丹朱將最近一些事告訴了火靈,又將昆吾所出的計策說出,說是要聯係聞仲問計。
火靈也是個火爆的性子,耐不得如此彎彎繞繞,對昆吾之計也是嗤然,不過這軍國大事還是當以聞仲為主,就在房中點起信香,將丹朱所言都傳了過去。
聞仲此時也是在大帳之中發愁,東海平靈王反叛,按說早就該平定了,上次袁福通一事對麵也發現了不對,若是兩方對陣,實力差距太大,這次隻是躲藏,躲上一兩個月就有消息傳來,等趕去時卻又是人去城空,一次交戰都沒有。
在帳中接到火靈聖母傳訊,聞仲也是心頭大駭,想不到西伯侯就這樣沒了,不做聞仲也知道,師尊也有交待,此次大劫天意扶周滅商,那周就是西岐,當下拿定主意,將事情都擺到明麵,若是敢反,正好行事。
火靈接到聞仲回訊,將其告訴了帝辛和丹朱,兩人見聞仲也讚成昆吾之計,自是退去準備,不過幾日,朝中就傳來伯邑考被下了大獄,質問其是否有反心,並派出使者前往西岐,主要是打探流言之事。
喜歡竊天之賊,吃我一斧請大家收藏:()竊天之賊,吃我一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