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勸降書
字數:3347 加入書籤
明軍撤了?這可真是有意思,把城上的防禦工事都打完了,他們居然撤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參領不敢耽擱,立馬爬上了城牆朝西邊望去,確實如士兵所說,登萊水師撤退了。
不過他們撤退就撤退吧,為啥還留了條小船在海灘上,不僅如此那小船上似乎還有一隻大箱子。
參領指了指身邊的四個人吩咐道:“你,你,你,還有你。你們四個人去把那條船上的箱子搬上來。”
參領本以為這箱子裏裝的會是耿仲明和耿繼茂的人頭,目的是為了震懾金州衛的將士。卻沒想到打開之後是一封封家書,或者說是招降信。
‘王二虎,你他娘的跟俺來登州吧。俺現在加入了登萊水師,鄭將軍對俺們可好了,沒人欺負俺。俺現在頓頓都能吃上細糧,還能經常吃上肉。鄭將軍還給俺發了新衣服,新鞋子。俺現在扛著槍,可神氣了。……小時候都是俺罩著你。你現在聽好了,找個機會渡海過來,俺還罩你。’
你得好兄弟張鐵牛
像這樣語言粗俗,但不乏大道理的家信還有不少。有的是已經加入登萊水師的士兵,寫給友人的勸降信或報平安的信。有的則是那些還是俘虜,寫給家人報平安的信。
當然這些士兵和俘虜,大部分都不會寫字,因此這些信大部分都是由別人代寫的。
參領閱讀了幾封之後,大體明白鄭森的用意了。它不僅殺人,還要誅心。這些信決不能落到各收件人的手裏,於是乎參領立馬合上木箱子的蓋子,向身旁的所有人吩咐道:“此事不能外傳,如有泄露本將定不饒恕。”
“嗻。”周圍眾人答道。
隨後參領又指著佐領說:“你,去找幾個有文化的人,把這些信裏提到的人都給我抓起來。一一審查,看看他們有沒有通明的證據。如果有立即拿下。”說罷參領地手變成手刀,斜向下劈了一下。
佐領立即明白了參領的意思,於是搓了搓手,笑眯眯的說道:“大人,您就瞧好吧。”
……
鄭森原本計劃打四天的,可是打到第二天的時候,就班師回港了。這其實不是鄭森想節省彈藥,主要原因是己方火力太猛,打了兩天,金州城城牆上,已經沒有東西可打了。
鄭森的本意也隻是利用金州城鍛煉登萊水師的對岸支援能力,並且順手搞一點心理戰。
既然城上已經沒東西可打了,那後麵兩天的炮擊,也就沒有必要進行了。於是鄭森便帶著艦隊回了登州港。
這些‘家書’的心理戰雖然隻是順手搞得,但其對建奴造成的傷害,卻遠比這些炮火大得多。
紙是包不住火的,隨著不斷有百姓或者士兵被抓後被砍了頭,金州城裏的百姓開始人人自危了起來。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也知道了‘家書’的事情。參領和佐領想瞞也瞞不住。
有的百姓和士兵為了不讓自己被抓,直接拿出一大筆銀子去賄賂了佐領。
有的百姓和士兵沒錢,則一路逃亡去找皇太極告狀。結果皇太極的麵沒見著,卻被鼇拜攔了下來,直接砍了頭。
“奴告主,罪加一等!殺!”
隨著鼇拜的一聲令下,十幾個人頭咕嚕咕嚕的滾到了沈陽城的渾河裏。
……
鄭森這邊即使在登州和金州打得再好,也阻止不了多爾袞進攻鬆山城。同時也阻止不了鬆錦大戰的發生。這場發生在鬆錦大戰前期的一場不大不小的激戰,明軍和清軍各有損傷可以說是打成了平手。
三個月後,大明曆崇禎十三年十二月,多爾袞發現寧遠城的明軍大部已撤回關內,隨即他也命令手下將士撤離了鬆山,回了沈陽。
而皇太極也因多爾袞私自撤軍罰了他三個牛錄和二萬兩銀子,並將多爾袞降為了郡王。在滿清內部高層中都認為在此事上,皇太極多少對多爾袞帶點私人恩怨。因為大家都認為皇太極腦袋上此時有一片青青草原。
趁著寒冬海上浮冰多,登萊水師暫時沒有海上物資輸送任務,鄭森帶著他的勝利之師開始了征戰濟州島的旅程。
要說鄭森為何非要打濟州島,其主要目的是作為下一步大規模養馬的地方。濟州島這地方原本叫耽羅島,是元朝養馬的地方,鼎盛時期島上養了5萬匹馬。到了明朝的時候,被朝鮮要了過去。
沒有充足的戰馬,在陸地上即使打敗了滿清的騎兵,也追不上他們。兩條腿始終跑不過四條腿。這個問題在江南河網密布的地區似乎不是問題。但是在華北平原和遼河平原,一馬平川,這就是個大問題。
敵人可以選擇打或者不打。你隻能選擇防守反擊,這其中的戰略戰術方麵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所以濟州島必須拿下。
鄭森本來準備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就連派去濟州島給島上三縣濟州、大靜、旌義)送招降詔書的信使,都做好了學漢使英勇就義的準備。卻怎料,信使登岸把崇禎親擬的招降詔書一念,三縣的縣令便紛紛投降表示了臣服。
沒辦法,崇禎給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崇禎在詔書裏說隻要他們投降,自此往後他們就是大明人了。他們隨時可以到大明居住生活。優秀者可以在大明做官。這不比做大明狗強多了?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鄭森坐在濟州縣衙的公堂上,難以置信的看著跪在下麵三個縣令問道:“你們真的降了?”
濟州縣縣令,拱手作揖回答:“我等的忠心日月可鑒。”
“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請鄭將軍明鑒。”大靜縣縣令以同樣的姿勢回答道。
旌義縣縣令一看好話都說完了,於是立即有樣學樣說:“俺也一樣。”
“很好,你們的忠心本將已經見到了,隻是陛下能不能認,還要看你們的表現!”鄭森再說表現二字時,狠狠地在案台上敲了兩下。
頭腦反應飛快的大靜縣縣令李俊熙跪著湊上前來問道:“請問鄭將軍,陛下要我們怎麽表現。”
“此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不容易。究其根本就兩個字‘養馬’。你們若能養足5萬匹馬,陛下就會給你們升到其他州府去任同知。誰養的越好,誰去的地方就越富庶。”鄭森解釋道。
喜歡十七世紀富二代請大家收藏:()十七世紀富二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