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隋文帝崩,太子楊廣即位

字數:5997   加入書籤

A+A-


    開皇天子楊堅病危的消息,如一陣凜冽的寒風,迅速席卷了整個皇宮。短短不到半個月,曾經縱橫捭闔、意氣風發,開創大隋盛世的楊堅,已然被病魔折磨得形銷骨立,氣息奄奄地躺在病榻之上,生命的燭火搖曳不定,隨時都可能熄滅。
    病榻之前,昏暗的燭火無精打采地跳躍著,黯淡的光影在牆壁上晃蕩,仿佛是生命垂危之人最後的無力掙紮。楊堅目光渾濁,卻難掩其中眷戀與不甘,他拚盡最後的力氣,強撐著病體,命人將太子楊廣喚至跟前,又宣眾大臣即刻入殿。一時間,宮殿之內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大臣們個個神色各異,有的憂心忡忡,滿臉寫著對局勢的擔憂;有的暗自揣測,眼神中閃爍著捉摸不定的光芒。他們腳步放得極輕,生怕發出一絲聲響驚擾了病中的天子。
    楊堅的兩個弟弟楊素、楊方也在人群之中。楊素身為隋朝肱股之臣,曆經數朝風雨,智謀超群,在朝中威望極高。此刻,他神色恭敬,目不斜視,靜靜地佇立在一旁,看似沉穩如山,實則內心波濤洶湧,正暗自思忖著這風雲變幻的局勢將走向何方。楊方則微微皺著眉頭,眼中滿是對兄長病情的深切擔憂,那緊皺的眉頭仿佛刻滿了對兄長的關懷與牽掛。
    楊堅微微抬起枯瘦如柴的手,聲音微弱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嚴:“廣兒……” 楊廣見狀,立刻小步疾趨上前, “撲通” 一聲跪於榻前,臉上做出一副悲痛萬分的表情:“父皇,兒臣在。” 他眼中淚光閃爍,臉上寫滿了關切與焦急,仿佛對父親的病情心急如焚。
    楊堅凝視著眼前的太子,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往昔的崢嶸歲月。楊廣自幼便聰慧過人,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平陳之戰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勇立赫赫戰功,為大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朽功勳,在曆史的長卷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年來,楊堅對他悉心栽培,寄予了厚望,斟酌再三才將太子之位授予了他。如今,自己大限將至,這萬裏江山社稷便要鄭重地托付於他了。
    “朕…… 朕時日無多了。” 楊堅頓了頓,隨即劇烈地咳嗽起來,那咳嗽聲仿佛要將他的五髒六腑都咳出來。楊廣見狀,連忙伸手輕輕為他撫背,眼中滿是關切。待咳嗽稍緩,楊堅接著說道:“等朕駕崩之後,你便登基為帝。這大隋的江山,你要用心守護……” 楊廣重重地點頭,聲音哽咽,帶著一絲哭腔說道:“父皇放心,兒臣定當不負所望,以江山社稷為重,竭盡全力保我大隋繁榮昌盛。”
    接著,楊堅緩緩將目光轉向眾大臣,目光如炬,一一掃過他們的臉龐,仿佛要將每一個人的神情都刻在心底:“諸位愛卿,朕在位數十載,與你們一同披荊斬棘,開創了這大隋天下。如今朕將離去,望你們能繼續輔佐太子,盡心盡力,莫要辜負了朕對你們的信任。” 眾大臣紛紛 “撲通” 跪地,齊聲高呼:“臣等定當肝腦塗地,效忠新帝!” 那聲音整齊而洪亮,在殿內久久回蕩,震得人耳鼓生疼,仿佛是他們對新帝最忠誠的誓言。
    楊素上前一步,身姿挺拔,躬身說道:“陛下寬心,臣必當竭盡所能,輔佐太子治理天下。”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充滿了自信與決心,在這寂靜的殿內格外清晰,宛如一顆定心丸。楊堅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的光芒,仿佛對楊素的表態十分滿意。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場麵之下,實則暗流湧動,危機四伏。楊廣表麵上悲痛哀傷,對父親的遺言恭恭敬敬,言聽計從,可內心卻早已按捺不住對皇位的強烈渴望。這些年,他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可謂是煞費苦心,在父親麵前偽裝成一副仁孝恭謹的模樣,騙過了無數人的眼睛。如今終於要得償所願,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心中怎能不激動萬分?
    而大臣們之中,也並非人人都對楊廣心悅誠服,忠心耿耿。有的大臣私下裏對楊廣的為人處世有所質疑,隻是在這皇權至上、等級森嚴的時代,他們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隻能將疑慮深埋心底。他們心中暗自擔憂,不知楊廣登基之後,會將大隋王朝帶向何方,是繼續繁榮昌盛,還是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楊方心中亦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他看著病榻上氣息奄奄的兄長,心中滿是不舍與悲痛,那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對於楊廣,他雖無過多的成見,但也深知這皇位的更替,往往伴隨著朝堂的動蕩不安,風雲變幻。他暗自思忖,日後定要多加留意朝堂局勢,希望能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為大隋的穩定盡一份綿薄之力。
    楊堅交代完後事,似乎耗盡了最後一絲生命的力量,緩緩閉上了疲憊的雙眼。殿內頓時哭聲一片,楊廣趴在榻前,放聲大哭,那哭聲悲慟至極,如杜鵑啼血,不知情的人定會被他的 “孝心” 所深深感動。可誰也不知道,這哭聲之中,究竟有幾分是真的悲痛,幾分是即將登上皇位的喜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楊堅的駕崩,大隋的曆史徹底翻開了新的一頁。楊廣在眾大臣的簇擁下,登上了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皇位,成為了大隋的第二位皇帝。登基大典當日,皇宮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鼓樂齊鳴,那歡快的旋律仿佛在為新帝的登基歡呼喝彩。楊廣身著華麗無比的龍袍,頭戴璀璨奪目的皇冠,端坐在巍峨的龍椅之上,俯瞰著殿下匍匐的群臣。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與驕傲,仿佛整個天下都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任他肆意揮灑。
    然而,楊廣即位之後,一係列的舉措卻讓人大跌眼鏡,瞠目結舌。他大興土木,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修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百姓們在繁重的勞役下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同時,他又好大喜功,頻繁發動對外戰爭,試圖開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但這些戰爭並未取得理想的戰果,反而使得國內經濟遭受重創,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如同一個即將被吹爆的氣球。
    在朝堂之上,楊廣也逐漸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猜忌心極重,對那些曾經輔佐他登基的大臣也漸漸起了疑心,開始疑神疑鬼。楊素雖位高權重,但也逐漸感受到了楊廣的不信任,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陰影籠罩。楊廣開始重用一些阿諛奉承之輩,朝堂之上風氣日下,正直的大臣們紛紛敢怒而不敢言,隻能暗自歎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廣的統治變得愈發殘暴不仁,各地起義如星火燎原般不斷爆發。曾經輝煌一時的大隋王朝,在楊廣的統治下,逐漸走向了衰落的邊緣,如同落日餘暉,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為楊堅當初的決定埋下了悲劇的伏筆。那個在病榻前信誓旦旦要守護大隋江山的楊廣,終究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親手將父親辛苦打下的江山,一步步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這是後話暫且不提,楊廣登上皇位給父親上諡號文皇帝,封原配妻子蕭氏為皇後,奸臣宇文化及為相國,楊素,楊方,都有任用,其餘老臣像韓擒虎,定彥平,賀若弼等辭官養老不在過問朝中之事這是後話暫且不提,翻過頭來在說楊廣。新帝登基,風雲初起
    楊廣站在那巍峨壯觀的宮殿之上,望著腳下匍匐著的群臣,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今日,他終於登上了這夢寐以求的皇位,成為了大隋王朝的主宰者,天下的命運仿佛都係於他一身。
    登基大典的儀式莊重而繁瑣,陽光灑在他那身華麗無比的龍袍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皇權的象征。儀式結束後,楊廣微微仰頭,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這天下的一切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他深知,從這一刻起,自己不再是那個隻需在父親麵前謹小慎微、偽裝仁孝的太子,而是要獨攬乾坤、主宰萬民命運的帝王,肩負著江山社稷的重任。
    按照皇室的規矩,楊廣首先要為駕崩的父親楊堅上諡號。他站在宗廟之中,神色凝重,周圍的氣氛莊嚴肅穆,仿佛能聽到曆史的回音。楊堅一生文治武功,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 300 年的分裂局麵,開創了開皇之治,讓天下重歸一統,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思索良久,楊廣最終決定為父親上諡號 “文皇帝”。在他心中,父親的文治之功足以彪炳史冊,這一諡號也算是對楊堅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與銘記。
    處理完父親的諡號之事,楊廣又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後宮。他的原配妻子蕭氏,溫婉聰慧,多年來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在他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也給予了他諸多支持與幫助,是他背後的賢內助。於是,楊廣毫不猶豫地封蕭氏為皇後。當那象征著皇後身份的鳳冠霞帔呈現在蕭氏麵前時,她的眼中既有驚喜,又有一絲憂慮。她深知,這皇後之位雖尊貴無比,但也伴隨著無盡的責任與風險。在這深宮中,她將不得不麵對更多的明爭暗鬥,而她與楊廣的命運,也將與這大隋王朝緊緊地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接下來,便是朝堂官員的任免。楊廣在心中早已盤算好了一切,他要建立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權力核心,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目光落在了宇文化及的身上。宇文化及為人狡黠,善於揣摩上意,且在楊廣爭奪太子之位時,曾為他出過不少力,是他的心腹之人。雖然朝中不少大臣都知道宇文化及品行不端,是個十足的奸臣,但楊廣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宇文化及對自己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和重用的人。於是,楊廣力排眾議,封宇文化及為相國。這一任命讓朝堂上一片嘩然,許多正直的大臣紛紛私下裏搖頭歎息,他們深知,一個奸臣成為相國,這對大隋王朝來說,恐怕不是什麽好事,而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宇文化及得知自己被封為相國後,心中狂喜不已,仿佛中了頭彩。他立刻跪在地上,向楊廣磕頭謝恩,口中高呼:“陛下聖明,臣定當肝腦塗地,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他的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眼中卻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與貪婪。從這一刻起,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緊緊抓住手中的權力,盡情享受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為所欲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於楊素和楊方,楊廣也沒有忘記他們。楊素在朝中威望極高,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有著卓越的才能,是大隋的棟梁之才。楊廣深知,要想穩固自己的統治,離不開楊素這樣的能臣。於是,他對楊素委以重任,繼續讓他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楊素雖然表麵上對楊廣感恩戴德,對新帝的任命欣然接受,但心中卻也有著自己的盤算。他曆經數朝,見慣了宮廷中的風雲變幻,對於楊廣的為人,他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在這新帝的統治下,自己必須更加小心謹慎,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榮華富貴,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而楊方,作為楊廣的皇叔,一直以來都對大隋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楊廣也念及他的忠誠,給予了他相應的官職和待遇。楊方接過任命詔書時,心中感慨萬千。他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楊廣,心中既有對新帝的期許,又有一絲隱隱的擔憂。他深知,這大隋的江山雖然如今看似穩固,但實則暗流湧動,危機四伏。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輔佐楊廣,讓大隋繼續繁榮昌盛下去,哪怕前方荊棘叢生。
    然而,並非所有的老臣都願意繼續在楊廣的統治下為官。像韓擒虎、定彥平、賀若弼等一批戰功赫赫的老將,他們在楊堅時期就為大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大隋的開國元勳。他們曆經了無數的戰爭和政治風雲,對於官場的爭鬥和權力的旋渦有著深刻的認識。如今,看著楊廣登基後的一係列舉措,他們心中隱隱感到不安。尤其是宇文化及被封為相國一事,讓他們對朝堂的未來感到擔憂,仿佛看到了暴風雨即將來臨。
    韓擒虎,這位當年率領隋軍一舉攻克陳國、結束南北分裂局麵的猛將,此時已年事漸高,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他一生征戰沙場,為大隋的統一立下了不朽功勳,可謂是戰功赫赫。他看著朝堂上的變化,心中明白,自己已經不再適合繼續留在這官場之中。於是,他毅然決定辭官養老。當他向楊廣遞交辭官奏章時,楊廣感到十分驚訝。他試圖挽留韓擒虎,畢竟韓擒虎的威名在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存在對於穩定軍心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軍中的定海神針。但韓擒虎心意已決,他對楊廣說道:“陛下,臣已年邁,身體大不如前,實在無法再為陛下分憂。如今天下初定,陛下聖明,定能帶領大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臣隻願能在餘生中,過幾天清閑日子。” 楊廣見他態度堅決,也隻好無奈地批準了他的請求,心中雖有不舍,但也隻能尊重他的決定。
    定彥平也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武藝高強,在軍中威望頗高,是士兵們心中的英雄。他與韓擒虎一樣,對朝堂上的變化感到失望與痛心。他深知,一旦奸臣當道,這朝堂必將烏煙瘴氣,大隋的江山也將岌岌可危。他不願意看到自己曾經為之奮鬥的大隋江山,在這樣的環境下走向衰敗。於是,他也選擇了辭官。當他離開朝堂的那一刻,他回頭望了望那巍峨的宮殿,心中五味雜陳,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無奈。他知道,自己這一走,或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從此將遠離這權力的紛爭。
    賀若弼同樣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將領,他性格剛直,疾惡如仇,對宇文化及這樣的奸臣極為不屑,視之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