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求學之路(二)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邏輯學導師重複著他的中學語文課程一些知識,但是舉實例的時候又讓他感覺聞所未聞。關於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關係,課程裏就有多個案例應用於觀察、分析,特別是做出結論前對這兩個條件的量化分析方法。
    常軻發現,基本邏輯的應用範圍遠遠超過了過往所學。如果將來他從事別的什麽行業,比如重拾舊業做生意,他的分析角度和能力都會與眾不同。
    戰術課程令常軻這個文雅書生改變了一貫的看法。
    教跟蹤和反跟蹤的教官是個貌不驚人,身材瘦削的年輕人。他把隨身帶來的化妝盒展示給大家看,除了改變膚色的各種粉底,還有假胡子、假發、染發劑、隱形眼鏡。
    在大家好奇地翻看這些東西時,沒人注意到他已經離開課室。
    五分鍾後,一個滿臉愁苦的中年男人瘸著腿走上講台,學員們狐疑地看著這人,依稀認出他就是教官。
    “跟蹤者很可能沒見過你本人,臉部識別主要依靠照片。你們的工作守則中有一條:除了組織要求建檔,永遠不能留存個人照片。另外,打過交道的跟蹤者對目標的辨認除了相貌,就是形體動作。在後背墊個剪好的硬紙片,穿上外套,可以改變身形。鞋裏放幾顆碎石子,會改變走路方式。”
    “作為被跟蹤者,要經常切換行走路線。把一切反光的物體作為鏡子,要多利用櫥窗這類玻璃反光物。路麵積水、停靠的摩托車後視鏡、手表,甚至馬口鐵垃圾桶、不鏽鋼門框都是發現跟蹤者的鏡子。”
    有一個藥品使用課程,出人意料的簡單。
    教官舉起透明的小塑料盒,裏麵有三顆膠囊
    “藍色那顆,如果你想72小時像打了雞血一樣不睡覺,就吃這顆。能讓你像吃飽睡足那麽精神。”教官的語調有點悲哀,聽起來這藥的效果令人不適,“實驗表明,正常人在被迫不能睡眠48小時後開始崩潰。不能睡覺是最痛苦的折磨。”
    “這個藍色的我需要兩顆。”常軻想。
    “淺綠色那顆是假死藥丸,這顆藥很神奇,服用後兩分鍾內會產生瀕死的身體痛苦,然後暫停呼吸和脈搏。‘死亡’將持續五分鍾。當然,你不會真的就死了。”教官知道年輕人的顧慮,“就像交通燈的綠燈。我會安排專門的醫師,每個人都要試服一次。”
    學員們輪番試服藥物。咬碎膠囊後,人馬上劇烈抽搐,從嘴裏吐出白沫和食物渣滓。持續五十秒後,抽搐開始減慢,再過十秒脈搏徹底停止,人進入深度昏迷狀態。
    觀摩的學員用手觸摸,“屍體”脈搏和呼吸完全停止。
    “藥物經過專家研製完成後,經過無數次···那個···‘臨床實驗’,絕對有效。再說一遍,你百分百會醒過來,除非,在這五分鍾內,敵人用別的方法處死你。”
    教官用拇指和食指夾著最後一顆膠囊,氰化物,自殺用的。“這個不需要試服了。”教官看著學員們,“不過,真用上的時候,你會感激它的。
    “還是那句話:一定不要被抓住!”
    開鎖是一個技巧課程,教官展示給他們看的是幾十把形狀各異的普通鎖,唯一區別是這些鎖外殼是透明的,鎖芯被固定在有機塑料製成的模子裏,以便他們立即看清鎖的結構和開鎖的詳細過程。
    他們很容易就掌握了用兩根回形針開各種門鎖的方法。接下來,又學到用手感破解密碼鎖的方法。
    緊接著是定點爆破,教官強調:定點爆破這個詞的重點不是爆破,是“定點”。用有限的炸藥完成任務時,重點分析“定點”——建築基礎結構,才能計算出炸藥爆破力的破壞程度。
    因此他們要學習簡潔有效的建築結構課程,地基深度、混凝土質量和鋼筋直徑都對爆破效果有影響。
    若幹年後,美國“911”事件中飛機撞擊的樓層經過事前精密運算,才會導致整棟大廈塌方。
    下一堂課,教官會給他們灌輸“短板概念”,標準化處理的產品雖然不能達到盡善盡美,但是它的短板一定不受人為的情緒影響。
    教官用他們剛剛學過的暗房課舉例:“同樣用D76衝洗黑白膠卷,人工衝印和機器衝印,哪個會更好?”
    很多學員說當然是手工的好,要不然為什麽這麽多的專業攝影師還喜歡自己做暗房。
    “你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很模糊,職業攝影師的照片跟我們的照片用途不一樣,他們追求藝術效果,也就是個性化,人為的成分很大。我們的照片用於情報和取證,機器衝印已經能高效完成。”
    “這跟短板有什麽關係呢?”
    “你們已經知道短板效應的概念,我就不解釋了。在衝印這個程序上,多數情況人工衝印可以對拍攝時候曝光之類的缺陷做人為甚至藝術性調整,這點機器做不到。但是,如果衝印人員因為別的事,比如跟老婆吵架情緒變壞,”老師看著恍然大悟的學員們,“那就會有彌補不了的人為失誤,常常有人因為接電話或者中途要處理其他事,忘了時間——比如把藥水成分配錯,底片衝成白板,這些失誤都可能把你拿命換來的底片毀了。衝印師傅的狀態就是工序的短板。但是,機器不會。”
    “短板效應,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構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這個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製,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製因素”。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隻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行。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分析自己的弱項,要了解對手的強項。照片衝印這個例子說明,即便我們發現最弱那個點,很可能在意外情況或者看不到的地方產生更加不確定因素,出現更短的板。”
    “多數人思考問題都趨利避害,往好處想。你們的工作成績可能難以評估,風險是可以也必須預估的,因為,那都是致命的。”教官最後強調說:“做情報分析工作,不需要考慮發生的好事,但切記要把最壞情況發生的預案準備好。”
    常軻喜歡這種天馬行空的教學方式,前一節課是邏輯學的平衡分析法,下一節就轉入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心理學分析。邏輯課程討論發散性思維,而文化課程變成理性敘述。特別是那些案例,讓他能設身處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