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士紳階層免賦特權的輿論戰

字數:3630   加入書籤

A+A-


    最後就是殿試了,殿試是為進入官場的人設置的,技術性官員就不需要了。
    殿試的內容隻有一項,那就是策論。
    策論考查考生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要求考生就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科技等方麵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陳平安對於科舉製度的改革,在這個時代來說,絕對是顛覆性的。
    雖然陳平安對新科舉製度,早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框架,但陳平安可沒打算現在就立馬拿出來。
    陳平安剛搞出來的重新丈量登記田地,整頓田賦的事情還沒開始實施呢,哪裏又會再把有些顛覆性的科舉製度給拋出來了?
    要改革科舉,那也得等重新丈量登記田地,整頓田賦的事情基本塵埃落定之後再說。
    改革嘛,就得一步步慢慢來,不然步子一下子邁的太大,可是很容易扯著蛋的。
    況且,按照陳平安那樣,在每個村子都要設立一處公辦村學,鎮上還得設立公辦鎮學,這些東西,可都是需要大量花錢的。
    隻有先把整頓田賦的事情搞完,從士紳階層的身上割下一大塊肉來,陳平安才能有錢在全國各地大批設立公辦學堂啊。
    取消士紳階層免除田賦的特權,這可是在士紳階層的身上割肉,士紳階層會那麽痛快的答應嗎?
    肯定不會啊!
    既然不會,那麽他們會怎麽幹?
    起兵造反?
    那不至於,全國士紳階層的勢力雖然巨大,但這些士紳們也是分散在全國,根本不可能連成一個整體,來起兵造反。
    當然,就算他們想起兵造反,手裏也沒兵啊,現在整個龍國的士卒,都被陳平安給重新收攏洗腦了一遍。
    軍餉,陳平安給的足足的,平時三餐還都是頓頓有肉的,再加上每天都有的忠於陳平安這個皇帝的思想政治課,軍權那是掌握的牢牢的。
    現在在軍事領域根本插不上手的士紳集團,取消士紳階層免除田賦的特權這件事,就要起兵造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造反,那就隻能是鼓動群眾抵抗了。
    古代的百姓階層,在掌握了輿論導向的士紳階層麵前,通常都是被人賣了,還得幫人數錢的那種。
    隻要是遇到朝廷推出的損害他們利益的政令,士紳階層必定會用各種的花言巧語,忽悠那些無知的普通百姓們來當那個抵抗朝廷政令急先鋒。
    同樣掌握了輿論宣傳的陳平安,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了。
    神武五年1641 年)九月二十,大朝會後的第一天,《龍國日報》的頭版頭條,一篇名為士紳階層免賦特權危害性的文章,迅速傳遍全國。
    《士紳階層免賦特權危害性剖析——新朝革新之必要》
    在新朝龍國的發展進程中,一項影響深遠的政策調整正在拉開帷幕——取消士紳階層免除田賦的特權。
    此決策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基於對過往曆史教訓的深刻反思,以及對當下國情的精準洞察。
    士紳階層,作為地方社會的精英群體,在過去長期享受著免賦特權。
    這一特權的存在,起初或許是出於對特定群體的某種優渥對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帶來的弊端愈發凸顯,猶如一顆毒瘤,侵蝕著國家發展的根基。
    從經濟層麵來看,士紳免賦嚴重損害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大量的土地被士紳階層掌控,卻無需繳納田賦,致使國家財政收入銳減。
    以農業為根基的龍國,田賦本應是財政的重要支柱,然而這一特權的存在,使得許多肥沃土地脫離了賦稅體係,國家失去了穩定的財源。
    據統計,因士紳免賦,國家每年損失的田賦數額巨大,這直接導致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利維護、抵禦自然災害等方麵投入不足。
    許多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因缺乏資金修繕,年久失修,頻繁遭受水旱災害,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進而威脅到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
    在社會層麵,士紳免賦特權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差距,引發了社會的不公平。
    普通百姓承擔著繁重的田賦壓力,生活困苦,而士紳階層卻憑借特權坐享其成,享受著優渥的生活。
    這種鮮明的對比,極易引發民眾的不滿情緒,激化社會矛盾。
    士紳階層擁有免賦特權,田賦的壓力就會被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越來越重的田賦壓力,讓普通百姓辛苦勞累一年下來,也養活不了一家人。
    越來越重的田賦壓力,逼的百姓們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土地。
    這些土地到了士紳階層手中,再次不用繳納田賦,那些不肯賣掉土地的普通百姓,身上的田賦壓力也就會越來越重。
    大量兼並土地,使得無數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淪為佃農或流民,生活陷入絕境。
    這不僅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和諧,也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前朝無數大規模的起義農民,都是一些被沉重田賦逼的不得不反的普通農民。
    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士紳階層擁有免賦特權,是對整個國家,全國百姓都有害無利的,長此以往,社會將陷入動蕩不安的惡性循環,國家的長治久安將無從談起。
    政治層麵,士紳免賦特權滋生了腐敗現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部分士紳不惜與地方官吏勾結,通過瞞報土地、篡改賬目等手段逃避賦稅。
    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百姓和國家的利益,也嚴重敗壞了官場風氣。
    官員們為了私利,置國家法律和百姓利益於不顧,使得政府的管理效能大幅下降,公信力喪失殆盡。
    長此以往,政府將難以有效推行各項政策,國家的治理將陷入混亂。
    士紳階層的免賦特權,即便在前朝,也無絲毫法律依據,實乃前朝天下士紳官員勾結一起,沆瀣一氣,剝削勞苦大眾之無恥之舉。
    ..................
    感謝蘇少澤的點讚,感謝喜歡集圓的李陣天的點讚。感謝送花和用愛發電的所有老板們。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