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撤兵中原,亂象紛紜
字數:2309 加入書籤
隋軍大營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營帳中的燭火搖曳不定,映照著將領們疲憊而又焦慮的麵龐。
“此次從遼東撤兵,實乃無奈之舉。”主帥長歎一聲,聲音中滿是疲憊與不甘,“可如今中原大亂,起義軍蜂起,局勢愈發難以掌控。”
蘇定方站在營帳中,眉頭緊鎖,心中亦是憂慮重重。從遼東戰場撤兵,本就士氣受挫,如今又要麵對中原遍地的起義烽火,這仗,著實難打。
此時,一名斥候匆匆進帳,單膝跪地,急切稟報道:“啟稟將軍,西北薛舉、薛仁杲父子舉兵造反,勢力發展迅猛,已占據大片州縣,當地官軍難以抵擋。”
主帥臉色一沉,還未及說話,又一名斥候衝入,大聲道:“河北夏王竇建德,勢力如日中天,麾下兵馬眾多,接連攻克數城,正有揮師南下之勢。江淮杜伏威亦是不甘示弱,所率義軍在江淮一帶燒殺搶掠,官府毫無辦法。還有那瓦崗山,已成為中原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翟讓、李密等人將瓦崗寨經營得固若金湯,四處招攬豪傑,擴充勢力。”
營帳內一片嘩然,將領們交頭接耳,神色慌張。蘇定方心中清楚,這竇建德、杜伏威與瓦崗山,並稱隋末三大起義軍,實力最為強勁,如今他們相互呼應,隋軍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還有那劉武周與宋金剛,勾結突厥,在北方肆意妄為,屢屢進犯我邊境州縣。梁士都在西北一帶也拉起了隊伍,與薛舉等人遙相呼應,我軍兵力分散,顧此失彼啊。”又一名斥候補充道。
主帥一拳砸在桌案上,怒聲道:“這18路反王,36路英雄,72路煙塵,竟在此時趁火打劫,真乃我大隋的心腹大患!”
蘇定方向前一步,抱拳道:“主帥,如今局勢雖嚴峻,但我軍也不可亂了陣腳。當務之急,需重新部署兵力,製定戰略。”
主帥看著蘇定方,眼中露出一絲期許:“蘇將軍,你有何良策?”
蘇定方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西北薛舉父子,根基未穩,可先派一支精銳之師,快速出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遏製其發展勢頭。河北竇建德與江淮杜伏威,勢力龐大,我軍可采取防守策略,加固城池,囤積糧草,消耗其銳氣。至於瓦崗山,他們糧草充足,兵強馬壯,且位於中原腹地,對我軍威脅最大,可暗中派人分化其內部,尋找機會各個擊破。劉武周與突厥勾結,不可貿然進攻,需先穩住北方防線,再尋機而動。”
主帥微微點頭,思索一番後道:“蘇將軍所言有理。就依你之計,先派張將軍率兩萬精兵前往西北,務必盡快平定薛舉之亂。李將軍,你負責鎮守黃河沿線,嚴防竇建德與杜伏威南下。王將軍,你帶領一萬人馬,在瓦崗山周邊布下眼線,密切關注其動向。蘇定方,你隨我坐鎮中軍,統籌全局。”
將領們領命而去,蘇定方走出營帳,望著漆黑的夜空,心中卻難以平靜。這一場平叛之戰,必將艱難無比,隋軍麵臨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廝殺,還有各方勢力的博弈與算計。
在西北,薛舉父子得知隋軍來攻,卻毫不畏懼。薛舉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揚起的塵土,冷笑道:“隋軍遠道而來,疲憊之師,何足懼哉!我兒薛仁杲,你率三千鐵騎,出城迎戰,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薛仁杲領命,翻身上馬,率領鐵騎如一陣狂風般衝出城門。隋軍張將軍見對方來勢洶洶,卻不慌亂,指揮士兵列好陣勢,強弓硬弩準備就緒。雙方一接觸,頓時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薛仁杲勇猛異常,在隋軍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但隋軍憑借嚴密的陣型和頑強的抵抗,並未被衝散。
在河北,竇建德得知隋軍加強了黃河防線,召集麾下謀士商議對策。謀士進言:“隋軍防守嚴密,我軍若強行渡河,恐損失慘重。不如先派小股部隊騷擾其側翼,分散其兵力,再尋機渡河。”竇建德采納了這一建議,派出多支精銳小隊,在黃河沿岸四處出擊,隋軍李將軍被攪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
而在瓦崗山,李密正與翟讓等人商議如何應對隋軍的監視。李密道:“隋軍想分化我們,我們偏不如他們所願。如今,我們應廣納賢才,繼續擴充實力,同時與竇建德、杜伏威加強聯絡,互為犄角之勢。”翟讓點頭稱是,於是瓦崗山四處張貼榜文,招攬天下豪傑。
蘇定方密切關注著各方戰事,他深知,這場平叛之戰,將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較量。每一步決策都關乎著隋軍的生死存亡,也關乎著天下的局勢走向。在這亂世之中,他唯有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在重重困境中為隋軍殺出一條血路。但他也隱隱感覺到,隋朝的大廈,在這遍地烽火中,已搖搖欲墜,未來的路,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