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謀變之思
字數:1773 加入書籤
書接前回,唐國公李淵望著那堆積如山的軍情戰報,眉頭擰成了一個死結。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疲憊且憂慮的麵龐。這幾日,前線傳來的消息無一不讓他心煩意亂,義軍竟如那春日野草,越剿越多,絲毫沒有被鎮壓下去的跡象。
“報——”一名傳令兵匆匆闖入營帳,單膝跪地,聲音急促,“稟唐國公,近日又有幾支新的義軍在周邊郡縣興起,且勢頭迅猛,我軍雖奮力圍剿,卻收效甚微。”李淵擺了擺手,示意傳令兵退下,臉上的陰霾愈發濃重。
就在這時,營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二公子李世民大步走進來。他身姿挺拔,神色堅毅,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父親,”李世民走到李淵麵前,拱手說道,“如今這義軍之勢,已非輕易可剿殺。依孩兒之見,父親當早做打算。”
李淵抬起頭,看著自己這個最為聰慧果敢的兒子,長歎一聲:“世民啊,為父又何嚐不知。隻是這天下大亂,四方皆反,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抉擇。”
李世民微微皺眉,目光堅定地說:“如今隋朝統治搖搖欲墜,民心盡失。父親手握重兵,又素有賢名,何不順應民心,舉起義旗,謀取天下?若再猶豫不決,待他人成勢,我們可就錯失良機了。”
李淵還未及回應,長子李建成也走了進來。李建成性格沉穩,為人寬厚,平日裏頗得李淵喜愛。他拱手說道:“父親,世民所言極是。如今這局勢,繼續為隋朝效力,圍剿義軍,不過是徒勞無功。且不說這義軍剿之不盡,即便真的將他們全部鎮壓,日後隋朝猜忌,我們又如何自處?”
李淵陷入了沉思,李建成見狀,繼續說道:“父親,我們李家世代受皇恩不假,但如今隋朝氣數已盡,這是天下人都看得見的事。我們若能順應時勢,興義師,除暴隋,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
這時,帳外又走進幾人,正是老三李玄霸和老四李元吉。李玄霸身形魁梧,力大無窮,雖性格直爽,但在大事上也有自己的見解。他甕聲甕氣地說:“父親,大哥和二哥說得對,咱們不能再這麽幹下去了,不然遲早要被拖垮。”
李元吉則一臉急切地說:“父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咱們趕緊拿定主意吧,我早就想大幹一場了!”
李淵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這是一個關乎家族命運和天下走向的重大抉擇。一旦決定舉兵,便再無回頭之路。但若是繼續為隋朝賣命,不但難以鎮壓義軍,還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李世民見李淵仍在猶豫,又上前一步,懇切地說:“父親,如今四方英雄並起,我們若能率先起事,占據先機,廣納賢才,何愁大事不成?況且,父親素有大誌,難道甘心就這樣在這亂世中碌碌無為,看著天下陷入更深的戰亂嗎?”
李淵站起身來,緩緩踱步。他想起自己多年來在官場的沉浮,對隋朝的腐敗和衰落早已看在眼裏。這些年,他為隋朝東征西討,卻始終無法改變這天下的亂象。如今,兒子們的話讓他心中的那團火又燃燒了起來。
“你們讓為父再好好想想,”李淵終於開口說道,“此事關乎重大,切不可草率行事。我們還需從長計議,聯絡各方豪傑,做好周全的準備。”
李世民等人對視一眼,心中明白,父親雖未立刻答應,但已經有了動搖之意。隻要再加把勁,說服父親舉兵反隋,或許指日可待。
營帳內,眾人又開始討論起未來的計劃和策略。燭光依舊搖曳,而大唐的命運,就在這一夜,悄然開始轉折 。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