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拉開決戰序幕

字數:3368   加入書籤

A+A-


    多鐸講道:“皇兄,臣弟認為要打好這一仗我們不能困守京城坐以待斃。我認為我們應當利用我軍還沒完全消失的騎兵優勢,在京城以東的廣大平原上,與招討軍決戰。”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我同意你的觀點,繼續說。”
    “為了在不久後的決戰中取得勝利,臣弟還要向您要幾個人。”多鐸再次提出了他的要求。
    “你盡管提。”多爾袞應允道。
    “我要博洛領兩萬滿蒙八旗及四萬綠營兵守在左翼,吳三桂領兩萬漢八旗及四萬綠營兵守右翼,我領三萬滿蒙漢八旗三萬綠營兵居中,鼇拜領三萬禁軍位於中軍之後,隨時準備支援各部。”多鐸講道。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可以。不過還有九萬綠營兵,你打算怎麽安排。”
    “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了,剩下的九萬綠營兵,要把守好居庸關、喜峰口等重要礙口,並維持好京城及周邊各縣的秩序,並做好大軍的糧草輜重運輸保障工作。
    這些工作可比與鄭成功在平原上決戰難多了,因此必須選一可靠,且聰明伶俐能夠協調各方的人來幹。因此臣弟想像皇兄您借遏必隆。”說罷多鐸瞥了一眼站在一邊專心聽講的遏必隆。
    這下多爾袞猶豫了,他完全沒想到多鐸要要走自己的左膀右臂,要知道這些年遏必隆跟在多爾袞身邊,幫他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主意。現在遏必隆要離開自己給多鐸幹雜活了,心裏還是有點不舍。
    但是現在不是隻顧自己省事的時候。於是下定決心的多爾袞看著一旁的遏必隆說道:“你都聽見了,多鐸要你跟他走。為了大清的未來,要委屈你幾天了。”
    遏必隆雙膝跪地,對著多爾袞拜了一拜道:“遏必隆多謝陛下,多謝豫親王賞識。為了大清的萬代江山臣願肝腦塗地。”
    “說完了兵和人,朕想問問,你打算在哪與鄭成功進行決戰。”多爾袞問道。
    多鐸聽完多爾袞的問題,走到一旁的京城附近地圖前,往京城東邊通惠河上一拍,說道:“就在這,通州城。”
    ……
    鄭成功看著‘匕首’送來的情報,心中充滿了信心。多鐸的安排看似縝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人民的力量。
    多鐸的計劃意圖很明顯,那就是盡量減小己方消耗,縮小補給距離。同時拉長招討軍的補給線路,增加招討軍的消耗。意圖通過在野外打持久戰,打擊招討軍的不補路線,從而拖垮招討軍。
    多鐸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在自己的主場打,他顯然把京城周圍當成自己的主場了,其實事實上根本不是。現在整個北直隸農村地區,到處都是同學會的基層組織。
    招討軍完全可以就地在北直隸農村地區補給糧草,就算是從關外調運糧草,也會有數不清的百姓們幫自己運,完全不用像多鐸那樣專門劃出幾萬人的綠營兵來運糧草。
    從補給難度上來講,招討軍要比清軍低得多。
    不過有一個問題還是讓鄭成功頗為頭疼,那就是南明已經答應多爾袞起兵北上攻擊濟南城,來一個圍魏救趙,牽製招討軍的兵力。
    南明這一招確實打在了招討軍的軟肋上,本來已經坐船到達天津衛的陸軍第三師,不得不立即啟程掉頭向南,支援濟南。
    而且喀爾喀部蒙古和準格爾部蒙古已經同意派兵,支援大清,為此鄭成功不得不派出山地打擊師奪取居庸關和喜峰口,堵截前來支援的喀爾喀和準格爾部的援兵。
    因此這次鄭成功能用於進攻多鐸的兵力依然隻有,陸軍第一師、第二師,重炮師,騎兵第一師、第二師。人員上比當麵之敵的一半還要少。
    行走在前往京城道路上,周圍的老百姓簞食壺漿,給招討軍送來了各種各樣的補給。同學會在農村地區的發展,給周圍老百姓帶來了不少的好處。
    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少了不少之前的各種苛捐雜稅,降低了百姓賦稅。
    雖然之前已經見過不少這樣的場景,但那都是在關外或者山東,這是頭一次在京畿要地北直隸見到這樣的場景。要知道,這裏現在可是滿清的統治核心的附近。
    滿清的爪牙密布,百姓們敢如此做,是冒著極大風險的。
    甘輝拿著偵察兵送來的情報,向鄭成功匯報道:“騎兵第一師偵察營送來情報,他們在潮白河畔與敵軍斥候交火並驅逐了敵軍斥候。
    結合敵工部送來的情報判斷,我軍之前收到的敵軍欲與我軍在通州城決戰的情報沒有錯。”
    “嗯。”鄭成功點了點頭,又向一旁張名振問道:“仇道長,敵工部組織附近的百姓撤離了嗎?”
    “撤離行動正在進行中,預計明日中午前完成。”張名振回答道。
    “很好,告訴各部按原計劃,進入薊鎮後,大軍分北中南三路並進,三日後在通州與敵軍開戰。”鄭成功吩咐道。
    “遵命!”
    三日後,潮白河畔,招討軍三路大軍,在擊退了敵軍輕騎兵的騷擾之後,成功渡過了潮白河。現在正與清軍隔著大運河隔河相望。
    鄭成功騎在馬上,已經能清楚的看清河對岸那綿延幾十裏的清軍營壘和通州城。
    “命令各部紮營。工程兵選擇合適地點搭設橋梁。晚上全軍宰豬殺羊,讓大家把肉吃飽,明天向對岸發起進攻。”鄭成功下達了紮營的命令。
    這場仗看似清軍人多,招討軍人少,清軍應該合圍招討軍。但實際情況是,招討軍成北中南三路襲來,分明就是在給清軍來個半包圍。
    然而就是招討軍這麽分散兵力,清軍也不敢主動出擊優先殲滅一路。沒辦法戰鬥力差距太大。在失去了關外之地後,清軍的戰馬數量和質量已經降低了不少。
    雖然清軍從喀爾喀蒙古部落買了不少馬,又在本地抓緊養馬,還從陝西調了不少馬來,但這終究難以彌補失去科爾沁草原後,導致的馬匹不足的問題。
    然而要圍殲一路招討軍必須有足夠的戰馬圍而殲之,現在能做到這一點的隻有鼇拜領導的3萬禁軍。但是這是壓箱底的力量,要待招討軍疲乏之時用來最後一擊的殺招,現在可不能隨便用出來。
    喜歡十七世紀富二代請大家收藏:()十七世紀富二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