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招安人選

字數:4184   加入書籤

A+A-


    “此言有理。”
    “的確也有些道理。”
    禮部尚書說完,也有人不自覺點頭,高少之問:“禮部尚書,您繼續說來。”
    “其三……”
    禮部尚書點頭,繼續侃侃而談:“陳路平確有威望,又是大才,熟兵法,通謀略,善禦人心,可謂國之棟梁。”
    “若真是將其誅殺,恐使軍心動亂,讓諸多將士誤解了陛下苦心,如此一來,怕是會寒赤誠之心,也傷了君臣之誼,多害無利,不如招安。”
    “招安,不僅能讓其為朝廷所用,能彰顯陛下有仁德之心,明主之資。能利民安軍,固君臣之儀,更讓百姓無憂,屆時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共抗北邊賊子,景可再盛。”
    “此言有理。”
    “禮部尚書所言雖有理,可如何能將其招安?”
    “招安,簡直荒唐!他若肯報效朝廷,自可回來便是,可他如今在作何?”
    吏部尚書道:“他在率眾謀反,他濫殺無辜,不擇手段謀財害命,多少將士死於他的屠刀之下?多少地方官吏死於他手?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斷子絕孫?多少冤魂無處訴苦,他們的冤屈又該尋誰?”
    “若不將此惡賊誅殺,朝廷威儀蕩然無存,百姓不服,民怨難消,大景軍威何存?招安實乃奇恥,有損朝廷顏麵,更使得百姓受屈,屆時我大景軍隊算的什麽了?”
    “陛下萬不可心慈手軟,若任其肆意壯大,國之大難矣。”他說著,又拱了拱手:“臣愚見,應當立刻聚重兵剿殺,以正國法,切不可讓賊子有半絲喘息之機。殺一儆百,也好震懾其他居心叵測之輩,讓其心生懼意,安守本分。”
    禮部尚書充耳不聞,拱手道:“請陛下決斷!”
    雙方各有其理,其餘朝臣或學禮部尚書那般偏右拱手,或學吏部尚書偏左拱手。
    也有少部分哪兒頭都不占,靜靜佇立仿佛並不在此。
    “請陛下決斷!”
    殿中寂靜,許久不語的少年天子這才慢慢開口:“諸位愛卿一片苦心,朕都明白,但是朕,決定招安。”
    “陛下英明。”
    “陛下三思啊!”
    吏部尚書欲要再言,卻聽龍椅之上的稚嫩聲音響起:“朕知道你們的顧慮,朕也有,但是陳路平不能殺。”
    “且不說他是否是昔年那人,便說他幾月之內便能有如此動作,可見其才不俗,若能為朝廷所用,是景之幸,更是朕之幸。”
    “至於說,有損朝廷威儀,皇家臉麵這話。”少年天子道:“諸位愛卿多慮了,招安,是朝廷網開一麵,剿殺反賊是為民除害,楊軍威。”
    聞言,本就主張招安的朝臣們趕忙附和:“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吏部尚書等人雖不情願,可雙方爭執下去總歸沒個結果,陛下雖年幼,但說的話卻也有些分量,若他再不識相。恐怕就得被說是欺君犯上。
    倒也不必爭了。
    “陛下,臣仍有異議。”
    “愛卿請說。”
    吏部尚書又道:“陛下仁厚,網開一麵,可咱們不能隻招安,若隻傻傻派欽差去,他們卻不領情,如此耽擱下來,他們日語壯大,屆時隻會更加棘手,臣提議,需早派重兵,若是能招安,便免了兵刃相見,如果是不能,也可殺雞儆猴。”
    “此言有理。”少年天子點頭:“諸位愛卿有何人選,來做這一仗的總指揮。”
    “……”
    殿中互相交談,卻是許久論不出個人來,且不說那姓陳的多麽奸詐狡猾,是眼高於頂的秦老將軍也佩服的緊,若不然兩人也成不了忘年交。
    便是他當年和大夥兒一塊兒打西奉,都不知讓多少將領黯然失色,一路跑一路啃,那打法至今都令人捉摸不透。
    跟這樣的人打,怕是誰都能愁白了發,想來也就隻有那姓秦的老匹夫能有來有回掰手腕。
    可人家現在坐鎮漢州跟北邊那幫狗賊鬥智鬥勇,總不好把人從前頭拽回來打朋友吧?
    但要讓其他人,卻又不知選誰好,那些個天天拿著刀的家夥要知道是跟他打,怕是吃不下飯,還會睡不著覺。
    “諸位愛卿,皆無人選?”
    少年天子聞得滿殿靜默,微微皺眉:“多派一些人領兵,誰也不要主動冒進,把他給圍了,以免他再生是非,屆時伺機而動。”
    “陛下英明。”
    “陛下。”吏部尚書開口道:“臣還有個疑問,招安一事,又派誰去好?”
    眾人又互相交談了好一會兒,卻仍是沒有結果。
    要說與那人交情甚好的人,的確能找出來許多,可要說交情好到讓造了反的人回頭是岸,無疑是癡人說夢。
    除了交情好之外,還得能說會道,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正的說成反的,唯有如此,招安一事才算有點苗頭,若不然大夥兒的好心都會落空。
    少年天子道:“諸位都散了吧,回去想想應該如何安排事宜,明日朝會再行商議。”
    “臣等告退。”
    幾十名舉足輕重的大員們呼啦啦退了出去,高少之卻並未離開:“陛下,臣有愚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傅快快說來。”
    高少之道:“眼下除了安排調兵事宜,招安事宜,應該注意一下陳武兩家。”
    少年天子若有所思:“太傅的意思是,必要時候……”
    “陳的意思是,咱們應該多流利一些,免得有刺客胡作非為。”
    “太傅是擔心北招那邊?”
    “臣正是此意。”高少之點頭:“臣想,為何北邊一來,大景境內便四處有起義,若時而有道也罷了,可最近各個地方的都跟商量好了似的,若說都是巧合,未免太過。”
    “如今不知多少人瞧著朝堂,若是陳家人死了,對於別有用心之徒而言,比活著更有用,屆時是不是刺客所為已不重要。”
    “一來,陳家人在定安,若是這兒都能被刺客滅了門,朝廷的威儀將蕩然無存。”
    “二來,誰指使的刺客,不知情的人想來會議論紛紛,屆時又損了朝廷的名譽。”
    “明白了。”少年天子道:“他能從北邊回來,必不可能輕巧,想來十分艱難,可北招皇都是什麽地方,哪能這麽容易就讓他回來?”
    “他不肯投降,讓他死在那兒不劃算,且他與朝廷有過結,在軍中,在民間,都頗有威望,他對朝廷足夠怨恨,北邊把他扔回大景的土地上,能出些亂子,甚至還能幫他們一起禍亂江山社稷……”
    他想著,越發覺得身後冷颼颼:“好深的心機啊!”
    “陛下,臣還有一言。”
    天子不語,高少之繼續道:“陛下派人去護衛,雖是好心,可俗話說得好,弄巧成拙,陰差陽錯,臣提議,不如讓長樂侯家裏自己操心。”
    喜歡那年那景那些人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