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讓你去和石磊對碰,一定會很精彩!
字數:3719 加入書籤
石磊的聲音裏充滿了憤怒,憤怒到還帶著幾分顫抖,試圖用父親的名號來壓製住李老師。
其他同學見狀,都無語了。
這是囂張慣了,不會好好說話的嗎?
非要把事情鬧得更大?
李老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更加堅定。
“石磊,我不管你爸是石天勇還是石地勇,在這裏,我是老師,你的考核成績讓我很不滿意,不管你用什麽理由,都該接受懲罰!
這就是上我課的規矩,記住,規矩麵前,人人平等!不服從我的的規矩,我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話音剛落,他身形一動,如同獵豹般迅速,一把抓起石磊的衣領,毫不費力地將他拎出了人群,重重地扔在了空曠的場地上!
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周圍的學生都倒吸了一口冷氣,紛紛屏息以待。
石磊掙紮著爬起,臉上滿是不敢置信和憤怒,他猛地抬頭,對李老師吼道:“你敢打我?你竟然敢打我?我要告訴我爸爸!他絕對不會放過你的!”
“那我倒要看看,他能把我怎麽樣?”李飛的聲音冷靜而堅決,他大步上前,一記響亮的耳光扇在了石磊的臉上,怒吼,“但是現在,我讓你知道什麽叫規矩!”
瞬間,石磊的半邊臉腫了起來,眼神中閃過一絲恐懼。
“你……你!”石磊踉蹌幾步,再次試圖站穩,但話未說完,又是一記耳光落下,另一邊臉也迅速腫脹起來。
石磊哪受過這樣的委屈,他再次爬起來,指著李老師破口大罵:“李飛,你等著,我不會放過你的!”
李老師眼神一凜,又是一巴掌扇過去,“不知悔改!”
這一次,石磊徹底失去了反抗的力氣,隻能無助地倒在地上,淚水混合著不甘與委屈,洶湧而出。
“嗚嗚……你等著,我爸不會放過你的……”
石磊的聲音哽咽,帶著哭腔,他坐在地上,雙手捂臉,不再嚐試爬起。
這場景,這畫麵,看得周圍的同學五味雜陳。
如果拋開一切因素,其實看得還挺爽的,畢竟大家早就看石磊不順眼了。
但問題是,拋開不了啊!石磊那家世背景確實厲害啊,校長都忌憚幾分。
不過這個李飛老師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怎麽敢對石磊下手?他不要命了嗎?
“李老師這是真不怕得罪人啊,石家的勢力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話說回來,石磊平時那麽囂張,也該有人治治他了。”
“好了你們別說了,小心讓石磊聽見,晚點他爸找上學校,把你們也叫出去揍一頓!”
“你們這些本地學生,怎麽把石家說得那麽恐怖?難道京城沒有警察嗎?”
“京城當然有警察,但是人家有辦法不驚動警察啊!”
“哎呀,你們還說?”
李老師看著坐在地上哭泣的石磊,冷冷地說道:“在我這裏,我隻看你們的表現,可不管你們有什麽背景!都給我記住了!”
說完,他轉身看向其他同學。
所有同學異口同聲:“記住了!”
李老師:“別管石磊了,我們繼續訓練!”
此時石磊掙紮著從地上爬起,雙手緊緊捂住因羞愧而通紅的臉頰,轉身向著與眾人相反的方向,踉蹌著跑開,一邊跑一邊罵:“李飛!總有一天,我會把我所失去的,從你身上全部討回來!”
石磊一跑,大家便安心地繼續進行訓練。
不過葉凡心裏始終有個疙瘩。
李老師為什麽要當著同學的麵,故意激怒石磊呢?這對他有什麽好處?
課後,在其他同學都離開時,葉凡則走到李老師麵前。
“李老師,您今天的表現實在讓人感到奇怪。”
李老師笑了笑:“哪裏奇怪了?”
葉凡:“您是本地人吧?您不可能不知道石磊家的背景吧?”
李老師:“我知道,正因為我知道,今天難得有機會懟他,我不想浪費!”
葉凡:“您跟石家有過節嗎難道?”
李老師:“京城大把人跟石家有過節,隻不過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不過,我搞不了石天勇,難道還搞不了石磊嗎?”
葉凡:“您就不怕石天勇報複?”
李老師笑了笑:“我其實並不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我隻是過來代個課的。等下我就不在這裏了,石天勇能找到我?”
葉凡:……
“那您豈不是把麻煩留給菁華大學?”
李老師:“你不覺得這個學校對石磊過於維護了嗎?是該讓他們清醒一下了!一群老師怕個學生,豈不可笑?”
葉凡:“我剛入學,我不清楚學校對石磊有多麽維護。”
李老師輕笑:“你不知道?他把曼陀羅蛇放到你床上,結果學校沒拿他怎麽樣,你心裏難道就不生氣嗎?”
葉凡眼睛一亮:“學校果然查到是他幹的!”
李老師:“不僅查到是他幹的,還猜到是你把蛇還給他們,讓他們被蛇咬傷的。”
葉凡心裏“咯噔”了一下:“隻是猜的?是因為蛇放在我床上,又回到他們床上,所以認為是我放回去的?”
李老師:“難道不是你嗎?不過不管是不是你,石磊也認定是你了!”
葉凡:“老師,我還想問,您為什麽要在石磊麵前故意幾次提起我?”
李老師笑道:“既然石磊都認定是你幹的,那我何不順水推舟,助力一下你了?”
葉凡無語:“您分明是在給我拉仇恨!”
李老師:“我已經說了,石磊認定是你把蛇放到他床上的。就算我今天不這麽做,他也肯定會報複你。但是我知道他不是你的對手。而你,從江城遠道而來,本次武考的狀元,似乎也不怕石家。讓你去和石磊對碰,一定會很精彩!”
喜歡高武:複讀三年,我靠簽到無敵了請大家收藏:()高武:複讀三年,我靠簽到無敵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