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口嫌體直

字數:4381   加入書籤

A+A-


    崇禎十八年正月初一,這是鄭成功來到這個時代後過得第七個新年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是他成為一方諸侯後,過得第一個新年,也是他在金州過的第一個新年。
    自鄭成功拿下鎮江堡、鳳凰城和寬甸六堡後,海軍陸戰隊也陸續拿下了旅順和金州。整個遼東半島南部已全部被招討軍掌握。
    本來已上報臣服,但背地裏卻首鼠兩端的朝鮮國王李倧也在招討軍的軍事威脅下,迅速清除了朝鮮內部的親滿清勢力。就連留在盛京做侄子的昭顯世子李??和次子李淏都被李倧拋之腦後。
    當然在遼東慰問的鄭成功與招討軍能過得好這個年,就有人過不好這個年。這個年過得最不好的就是在京城的多爾袞。
    此時雖然齊爾哈朗已死,多爾袞在滿清朝廷裏一家獨大。但朝廷裏不少人對他隻顧打擊李自成,放任鄭成功在遼東做大很不滿意。
    畢竟遼東那可是滿清的龍興之地,自努爾哈赤拿下沈陽並將沈陽改名為盛京之後,才算真正在遼東站穩了腳跟,有了和明朝一爭天下的實力。
    在對多爾袞不滿的人當中,最不滿意的就是現任的正藍旗旗主阿巴泰。畢竟隻有滿八旗中,隻有他的正藍旗被大部留在了苦寒的遼東。
    剩下其他滿蒙漢八旗大部都去了關內,享受著相對溫暖的氣候和更豐富的物產。
    “他奶奶個球,憑什麽那幫孫子能去京城吃香的喝辣的,俺就得留在盛京苦哈哈的挨凍?”阿巴泰一腳踢碎了不知哪家孩子在路上堆得雪人之後,罵道。
    跟在阿巴泰旁邊散步的圖爾格勸道:“畢竟正藍旗身上可是有叛亂的汙點,都去了關內攝政王不放心,孝莊皇太後也不會放心。”
    阿巴泰繼續發牢騷:“哦,就因為這個?那你和老子也沒跟著豪格一起叛亂,為啥把咱倆都留在盛京活受罪?”
    圖爾格歎了口氣繼續解釋道:“唉,大人,攝政王也是有他的苦衷的啊。
    您看留下的這些人裏麵,有多少都是參加了叛亂的?有多少又跟叛亂者沾親帶故的?還有多少跟豪格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的?
    把他們都送去京城,就駐紮在紫禁城旁邊,攝政王、太後和皇上能睡得著覺?但是又不能全部將他們屠殺。
    不得已,攝政王和太後隻能把德高望重的您留在遼東,好震懾那些心裏藏著小九九的人。您看攝政王不是還從其他各旗抽調了一部分人馬,供您調遣嗎?
    這麽做為的就是萬一豪格回來了,防止正藍旗一呼百應跟著他再次造反。”
    “睡不著覺?俺尋思著多爾袞那小子,現在正摟著大玉兒呼呼大睡呢。不讓俺進京,不就是怕俺性子直,到處給他倆亂說,破壞他倆的好事嘛。裝什麽大尾巴狼。”阿巴泰吐槽道。
    圖爾格感覺自己剛才的話全白說了,阿巴泰的關注點完全不在盛京這裏。不過剛才自己說的話也不全是真話。
    比如說剩下七旗的人馬,雖然名義上歸阿巴泰掌握。但實際上兵權是在自己手裏。這既是防止阿巴泰像在膠東時腦袋一熱的補救措施。
    也是多爾袞放著阿巴泰的一手,雖然阿巴泰當時沒參與豪格的叛亂,但這並不能說明正藍旗內威望第二高的阿巴泰會沒有自己的想法。
    畢竟隻要是努爾哈赤的子孫,都有繼承大位的資格。
    但是阿巴泰把多爾袞都看扁成黃毛了,圖爾格還能說些什麽?他隻能在內心感歎《大玉兒秘史》那本書的殺傷力不小。
    二人牽馬走著走著來到了原來的兵部現在的正藍旗衙門。
    至於為什麽兵部變成了正藍旗衙門,那自然是兵部的人,都跟著多爾袞去了京城。
    “來嘍酸菜汆白肉來嘍。”
    阿巴泰和圖爾格在衙門的客堂裏剛坐下,衙門裏的廚子就拿著個大托盤,端上來了一大盆酸菜汆白肉和兩碗雪白的大米飯。
    “來來來,飯菜來了。咱們先吃飯,一會兒吃飽了咱們再聊公事。你看看咱們入了關,這夥食質量也上來了。這大冷天的都能吃到京城運來的大米了。”阿巴泰說道。
    衙門裏的廚子人比較實在性子也直,他解釋道:“大人,這可不是京城運來的大米。這是從旅順買來的南方米,據說還是用海水種出來的,可香了您快嚐嚐。”
    阿巴泰一聽就生氣了,因為現在旅順在鄭成功的掌控之下:“旅順?你為什麽不從京城買便宜的米,偏要從旅順買這高價米?”
    性子直的衙門廚子也不樂意了,他挺直了腰板講道:“京城米便宜?旅順來的米才便宜呢。京城來的米要7兩銀子一石,旅順的才1兩5一石。京城的米你們想吃,俺還不想買呢。”
    阿巴泰不說話了,要是京城的米真是7兩銀子一石,就算他是正藍旗旗主,也是吃不起的。畢竟他很清楚,衙門每年的夥食費是多少。
    但是他又不願意跟廚子道歉,於是兩人就這麽尬在這裏了。
    圖爾格為了不讓氣氛過於尷尬,同時又不想以後吃到有口水的飯菜,連忙解圍道:“牛師傅,剛才阿巴泰大人他就是想看看您這後廚管的怎樣,衙門裏的夥食費花的值不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方式方法上可能有些欠考慮,您別介意您多擔待。”
    廚子一聽這話緊繃的臉頰瞬間放鬆了下來:“唉,您早說呀。幹嘛學那些漢人整那老些個彎彎繞。您要想查賬俺隨時給您拿過來查,俺保證一分錢沒貪,吃的還比以前好得多。”
    圖爾格十分好奇,他順著廚子的話繼續追問道:“花的錢少,吃的還比以前好的多?您指的是什麽意思?”
    廚子指著盆裏的酸菜汆白肉說道:“您看見鍋裏的那透明麵條了嗎?”
    圖爾格點點頭說道:“看到了,這不是粉條嗎?好像是最近才流行起來的食物。”
    “對嘍,您說對嘍。這粉條啊既能當菜,又能當飯,燉到酸菜裏賊啦好吃,還便宜。在旅順一石才買7錢銀子,現在盛京裏麵有不少人商人都跑去旅順拉粉條回來賣,賺老鼻子錢了。”廚子津津樂道講了起來。
    “又是旅順。”阿巴泰在嘴裏嘟囔了一句。
    “唉,大人您怎麽知道俺還要說旅順?”廚子笑了笑再次講了起來:“還有二位大人,是不是覺得最近的菜鹹了不少?”
    “你要這麽說……”圖爾格想了一下,肯定道:“確實如此,比以前鹹了不少。難道說旅順的鹽?”
    “對嘍,旅順的鹽隻要朝鮮鹽二成的價格,還都是特別細的精鹽,都不用回來自己磨,既好吃又好用。現在盛京裏,各處賣的都是旅順鹽。”廚子笑著說道。
    阿巴泰說不出話來了,說廚子通敵?那盛京的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都通敵。阿巴泰自然是不敢觸這個黴頭。
    十分不甘心的阿巴泰隻好悶著頭,在米飯上澆上了湯汁,幹起了飯。
    一口酸菜汆白肉下肚,阿巴泰隻覺得味道鮮極了。他立即讚歎道:“此湯甚是美味,你是如何做的?”
    廚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其實俺也沒怎麽做,就是加了一點味精。”
    “味精?”阿巴泰對於這個新詞瞬間警覺了起來,他問道:“不會又是從旅順來的吧?”
    “這不是,這味精是從京城來的。”廚子如實答道。
    聽到這個回答阿巴泰總算鬆了一口氣,好歹有一個不是旅順來的了。
    不過廚子隨即又想到了什麽,補上了一句:“不過據說這東西也不是京城產的。真正的產地在登州,隻不過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愛吃,才有不少商人把味精販運到了京城。
    前一陣子又有些商人把味精從京城販運到了盛京,俺看咱們夥食費省下了不少,就買了一些,給二位大人嚐嚐鮮。”
    聽完這話,剛才情緒稍微好了一點的阿巴泰,又一下子掉回了冰窖裏,手裏的筷子也掉到了湯裏。
    喜歡十七世紀富二代請大家收藏:()十七世紀富二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