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隋大業天子下詔征民夫挖運河

字數:9217   加入書籤

A+A-


    隋大業年間,天下在楊廣的統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蕩與苦難深淵。
    楊廣望著三個都城的修建逐漸收尾,洛口倉也在穩步建設,建成後的洛口倉儲存的糧食據說能支撐七八十年之久。可他那顆貪婪無度、永不滿足的野心,又開始急劇膨脹。很快,一道詔書如驚雷般傳遍四方,瞬間激起千層浪——他下令征調天下民夫開挖運河。這條運河規劃宏偉,起點為東都洛陽,南至杭州,北達涿郡,其工程規模之浩大,簡直超乎想象,令人瞠目結舌。
    大業六年,楊廣任命麻叔謀為運河開挖的總負責人、運河都總管。這麻叔謀長相凶惡猙獰,身高超過一丈,臉龐好似青蟹殼,蛤蟆眼配上血紅的眼珠子,眼眶泛青,掃帚眉又粗又雜亂,獅子鼻下是一張寬大的鯰魚嘴,嘴裏長滿了黃板牙,滿臉連鬢絡腮胡子,更襯得他一臉邪氣。這樣一個人能擔當如此重任,隻因他是奸臣宇文化及的遠房表侄兒,靠著這層裙帶關係,竟爬上了這個掌控無數民夫生死的高位。
    在隨後的三年裏,麻叔謀的所作所為令人發指。他肆意貪汙受賄,中飽私囊,將大量的工程款項據為己有。而那些可憐的民夫們,在他的殘暴驅使下,過著豬狗不如的非人生活。死在他皮鞭和棍棒下的民夫不計其數,他雙手沾滿了百姓的鮮血,簡直就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運河沿岸的州府縣、村莊裏,大人嚇唬小孩兒,隻要說“麻胡子來了”,小孩兒立馬嚇得不敢哭了,可見他的惡名已經遠揚四方。甚至民間還有傳言說,這麻叔謀竟然真的吃過小孩兒。
    一日,運河挖到曹州府一帶。當地有個財大氣粗的大財主叫孟海公,他家祖墳恰好就在運河規劃路線上。孟海公深知祖墳對於家族的重要意義,那是家族的根脈所在,於是帶著豐厚的重禮,戰戰兢兢地去求麻叔謀高抬貴手,懇請讓運河繞道,避開他家祖墳。麻叔謀滿臉堆笑,嘴上答應得無比爽快,錢和禮也都毫不客氣地收下了。可一轉臉,他就把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他心裏暗自盤算,繞道得多費十幾裏路和幾天人工,不繞路則能省下幾十裏路和少費幾天工,這樣就能讓自己更快地完成任務,說不定還能得到更多的賞賜和晉升機會。於是,麻叔謀連夜下令不必繞道,直接開挖,還惡狠狠地威脅說誰敢阻攔就格殺勿論。
    孟海公得知自家祖墳被挖後,當場氣得兩眼一黑,昏死過去。等被救醒,他捶胸頓足,放聲痛哭,心中充滿了悲憤與絕望。哭罷,他對父老鄉親們悲憤地喊道:“這是什麽世道!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講理的地方?這無道朝廷,保它作甚!”有道是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孟海公這一帶頭,大家夥兒早就對麻叔謀的暴行和楊廣的暴政積壓了滿腔的怨恨,此刻紛紛響應,義無反顧地跟著孟海公反了。孟海公自立為宋義王,此地本叫宋義莊,傳說當年楚國大將宋義曾在此駐兵,故而得名。
    再講講麻叔謀這邊。這天運河挖到了亳州地界,民夫們在挖掘過程中,意外挖到一口幾百年前的棺材。令人稱奇的是,這棺材保存竟然還十分完好無損。有人趕緊跑去報告給麻叔謀,麻叔謀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那雙貪婪的紅眼睛瞬間放光,仿佛看到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在眼前閃爍。他心裏盤算著,等這河挖完了,用從這棺材裏找到的寶貝去賄賂表叔宇文化及,說不定能買個三品將軍當當,他可真是個十足的官迷。
    麻叔謀火急火燎地趕到工地,看到那口石棺,迫不及待地命人打開。“吱呀吱呀”,棺蓋緩緩打開,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響。眾人還沒看清棺材裏有什麽,麻叔謀就像餓狼撲食一般,把眾人扒拉到一邊,第一個湊到石棺前。他低頭往裏一看,隻見一具發黑的屍體。誰也沒想到,這棺蓋一打開,屍體一見風,連被子衣服帶屍骨瞬間化作一股黑氣,竟然被麻叔謀給吸進了體內。麻叔謀隻感覺一陣惡心,幹嘔了兩下,卻什麽也沒吐出來。
    從那以後,麻叔謀就像被惡鬼附身一般,徹底變了個人。第二天,庖廚精心做的飯菜,他吃什麽都覺得如同嚼蠟,毫無味道。而且他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大發雷霆,每三天就殺一個庖廚。換到第五個庖廚時,這廚子被麻叔謀暴打了一頓,捂著受傷的臀部,一瘸一拐地從工地走出來,不知不覺走到了一片亂墳崗子。廚子在亂樹殼子下發現了一具死了半天的小幼童屍體,還不到一歲。在一千多年前,醫療條件差,孩子夭折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廚子看著這具小屍體,心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奈。他從菜籃裏拿出刀,一邊割著屍體上的肉,一邊嘴裏叨咕著:“對不起啊,我也沒有辦法!不然我也活不了,你們要找就找那個麻叔謀,是他逼的我,我才出此下策。”割完肉,廚子提著籃子回到工房,強忍著內心的恐懼和愧疚,開始下廚給麻叔謀做飯。做好後,他戰戰兢兢地給麻叔謀端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來也怪,麻叔謀半個多月吃什麽都不香,突然聞到這飯菜的香味,哈喇子都流出來了。等廚子把飯菜放到桌子上,麻叔謀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一嚐,頓時覺得美味無比,仿佛從未吃過如此可口的食物。他問廚子這是什麽肉,怎麽這麽好吃。廚子嚇得渾身發抖,不敢說實話,謊稱是家雀兒麻雀)肉。麻叔謀也沒多想,狼吞虎咽地很快就把飯菜吃完了。
    從那以後,挖運河工地附近的村子經常丟小孩兒。其實麻叔謀後來也知道自己吃的是小孩兒肉,可他已經吃上了癮,根本戒不掉。後來,他又不知從哪兒抓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兒。這孩子哭著喊著:“你們趕快放了我,不然我爺爺和我爹饒不了你們!”原來,這孩子姓高,是當地大帥高譚聖的親孫子。高譚聖有兩個孫子,這是其中一個,在大街上玩耍時被麻叔謀的手下給拐走了。最終,這個可憐的孩子也沒能逃過麻叔謀的魔掌,被殺害吃掉了。
    這事傳到高譚聖和他兒子高奎耳朵裏,父子倆當時就氣得昏了過去。等蘇醒過來,他們放聲痛哭,心中的仇恨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無法熄滅。高譚聖怒吼道:“反了!這元帥也不當了,不殺麻叔謀誓不為人!”就在當天夜裏,高譚聖點起一千兵馬,如猛虎出山一般,衝進了麻叔謀的營地,將其團團包圍。麻叔謀雖然有點功夫,但寡不敵眾,在眾人的圍攻下,最終被剁成了肉泥,他的親兵也都被殺死,一個不留。之後,高譚聖自立為相州帛玉王,成為十八路反王之一。
    第二天,運河工地的民夫們起來上工時,發現麻叔謀死了,大家無不拍手稱快,奔走相告,都說這王八蛋早就該死了。楊廣得知麻叔謀被殺後,又找了個人頂替,這個人就是李密。李密當上運河都總管後,和麻叔謀有所不同,但他也不是什麽好人。他上任後,挖河的速度加快了,可這背後卻是無數民夫的血淚。在這又持續的三年多挖河時間裏,有無數民夫累死在工地上,這條運河真可謂是用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偉大工程”。
    可楊廣的暴行還不止於此。他又下了一道旨意,招募天下最好的工匠建造海船、戰船、龍舟等等。負責造船的頭目是宇文愷。為了趕工期,工匠們日夜不停地勞作,很多人甚至日夜泡在海水裏,長時間不上岸,腰部都生了蛆。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船隻終於造成交工,但為此死去的工匠不計其數 。在楊廣的暴政之下,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在西京長安那巍峨聳立、氣勢恢宏的宮殿之中,沉重的氣氛猶如鉛雲一般,沉甸甸地籠罩著每一寸空間。大業天子楊廣,身著華麗無比、繡滿金龍的皇袍,端坐在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他麵容冷峻,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一切,卻又隱隱透著幾分旁人難以捉摸的憂慮與決絕。
    此時,朝堂之上鴉雀無聲,眾大臣們皆垂首肅立,大氣都不敢出。他們心裏清楚,今日陛下召集眾人,必定是有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楊廣微微動了動身子,打破了這令人壓抑的沉默。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洪鍾一般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朕決定,離開長安,前往東都洛陽。”
    此言一出,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臉上滿是震驚與疑惑之色。
    “陛下,長安乃我大隋立國之本,根基深厚,自開國以來便一直是都城所在。如今驟然遷都,這……這恐怕會引起天下震動,還望陛下三思啊!”一位白發蒼蒼、德高望重的老臣,鼓起勇氣上前一步,跪地叩首,言辭懇切地諫言道,聲音中滿是焦急與憂慮。
    楊廣的目光如鷹隼一般,冷冷地掃向這位老臣,那銳利的眼神讓老臣心中一凜,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楊廣的語氣堅定而決絕,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眾大臣們見此情形,都知道陛下心意已定,再諫言也是徒勞,隻能在心中暗自歎息。他們不禁猜測,陛下為何會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隨後,楊廣下令宣宇文愷進宮。宇文愷,這位在隋朝建築領域聲名赫赫的大師,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創造力而聞名於世。他不僅精通建築設計,對工程的規劃和實施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不一會兒,宇文愷便匆匆趕來,進入大殿後,立刻跪地叩首,恭恭敬敬地說道:“陛下,臣宇文愷叩見。”
    “宇文愷,朕命你即刻著手建造龍船。朕要乘坐龍船,沿黃河向東,前往洛陽。這龍船務必造得豪華壯觀、氣勢非凡,要彰顯出我大隋的威嚴與榮耀。”楊廣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對宇文愷下達了這一艱巨的任務。
    宇文愷心中一緊,他深知這龍船的建造意義重大,不僅關乎陛下的出行,更代表著大隋的形象。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但他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於是,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楊廣,大聲說道:“臣遵旨!臣定當全力以赴,精心設計、用心建造,不負陛下所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待宇文愷退下後,朝堂上的大臣們再次議論紛紛。此時,有幾位大臣私下裏小聲地議論起來:“陛下突然決定遷都洛陽,還如此急切地建造龍船,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聽聞陛下一直對關隴集團有所忌憚,此次離開長安,會不會是為了避開關中氏族呢?”
    關隴集團,這個在西魏時期崛起的強大政治軍事集團,曆經數朝的發展,勢力早已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地滲透到了國家的各個層麵。在政治上,關隴集團的成員世代為官,在朝堂上占據著眾多重要的職位,他們相互勾結、相互扶持,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他們的話語權極大,許多朝廷決策都要受到他們的影響和左右。
    在軍事方麵,關隴集團更是掌控著大量的精銳部隊。隋朝的許多著名將領都出身於關隴集團,他們手握重兵,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為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隴集團的勢力愈發膨脹,他們的野心也逐漸顯露出來。他們的存在,對於皇權來說,既是一種強大的支持,同時也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楊廣,這位雄心勃勃、渴望建立不世之功的帝王,生性驕傲自負,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掌控欲。他不甘心被關隴集團所束縛,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皇權受到任何挑戰。在長安,關隴集團的勢力無處不在,他們的府邸遍布京城,家族子弟在朝堂上飛揚跋扈、為所欲為。楊廣的許多政令,都因為關隴集團的幹涉而難以順利推行。這讓楊廣心中極為惱火,卻又一時無可奈何。
    而東都洛陽,在楊廣眼中,卻有著獨特的優勢和重要的戰略意義。洛陽地處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黃河與洛水在此交匯,形成了發達的水運網絡,使得洛陽成為了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交通樞紐。這裏交通便利,商貿繁榮,人口密集,經濟文化十分發達。
    更重要的是,洛陽遠離關隴集團的核心區域。楊廣認為,遷都洛陽,他便可以擺脫關隴集團對他的掣肘和束縛,能夠更加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張。他可以在洛陽建立一個全新的權力中心,將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楊廣還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他深知,要想真正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僅僅遷都還遠遠不夠。他還需要借助其他勢力來製衡關隴集團。關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之地,有著眾多的豪門望族和強大的地方勢力。這些關東氏族,與關隴集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競爭關係。
    江南地區,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經濟文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江南氏族在文化和經濟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他們與關隴集團之間也沒有深厚的淵源。楊廣企圖通過遷都洛陽,加強對關東和江南地區的控製和聯係,扶持關東和江南的勢力,讓他們在朝堂上與關隴集團形成製衡之勢。這樣,他就可以在各方勢力之間縱橫捭闔,遊刃有餘地掌控局勢,實現自己加強中央集權、建立大一統帝國的宏偉目標。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宇文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龍船的建造工作中。他親自帶領著一眾工匠,日夜忙碌在工地上。他們四處尋找最上等的木材,這些木材有的來自深山老林,質地堅硬、紋理美觀;有的則是從遙遠的南方運來,帶著獨特的香氣和質感。
    工匠們在宇文愷的指導下,精心雕琢每一個部件。船頭的龍頭,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張牙舞爪,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船身的雕花欄杆,細膩精美,每一朵花紋都蘊含著工匠們的心血和智慧;船艙內部的裝飾更是奢華無比,用上等的絲綢和珍貴的寶石進行裝點,營造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氛圍。
    與此同時,楊廣也在暗中緊鑼密鼓地布局。他開始頻繁地與關東和江南的氏族代表接觸,在宮廷宴會上,他總是對這些代表們表現出格外的親切和關注。他詢問他們家族的情況,傾聽他們對國家治理的看法和建議,並且給予他們許多賞賜和恩惠。
    在隋朝那莊嚴肅穆又暗流湧動的朝堂之上,楊廣正不動聲色地施展著他的權力布局。他的目光如炬,早已瞄準了關東與江南之地,逐步將提拔出身這兩地官員的計劃付諸實踐。一時間,朝堂之上迎來了一批新麵孔,他們或儒雅聰慧,或精明幹練,皆因楊廣的破格任用,得以踏入權力的核心圈層。
    這些幸運兒對楊廣感恩戴德,內心滿是知遇之恩帶來的澎湃。他們深知,自己能從地方的角落走到這天下權力的中心,全仰仗這位帝王的青睞。於是,在朝堂的每一次議事中,他們都積極踴躍,如同忠誠的衛士,為楊廣的政策和主張全力辯護。當楊廣提出一項新的政令,哪怕這項政令會給民間帶來沉重的負擔,他們也會絞盡腦汁,以各種華麗的說辭,在朝堂上與其他大臣激烈辯論,隻為說服眾人,讓楊廣的意圖得以順利施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對於關隴集團,這個在隋朝政治舞台上長期盤踞、勢力龐大的群體,楊廣則采用了一套極為精妙的策略。平日裏,在各種公開場合,他對關隴集團的重要人物表現出極高的禮遇。每逢佳節,宮中便會送出大量的金銀財寶,那些珍貴的器物、璀璨的珠寶,源源不斷地流入關隴集團核心人物的府邸。不僅如此,封官進爵的詔書也頻繁下達,一時間,關隴集團的重要人物在表麵上盡享榮華富貴,旁人看來,他們依舊是皇帝麵前的紅人,地位尊崇無比。
    然而,在這表麵的和諧之下,楊廣卻在權力分配的棋盤上悄然布局。那些曾經在中央手握重兵、威風凜凜的關隴集團將領,突然接到一紙詔書,被任命為偏遠地區的都督或者節度使。詔書之上,言辭間滿是對他們能力的讚賞,看似是對他們的提升,是委以重任。可實際上,這一任命卻讓他們遠離了權力核心。曾經,他們在中央能夠一呼百應,直接調動精銳部隊,掌控著國家軍事的關鍵命脈。如今,卻隻能在偏遠之地,麵對有限的兵力和複雜的地方局勢。他們空有一身本領和滿腔抱負,卻因遠離中央,諸多施展不開,軍事指揮權被悄然剝奪。
    不僅如此,楊廣還將目光投向了關隴集團在朝堂上的特權。以往,關隴集團憑借家族勢力和長久以來積累的特權,在朝堂議事時常常能輕易左右決策走向。他們的意見如同金科玉律,其他大臣往往不敢輕易反駁。但如今,楊廣決心改變這一局麵。他通過一係列規章製度的製定,巧妙地限製了關隴集團在朝堂辯論中的話語權。在決策過程中,不再是關隴集團成員一家獨大,而是引入了多方勢力共同參與討論。每一項決策都要經過反複權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官員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關隴集團對朝廷決策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
    在朝堂權力格局悄然變動的同時,洛陽那邊,宇文愷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著一項浩大工程。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奮戰,那承載著楊廣厚望的龍船終於建造完成。當這艘巨輪緩緩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時,整個黃河岸邊都沸騰了。
    這龍船高大雄偉,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水麵之上。船身通體散發著華貴的氣息,每一寸木材都經過精挑細選,打磨得光滑如鏡。船頭高昂,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巨龍,那龍的眼睛由珍貴的寶石鑲嵌而成,閃爍著威嚴的光芒,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遨遊天際。船身兩側裝飾著精美的雕花欄杆,每一朵花紋都飽含著工匠們的心血與智慧,細膩而精美。船艙內部更是奢華至極,地上鋪著厚厚的波斯地毯,走在上麵,如同踩在雲朵之上。牆壁上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各種珍貴的絲綢織物將船艙裝點得如夢如幻,桌椅皆由上等的楠木打造,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盡顯皇家的尊貴與奢華。這哪裏是一艘船,分明就是一座移動的水上宮殿。
    龍船靜靜地停泊在黃河岸邊,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百姓們從四麵八方趕來,遠遠地望著,眼中滿是驚歎與敬畏。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船隻,在他們心中,這龍船就是皇權的象征,是大隋國力的體現。官員們則圍在龍船周圍,交頭接耳,紛紛讚歎這一偉大的傑作。他們驚歎於宇文愷的巧奪天工,也感慨於楊廣的雄心壯誌。
    楊廣得知龍船建成的消息後,親自登上長安的城樓,俯瞰著那即將出發的船隊。浩浩蕩蕩的船隊中,龍船宛如眾星捧月般居於中央,周圍是護衛的船隻,整齊排列,氣勢恢宏。那些護衛船的船頭都雕刻著凶猛的獸頭,船身飄揚著鮮豔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船帆高高揚起,仿佛是即將出征的戰士,充滿了力量與鬥誌。
    望著眼前這一幕,楊廣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一去洛陽,將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將是大隋王朝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他的這一決策,雖然充滿了挑戰和風險,可能會引發各方勢力的強烈反應,甚至可能導致局勢的動蕩不安。但他堅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果敢,隻要能夠掌控好局勢,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要在洛陽建立一個全新的權力中心,打破關隴集團對朝政的長期壟斷,讓大隋王朝在自己的統治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在他身後,長安的宮殿依然巍峨聳立,那是大隋王朝的象征,見證著這個王朝的興衰榮辱。從楊堅開國到如今,長安承載了無數的榮耀與夢想,也經曆了權力鬥爭的血雨腥風。這裏的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曆史的故事。而在前方的洛陽,等待他的將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機遇的新局麵。關東氏族、江南氏族與關隴集團之間的矛盾,或許會因為他的到來而進一步激化。但楊廣毫不畏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他自幼熟讀史書,深知權力的遊戲充滿了殘酷與挑戰,但他有信心在這場博弈中勝出。
    他將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努力掌控著大隋王朝的航向,駛向他心中那個輝煌的彼岸。他想象著,在洛陽的朝堂上,各方勢力在他的製衡下,為大隋的繁榮而共同努力。他要讓大隋的威名傳遍四海,讓天下百姓都在他的統治下安居樂業。然而,楊廣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係列舉動雖然在短期內看似能夠加強皇權,但卻在無形中激化了各方矛盾,為大隋王朝埋下了更為嚴重的隱患。天下百姓在他的暴政下,早已苦不堪言,各地的反抗情緒如地下湧動的岩漿,隨時可能噴發。而朝堂之上的權力鬥爭,也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蘇定方、秦瓊、程咬金等一眾英雄豪傑又將麵臨怎樣的命運?他們又將如何在這亂世中挺身而出,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