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楊廣殺越國公楊素

字數:4297   加入書籤

A+A-


    大業二年,長安,這座承載著無數榮耀與夢想的古都,宛如一顆鑲嵌在華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散發著令人矚目的光芒。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街邊的店鋪琳琅滿目,絲綢莊、瓷器店、酒館、茶樓應有盡有,招牌林立,隨風招展。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美商品,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叫賣聲、談笑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繁華的市井樂章,彰顯著這座帝都的昌盛與繁榮。
    然而,在這一片祥和熱鬧的表象之下,卻似平靜湖麵下湧動著洶湧暗潮,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危機與紛爭。太極宮,這座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宮殿,每一磚一瓦都似乎在無聲訴說著宮廷中的波譎雲詭、權力鬥爭的殘酷無情。宮殿內的長廊曲折幽深,雕梁畫棟間彌漫著壓抑的氣息,仿佛隨時都可能有一場風暴在此掀起。
    越國公楊素的府邸,曾經門庭若市,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皆以能踏入楊府為榮。那高聳的朱漆大門,氣派的石獅,彰顯著主人的尊貴身份與顯赫地位。每日清晨,府門前便車水馬龍,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楊素的書房中,常常高朋滿座,眾人圍坐在一起,談論著天下大事、詩詞歌賦,熱鬧非凡。可如今,隨著楊素臥病在床,府門前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偶爾有幾個家丁匆匆出入,腳步匆忙,神色慌張,更添幾分淒涼與蕭瑟。
    楊素半躺在病榻之上,身上蓋著錦被,盡管身形消瘦,麵色蒼白如紙,臉頰深陷,顴骨高聳,但那雙眼依舊如鷹隼般犀利,透著久經歲月沉澱的精明與睿智。他凝望著房梁,思緒飄遠,往昔的崢嶸歲月如走馬燈般在腦海中一一浮現。
    想當年,他輔佐文帝楊堅,在那風雲變幻、局勢動蕩的北周末年,憑借著卓越的政治智慧與果敢的決斷力,在複雜的政治漩渦中縱橫捭闔,為楊堅出謀劃策,鏟除異己,助楊堅登上皇位,開啟了大隋的新紀元。此後,他又率領隋軍南下,指揮若定,以排山倒海之勢,一舉平定江南。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隋軍在他的帶領下,銳不可當,所向披靡。這一戰,結束了自東晉以來數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麵,實現了華夏大地的再次統一,為大隋的統一立下了不世之功。多年來,他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憑借著卓越的才能與威望,權傾朝野,成為大隋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皇帝對他信任有加,百官對他敬畏三分,他的一句話,便能在朝堂上掀起波瀾,左右朝廷的決策。
    但歲月不饒人,如今他已垂垂老矣,疾病纏身,身體每況愈下。更讓他憂心忡忡的是,新帝楊廣對他的猜忌日益加深。楊廣登基後,推行一係列新政,試圖加強中央集權,將所有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楊素作為前朝老臣,手握重權,勢力龐大,在朝中根基深厚,自然成為了楊廣眼中的絆腳石,必欲除之而後快。楊素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這充滿權謀與爭鬥的宮廷中,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可一生都在權力鬥爭中摸爬滾打的他,又怎能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與地位,這也使得他與楊廣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衝突一觸即發。
    這日,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楊府的庭院中,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庭院中的花草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然而,這美好的景象卻無法驅散楊府中彌漫的陰霾。忽然,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寂靜,隻見宮中的太監們魚貫而入,他們身著華麗的太監服,神色恭敬,步伐整齊。為首的是楊廣的心腹太監,他身材矮小,麵容尖瘦,一雙眼睛滴溜溜地轉,透著一股精明與狡黠。他們抬著一箱箱的賞賜,珍饈美饌、奇珍異寶擺滿了一屋。那太監滿臉堆笑,臉上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尖著嗓子說道:“越國公,陛下聽聞您身體抱恙,龍顏憂慮,特命我等送來這些,望您早日康複,為大隋再展宏圖啊。”
    楊素看著這些賞賜,心中冷笑不已。他太了解楊廣了,這看似豐厚的賞賜,實則是一場試探,是楊廣精心設計的陷阱。若他表現出欣喜感激之情,楊廣定會認為他貪戀權位,對自己仍有威脅,會加快對他的鏟除步伐;若他表現得過於冷淡,又會被楊廣抓住把柄,落下個不敬之罪,牽連家人。楊素深知其中利害,強撐著病體,微微欠身,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有勞陛下掛念,老臣定當早日康複,為陛下分憂。”那太監見楊素如此應對,心中暗自佩服,卻也未多作停留,帶著手下匆匆離去。
    與此同時,太極宮內,楊廣正坐在龍椅上,龍椅由珍貴的木材製成,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彰顯著帝王的尊貴。楊廣身著明黃龍袍,頭戴冕旒,卻眉頭緊鎖,一臉愁容。他身旁站著近臣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身材高大,麵容英俊,卻眼神陰鷙,透著一股奸詐之氣。宇文化及見楊廣如此模樣,心中明白他定是為楊素之事煩惱。於是,他微微欠身,諂媚道:“陛下勿憂,楊素已如風中殘燭,氣息奄奄,如今隻需略施小計,便可除了這心頭大患。”楊廣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猶如黑暗中的一道閃電,示意宇文化及繼續說下去。宇文化及湊近楊廣,低聲耳語了一番,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人能聽見。楊廣聽後,連連點頭,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卻帶著一絲冷酷與殘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日後,楊素的病情愈發沉重。他躺在床上,呼吸微弱,臉色愈發蒼白,幾乎與床單融為一體。楊廣派來的太醫在府中進進出出,每日都開著各種藥方,藥童們忙著煎藥、送藥,藥味彌漫在整個楊府。可卻始終未能讓楊素的病情好轉。楊素心中明白,自己時日無多,生命的燭火即將熄滅。他的兒子楊玄感守在床邊,滿臉焦急,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緊握著父親的手,手心裏滿是汗水,聲音帶著哭腔說道:“父親,您一定要好起來啊,這大隋還離不開您。”
    楊素看著兒子,長歎一聲,眼中滿是慈愛與擔憂。他緩緩抬起手,想要撫摸兒子的臉,卻因力氣不足,又緩緩放下。他輕聲說道:“玄感呐,為父一生征戰,輔佐兩朝,沒想到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那楊廣生性猜忌,心胸狹隘,為父死後,你要好自為之,切不可卷入朝堂爭鬥太深。朝堂之上,波譎雲詭,人心叵測,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你要記住,保全自身,才是最重要的。”楊玄感聽著父親的話,淚水奪眶而出,如斷了線的珠子般滾落下來。他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父親放心,孩兒定當謹記您的教誨。”
    又過了幾日,楊廣再次派太醫前來,還帶來了自己親手熬製的湯藥。那太醫身著太醫服,背著藥箱,神色恭敬。他恭恭敬敬地端著藥碗,藥碗裏熱氣騰騰,藥味撲鼻。“越國公,陛下對您的病情極為上心,這湯藥是陛下親自所熬,您一定要喝了,定能藥到病除。”太醫說道。楊素看著那碗湯藥,心中明白,這或許就是自己的“催命符”。他知道,若不喝這碗藥,楊廣必定不會善罷甘休,自己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於是,他沒有絲毫猶豫,接過藥碗一飲而盡。
    不多時,楊素便感到腹中一陣劇痛,猶如萬箭穿心,又如刀絞一般。他強忍著疼痛,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打濕了枕頭。他的身體在床上不停地抽搐,雙手緊緊抓住床單,床單被他抓得皺巴巴的。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看著身邊的家人,眼中滿是不舍,卻又故作鎮定地說道:“吾一生榮華富貴,已無憾事。隻是這大隋,不知在楊廣手中會走向何方……”話未說完,楊素便閉上了雙眼,雙手緩緩鬆開,一代權臣就此落幕。
    楊素的死訊傳入宮中,楊廣心中暗自欣喜,臉上卻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他眉頭緊皺,眼中含淚,在朝堂上假惺惺地說道:“越國公乃我大隋棟梁,他這一去,實乃我朝的巨大損失啊。”眾臣們雖心中各有所思,但也紛紛附和著。有的大臣心中明白,楊素之死,實則是楊廣的陰謀,但在這皇權至上的朝堂之上,又有誰敢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呢?他們隻能隨聲附和,以免惹禍上身。
    楊素死後,楊廣開始大肆清洗楊素的黨羽。他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將楊素的親信一一鏟除。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臣們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被牽連。許多大臣為了保全自己,紛紛明哲保身,不敢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朝堂上一片死寂。而楊玄感,雖謹記父親的遺言,但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中,也漸漸被卷入了權力的旋渦。他看著楊廣的種種暴行,心中對楊廣的不滿與日俱增,為日後的叛亂埋下了伏筆。
    大業二年的這場宮廷風雲,隨著楊素的死暫時落下帷幕。但大隋的命運,卻在楊廣的統治下,朝著未知的方向急速駛去。楊廣登基後,大興土木,修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無數百姓被迫離開家園,前往工地勞作,他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生活苦不堪言。百姓們不堪重負,怨聲載道。而楊廣卻不顧百姓死活,依舊沉迷於自己的宏圖大業之中,追求著自己的奢華與榮耀。
    在對外戰爭方麵,楊廣頻繁發動戰爭,攻打高句麗,妄圖擴大版圖,彰顯國威。然而,戰爭卻屢戰屢敗,士兵們死傷慘重,無數家庭失去了頂梁柱。這不僅使得大隋的國力受到了極大的損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也讓百姓們陷入了更深的苦難之中。國內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大隋的統治根基開始動搖,大廈將傾,岌岌可危。這事後話暫且不提。
    楊素的死,隻是大隋王朝走向衰落的一個縮影。在這看似強盛的帝國背後,隱藏著無數的危機。而楊廣,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卻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正在將大隋王朝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他依舊我行我素,剛愎自用,繼續著自己的統治。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意誌而停下。大隋王朝的命運,在這風雨飄搖中,變得愈發撲朔迷離……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