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曦光誰說了算?

字數:4935   加入書籤

A+A-


    龐勝利坐直身體,輕微搖頭。
    “秦市長,哪有什麽局勢,起初,縣裏謀求撤縣設市,擰成一股繩,結果所有條件都滿足,卻被一壓再壓,緊接著,突然下文直接抬格。
    縣裏原來班子成員大調整,如今臨港區班子,包括市委班子,全都是外調,可以說,剛剛洗牌。
    至於經濟方麵,港口不太行,年吞吐量剛過兩百萬,除了幾家漁業公司,要啥沒啥。
    ......”
    秦青川靠在椅背,右手叼著煙,左手食指輕點著扶手,心中對蘇老更加感激。
    打散兩級班子,一主二副,三位書記,年齡精準卡點,可真是良苦用心。
    宋金河,五十五,不高不低,還有進步可能,對政績渴望,可以說,比任何人都強烈。
    陳錦,五十八,隻要曦光發展明朗,兩年後,邁入副部,退居二線,時間剛剛好。
    而副書記柳青,五十二,按照三年一關,完全有機會進步,但不能鬆懈半分。
    用‘進步’,吊住三位書記胃口,將潛在內耗扼殺,甚至‘化敵為友’,儼然是三位監督員。
    再想到自己,後續路線,已然清清楚楚。
    兩年後,陳錦調離,順勢接任市長,不出意外,再有一年,宋金河調離,三年時間,曦光早被打造得鐵桶一般。
    到那時,不管是成為書記,還是再曆練一年半載,在曦光,任誰也甭想拿捏。
    ......
    龐勝利講完,瞥見秦青川走神,也不敢吭氣,規規矩矩坐著。
    不知過去多久,秦青川回過神,笑了笑。
    “我明白了,勝利同誌,盡快梳理內部,財政局必須有戰鬥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你們將會特別忙,我不希望效率跟不上,甚至犯低級錯誤。”
    有要求可是好事,說明被接納。
    龐勝利心裏門清,當即一喜,忙不迭點頭。
    “您放心,保證能夠跟上您的腳步。”
    ......
    隨後,計委主任魯國棟、經委主任杜冉、體改委主任譚建新,都是借匯報工作,前來表忠心。
    不清楚幾人品行,秦青川暫且收下,勉勵幾句,一一打發走。
    下午,市府會議。
    三樓盡頭,秦青川拿著本子趕到,會議室已經坐著三人,正在低聲攀談。
    其中一人,寸頭圓臉微胖,餘光瞥見秦青川,忙不迭起身打招呼。
    “秦市長,我是王鵬宇,分管工交。”
    雖說對發型沒要求,可這樣式的真不多見,秦青川不免多看了幾眼。
    “你好,鵬宇同誌。”
    緊接著,旁邊瘦高個,笑著跟上。
    “秦市長,您好,我是劉博文,分管農業。”
    最後一位,戴著副金邊眼鏡,也沒落下。
    “秦市長,您好,我是康盛樂,分管文教衛。”
    “博文同誌,盛樂同誌,你們好。”
    秦青川溫聲回應,揮手示意。
    “大家都坐,以後同台唱戲,要多走動走動。”
    ......
    閑聊幾分鍾,陳錦滿臉笑意,大步而入。
    來到主位落座, 介紹完秦青川,直接轉入正題。
    “曦光新設,經濟發展乃是頭等大事,好在組織照顧,調來青川同誌,作為改革先鋒,他在經濟方麵見解獨到,包括我在內,都要多聽多看多學,共同推動曦光發展......”
    好家夥,不出所料,支持力度不是一般的大。
    秦青川都懷疑,如果不是身份不允許,陳錦會直接說:以後我負責後勤,他負責經濟發展。
    明白是一回事,可也不能幹巴巴受著,連忙謙虛。
    “陳市長,您過獎了,定當在您的指揮下,擼起袖子加油幹。”
    “好,說得好。”
    陳錦一拍桌麵,再次強調。
    “近期,青川同誌要熟悉工作,大家切要積極配合。”
    說完,緩緩起身。
    “好了,散會吧。”
    ......
    另外三人,一句話沒說就完事了,半個小時會議,完全是幫秦青川站台。
    這還不算完,第二天,常委會如出一轍。
    宋金河、陳錦、柳青,三人互相配合,或直白,或委婉,無不力挺。
    總結一句話:曦光發展最重要,誰要是耽誤,拿誰是問。
    換言之,以後曦光市,秦青川說了算。
    饒是秦青川心有準備,天胡開局,也有些震驚。
    小道消息傳開,自上而下,表現各異。
    體製內,覺得不可思議,隱形‘一言堂’,居然不是三巨頭。
    老百姓,認為理當如此,誰有能力帶領致富,當然是誰拿主意。
    ......
    一連一周多,全市上下,都在等秦青川行動,搞得秦青川亞曆山大,不得不熬夜,抓緊看完資料,在宋金河三人催促下,踏上調研之路。
    首站,嵐丘縣。
    參觀港口,縣委書記古偉牧匯報:
    漁船停泊,漁獲需轉運琴島,或者雲港,加工處理,本地僅能賺取每噸五十元裝卸費。
    走進漁村,聽到漁民哭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漁獲被挑挑揀揀,無儲存措施,無定價權,更沒有抗風險能力,不提台風,哪怕暴雨,也有大片腐爛。
    秦青川暗暗記在心裏:有港無鏈,三無困境。
    下一站,城陽縣。
    鄉農機站,看到台賬,推斷出:
    戶均耕地不到五畝,農機使用成本,比人工高三成,使用率不足5,科技並沒有帶來便利。
    田間地頭,和老農攀談得知:
    小麥收購價每斤不到四毛,辛辛苦苦一年,剛夠口糧,就連孩子學費,都要省吃儉用,已經有人改種速生楊。
    秦青川默默歎息:碎片化陷阱,糧賤傷農。
    第三站,青蓮縣。
    在衛生局,從資料中察覺:
    鐵礦貢獻全縣七成稅收,礦工塵肺病發病率,竟然高達兩成,然而卻沒有相關體檢,預防措施。
    來到山村林間,村書記含淚陳述:
    板栗收購價多年未變,價格太低,路網被運礦車霸占,每年都是成框成框扔掉,青壯年流失率超四成,
    秦青川悄悄記下:一礦獨大,豐產不豐收。
    最後,返回市轄臨港區。
    走訪景區和療養院發現:
    遊客集中在夏季,且人數不多,消費不高,同質化嚴重,毫無亮點,療養院空置率超過六成。
    參加所謂的太陽節,聽到抱怨:
    好不容易出趟門,環境不行,節目太少,體驗感極差,完全是換個地方,吃海鮮喝啤酒。
    秦青川搖頭歎息:旺季人少,淡季空城,文化賦能空心化。
    一圈轉下來,半個月過去。
    正當秦青川準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可行性方案,接到沈畢電話:秦主任,我帶著肥羊,馬上就到。
    喜歡改開,摸著答案過河請大家收藏:()改開,摸著答案過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