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確定投資環保發電廠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A+A-


    倪永孝也沒再說社團的事,他又沒出來混過。
    正常人能安穩賺錢,誰會願意犯法?
    現在擺明了有機會做富豪,自然對倪家的社團生意不怎麽關心。
    當下就耐心講起了環保發電的研發進度。
    此時超小型發電站已經建設成功,並且持續進行發電實驗了。
    對岸和蘇聯的專家現在已經達成共識。
    建發電廠不是問題,小型、中型、甚至大型都能建。
    但現在的問題是,熱能利用率上不去,現在隻有1525之間,和垃圾種類關係很大。
    還需預處理:脫水、加助燃劑。
    更棘手的是排放!日、美也沒徹底搞定。
    什麽垃圾都丟進去燒,最終產生的汙染物極其複雜,空氣、粉塵、固體、液體全都有。
    因為什麽都燒,最終也什麽都有。
    專家目前對策:過濾攔截 + 儲存,難處理的再想辦法。
    實在濾不幹淨的?那就直接排放!
    反正日本、美國也都是這麽幹的。
    畢竟現在集中燒,還進行了過濾攔截,總比露天燒強一點。
    林祖輝算是聽懂了,他之前還以為這裏麵有什麽核心技術。
    合著日本、美國也是大力出奇跡。
    他們先開發環保發電廠,根本不是什麽技術突破。
    而是他們城市化、工業化早。
    城市垃圾太多,沒什麽好辦法處理,幹脆直接燒。
    汙染、熱能利用率,都是邊幹邊解決。
    那就沒什麽好說了,建不建都是汙染,還是集中排放好解決一點。
    大不了投錢慢慢研究。
    這也不是私人企業的事,環保方向是國際問題,港島不好說。
    對岸政府以後有錢了,肯定要出大氣力研究。
    不過他也沒過多評價,隻是在筆記本上記錄了一下,就讓倪永孝繼續。
    能不能建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給不給建,和怎麽賺錢了。
    倪永孝跟省政府談了幾次,省估計跟中央匯報了,答案就是可以建。
    但現在隻能是深城。
    因為那裏是特區,本來就是個試驗場。
    之後就是成本跟利潤。
    此時深城的垃圾處理,都是大型垃圾場分揀、填埋。
    算上人工、設備、場地,處理費約120元\噸。
    至於因此造成的大麵積汙染,需要在未來付出的治理成本,就沒法計算了。
    此時對岸的電價計算很奇怪,因為沒做到全國統一。
    同時輸電是有損耗的。
    國營熱電廠上網電價0.28元\度。
    但終端電價層層加碼——比如某鎮電網輸100度電,用戶隻計量80度,全鎮就得分攤100度的費用!
    同時工業用電價格,大概是民用電價格的2倍。
    倪永孝已經跟相關政府官員談過。
    他們同意建設環保發電廠,不過需要合資,一樣是土地入股。
    關於垃圾處理費,可以談。
    他們也接受垃圾拿去發電,遠比肆意焚燒、填埋更合適。
    費用可以談,但不可能高過現在的處理費太多。
    上網電價,現在粵省電網隻能接受跟國營熱電廠一樣。
    林祖輝聽完這些,提煉出了兩個重點。
    處理每噸垃圾能從市政府收到120元,發電的話,每千瓦時度)0.28元。
    也就是說現在能建起來,也可以建,深城政府答應了。
    現在問題來了,能不能賺錢?
    林祖輝幹脆打斷了倪永孝繼續介紹他跟誰誰誰聊了什麽的廢話。
    “行了,我對你跟誰談了什麽沒興趣。”
    “你找人做過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利潤評估沒有?”
    倪永孝被打斷了,也沒多生氣,不想聽細節,那就講講結果。
    “你說的這些,我都找了專業的會計團隊。”
    “結論是,深城現在日產生各種垃圾,約200噸,但深城正在快速發展。”
    “依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們需要保障每天處理1000噸垃圾的能力。”
    “需要三座焚燒爐,兩台85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
    “焚燒爐不值錢,但發電機組很貴。”
    “這種發電機組,對岸、蘇、美、日、德都有銷售。”
    “價格從低到高,最低的對岸的隻要1300萬,最貴的德國的報價700萬美金。”
    “算上其它機械,工廠建設,總投資估計在1億左右。跟選擇采購哪種發電機組有關。”
    “運營、維護、保養費用估計每年約500萬。”
    “理論如果能達到日處理500噸垃圾,我們年發電總量約五千萬千瓦時。”
    “預估年利潤約2000萬,差不多5年回本。”
    倪永孝合上手裏的文件,最後做了個總結。
    “理論上來說,發電廠設計使用年限是2030年。”
    “這是一筆不錯的生意,剛開始利潤可能一般,但等深城的每天垃圾產出逐漸提升,我們的利潤也會相應提高。”
    “一天處理200噸,可能賺不了多少,甚至要倒貼。”
    “但我看了深城之前5年的環保分析報表。”
    “他們在82年,每天需要處理的生活垃圾,還不到20噸。”
    林祖輝抬頭看看倪永孝,還真是認真呢。
    看他臉上嚴肅的表情,搞不好自己不去做,他也要自己出錢搞下去。
    他低頭把玩了一下桌上的茶杯,不是看不上年利潤20,而是他有點擔心。
    在對岸玩長遠投資,可不是什麽好事。
    不過似乎也沒多大問題,他是港島人。
    回歸前後,對岸還是要點臉皮的,大概率不會特意坑他。
    比如他建成了,還沒回本。
    來個有力人士也建一個,到時候垃圾都沒有,還燒個屁?
    他除了倒閉根本沒得選。
    此時擔心沒意義,讓倪永孝防一手就是了。
    “那就建,不過這種事,不可能我們直接投資。”
    “跟對岸市政簽合同,我們要20年的深城垃圾處理權,找個大律師簽合同。”
    “投資我們可以拿一部分現金,之後讓用發電廠的名義走商業貸款。”
    “至於發電機組?”
    “對岸的跟蘇聯的考慮下,我們有專家在當地做研究,設備壞了他們自己就能修。”
    “沒必要去買歐美的設備,他們不止賣的貴,維護保養更貴。”
    四眼插了句嘴,控股公司財務他最清楚。
    “我們現在隨時能拿3000萬港幣出來。”
    “你有3000萬,剩下的走貸款,怎麽樣?”
    倪永孝也不是蠢貨,自然聽懂了為什麽要貸款,為什麽簽協議。
    林祖輝明顯是不信任對岸,他擔心會被針對。
    不過做生意,很多事防備一下很正常。
    “應該沒問題,我明天回去,找他們再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