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封個什麽王

字數:9494   加入書籤

A+A-


    江風獵獵,卷起碼頭眾人的衣袂。
    郭靖與楊過並肩立於石階之上,目光投向緩緩靠岸的蒙古使節船。
    隻見船頭上立著一道挺拔身影,錦袍玉帶,正是忽必烈。
    他身後跟著十數名護衛,個個身形彪悍,氣息沉凝,顯然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其中有兩人格外顯目,一個是蒙古國師金輪法王。
    另一個則是身形枯瘦、麵容陰鷙的老者,正是波斯國師姆拉克。
    “王爺,此次過江,要不要老朽......”姆拉克眯著眼看向遠處的襄陽城牆。
    “國師莫要著急,”忽必烈笑著擺手,“此時節外生枝,反倒落了下乘!”
    金輪法王沉聲道,“王爺,南蠻子陰險狡詐,不可不防。”
    忽必烈眯著眼睛打量一番遠處的碼頭,“國師,在絕對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不足為懼。”
    “王爺所言極是!”姆拉克點頭稱是。
    “二位國師,英雄大會,才是你們一展身手的好機會。"
    忽必烈眼中閃過一絲冷芒,“本王要先去看看,這襄陽城中,到底有多少英雄豪傑!”
    大船漸漸靠岸,忽必烈整了整衣冠,岸邊早已等候多時的宋軍將領上前迎接。
    “果然是他。” 郭靖低聲道,眼中閃過複雜之色。
    他與忽必烈有舊,深知這位蒙古四王爺雄才大略,絕非尋常之輩。
    楊過冷聲道:“郭伯伯,忽必烈身邊高手如雲。”
    他目光掃過船頭,金輪法王、姆拉克國師赫然在列,此外還有數張陌生麵孔,這些人氣息皆是不弱。
    郭靖目光複雜地望著忽必烈,“多年不見,他越發有王者氣度了。”
    不多時,忽必烈的隊伍走上碼頭。
    忽必烈一身華服,龍行虎步當先走來,更是顯得氣度不凡。
    在他身後跟著姆拉克等一眾護衛高手。
    “大蒙古國使臣忽必烈,見過南朝丞相。”忽必烈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拱手行禮,絲毫不見敵意。
    吳潛還禮:“王爺遠道而來,有失遠迎。”
    “還請先入驛館歇息,明日再議大事。”
    忽必烈微微一笑:“丞相客氣了。”
    “本王此來,一為英雄大會之事,二為化解兩國幹戈。”
    這番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吳潛眼中閃過一絲訝異:“王爺此言當真?”
    忽必烈正色道:“千真萬確。本王願與南朝永結盟好,共謀天下太平。”
    賈似道見著忽必烈與吳潛兩人一唱一和,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
    心中打定主意,決不能讓著二人繼續,於是開口插話:“王爺,蒙古鐵騎連年南下,殺戮我朝子民無數。”
    “如今輕言和平,恐怕難以取信於人吧?”
    忽必烈不慌不忙:“這位大人所言極是。”
    “正因如此,大汗才會命本王才前來,以示誠意。”
    吳潛沉吟片刻:“此事關係重大,需從長計議。”
    “王爺且先休息,容我等稟告朝廷後再作答複。”
    忽必烈含笑點頭:“理應如此。本王靜候佳音。”
    “聽聞王爺與郭大俠乃是舊識,本相特意安排他接待王爺!”
    忽必烈仿佛未察,轉向郭靖,眼中露出真切的熱絡:“郭叔父,多年不見,你風采依舊啊!”
    隻是他這一聲‘叔父’,卻是將郭靖架到了火上。
    在場文武官員看向郭靖的目光俱都變得怪異。
    郭靖抱拳:“四王爺客氣。”
    他語氣平淡,不卑不亢,並未將旁人的目光放在心上。
    忽必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郭靖的手:“郭叔父,當年你在蒙古的英姿,本王至今記憶猶新。”
    “若不是你執意南歸,如今裂土封王,必有你一席之地!”
    這話看似尋常,當中卻暗藏玄機,既有暗藏拉攏之意,又有離間之嫌。
    一時間,周圍官員無不豎起耳朵,連吳潛也饒有興致地看著郭靖如何應對。
    郭靖抽回手,沉聲道:“四王爺說笑了。”
    “郭靖是宋人,當年為蒙古國效力,不過是為了報答大汗的庇護之情。”
    “郭某如今回歸大宋,守護襄陽是分內之事。”
    忽必烈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他沒想到郭靖如此油鹽不進。
    不過轉念一想,隨即笑道:“郭叔父果然忠義。”
    “隻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又何必......”
    “四王爺!” 郭靖打斷他,“大宋雖弱,卻有億萬百姓,豈容外人覬覦!”
    忽必烈臉上笑容不變,語氣卻加重了幾分,同時改用了蒙語:“郭叔父,本王敬你是條好漢,才直言相告。”
    “你守襄陽十餘年,百姓流離失所,將士死傷無數,這一切值得嗎?”
    他指著身後的江北方向:“我大蒙古國疆域萬裏,百姓安居樂業。”
    說到此處,忽必烈突然又改用漢話,再度提高語調:“若郭叔父肯攜城歸降。”
    “大汗許諾封你為宋王,世代鎮守南朝,保一方平安,豈不美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番話擲地有聲,在場除了楊過、賈似道、與趙葵三人心中暗罵。
    其餘眾人無不震驚。
    蒙古四王爺竟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告,蒙古大汗許以王爵拉攏郭靖!
    此時,吳潛臉色微變,若是郭靖真的答應,那他此前商議的計策將付諸東流。
    而他這個欽差不但將會顏麵掃地,皇帝也不會輕饒於他。
    賈似道卻暗自竊喜,若是郭靖歸降蒙古,那吳潛匹夫必死無疑。
    楊過心中鄙夷忽必烈的無恥的同時,也對忽必烈這一招陽謀滿是佩服。
    先是吳潛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鋪墊,示意郭伯伯與蒙古國關係匪淺,引發眾人遐想。
    如今忽必烈又高調拉攏,顯然二人是早有定計。
    想要不動聲色地將誣陷郭伯伯勾結蒙古人之事坐實。
    此事一但傳出,那時郭伯伯可就百口莫辯了。
    看來,吳潛此人留不得了。
    一念及此,他看向吳潛的目光中已經滿是殺意。
    這時,郭靖環視四周,朗聲道:“四王爺,郭靖生為宋人,死為宋鬼。”
    “我守襄陽,不為功名,隻為身後億萬百姓。”
    “至於歸降之事,休要再提!”
    忽必烈聞言,非但不惱,反而撫掌大笑:“好!好一個生為宋人,死為宋鬼!”
    “郭叔父之忠義,果然名不虛傳!”
    他話鋒一轉:“隻是郭叔父,你可知如今天下大勢?”
    “我蒙古國鐵騎縱橫東西,所向披靡。”
    “我蒙古國土廣袤萬裏,南朝卻是偏安一隅,早已是強弩之末。”
    “你守得住襄陽一時,守得住一世嗎?”
    郭靖眉頭緊鎖:“隻要郭靖尚有一口氣在,便會與襄陽共存亡!”
    “好!” 忽必烈再次讚道,“郭叔父忠義,本王佩服。”
    但他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如今種子已經種下,需得見好就收。
    當即話鋒一轉,“諸位,本王今日前來,並非為了勸降郭叔父,而是為了英雄大會之事。”
    “隻是本王同郭叔父就位相見,故而多說了幾句。”
    楊過聽後,隻覺心中一股無名之火再是難以壓抑,“四王爺,你這多說的幾句,當真是令楊某大開眼界啊!”
    “這位英雄是?”
    忽必烈見楊過一身勁裝,卻又混跡在迎接的人群中,心中對楊過身份升起了幾分好奇。
    “王爺,這人便是楊過!”姆拉克操著生硬的蒙語替他答疑。
    “哦,原來是明教教主,”
    忽必烈臉色笑容更甚,“楊教主大名,本王聞名已久,不想今日一見,卻是如此少年英雄!”
    “四王爺,楊某心中有個疑問想請王爺解答!”
    “楊教主請講!”
    “方才王爺言稱,若郭伯伯攜城歸降蒙古國,便可封為宋王,永鎮江南!”
    “不錯!”
    “那楊某攜明教歸順,不知楊某能封個什麽王?”
    楊過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無不震驚。
    郭靖與蒙古國有舊,是眾所皆知之事。
    按輩分算,郭靖是蒙古大汗的叔父,他能裂土封王並不意外。
    可這明教......
    忽必烈心中卻是大喜,宋廷文武不知明教實力。
    他在和林卻對明教的騎部知曉甚多。
    此時,不論楊過歸順之心是真是假,有機會收服明教為己用,自然不能錯過。
    一旁的郭靖聽了這話,頓時大驚失色,“過兒,你...”
    “郭伯伯,稍安勿躁!”楊過施展密音入耳,安撫郭靖。
    賈似道與趙葵同樣驚詫莫名。
    方才明教還是一條戰線的同袍,怎麽眨眼間就要投奔敵國了。
    兩人一時間悲憤莫名。
    吳潛卻是心中大喜,明教投奔蒙古國,那他將是受益最大的那一個。
    隻有姆拉克聽不懂漢話,見著楊過與忽必烈交談幾句。
    忽必烈陷入思索狀,而場中的氣氛又變得怪異。
    於是輕輕捅了捅一旁的金輪法王,“金輪,那小子說了什麽?”
    此時,忽必烈抬頭,一臉正色地開口回應:“不知楊教主想要封在何處?”
    “想要什麽王號?”
    聽著忽必烈的回應,人群中頓時炸開了鍋。
    “什麽?這就答應了?”
    “王號,封地,皆能自選?”
    “這個明教真有這麽大的價值嗎?”
    楊過卻是目光挑釁地看向金輪法王,“楊某要封號明王,封地吐蕃!”
    “小子,你......”金輪法王頓時被氣得咬牙切齒。
    “楊教主,你要封明王,本王自無不許之理!”
    忽必烈一臉微笑,用商量的口吻回應,“不過吐蕃之地,卻是有些為難!”
    “楊教主,不如另擇封地,你看如何?”
    楊過一臉不屑地揶揄,“看來王爺並無接納我明教的誠意啊!”
    見著兩人光明正大地當著宋國文武官員討價還價。
    吳潛的臉色頓時變得無比精彩。
    心中想著,果然是江湖莽漢,如此大事都不知避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是賈似道知道吳潛心中所想,隻怕會笑出聲來。
    因為此時的賈似道與趙葵已經明白。
    楊教主這一招分明是將皇帝屠刀架在了吳潛脖頸上啊!
    你身為欽差,卻放任蒙古使節拉攏治下文武。
    不論結局如何,損失的都是朝廷顏麵。
    若是私下操作尚還有回旋的餘地。
    如今楊過已經將事情挑明,坐實的可就不是郭靖、楊過勾結蒙古國。
    而是他吳潛有辱國體。
    忽必烈再度開口,“大汗以及本王對楊教主皆是仰慕已久。”
    “便是本王那遠征西方的弟弟亦是對楊教主讚許有加!”
    “隻是這封建吐蕃,確實有些為難!”
    “不如......”
    楊過擺手打斷,“四王爺,沒有誠意,楊某實在難以相信啊!”
    “畢竟口說無憑啊,萬一王爺不認賬,楊某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那楊教主要本王如何做呢?”
    楊過佯裝撫腮思索,“四王爺,既然楊某即將封王,那咱們便算是自己人了吧?”
    “不錯!”
    “前些時日,楊某有一至交好友誤入水寨被擒。”
    楊過一臉誠懇地開口,“既然都是自己人,王爺不如書信一封,讓公孫止放他歸來!”
    “也好讓楊某見到王爺的誠意啊!”
    這話一出口,一眾文武官員頓時回過味來。
    賈似道與趙葵看向楊過的眼光都變得錯愕。
    二人在心中想著,楊教主這一招實在是高明啊!
    將皮球又重新踢給了忽必烈。
    若是他放回清靈子,必將引起公孫止的不滿。
    可若是不放清靈子,那他此前信誓旦旦的裂土封疆,就會成為笑話。
    想要誣陷郭靖的陰謀,也將不攻自破。
    “哦!竟有此事?”忽必烈聞言一愣。
    他心中隱約覺得有不對之處,可一時又無法確認,不由得眉頭緊鎖。
    “我那好友道號清靈子!”
    此時,忽必烈也回過神來,想明白了其中的厲害,當即便一口答應下來:“既如此,本王這就書信一封。”
    “若是此人真在大營中,本王便讓公孫先放他南歸!”
    “好!”楊過當即伸出手掌。
    忽必烈見狀,同樣伸出手來。
    “啪啪啪!”兩人手掌在半空連擊三響。
    所謂旁觀者清,趙葵與賈似道二人算是看明白了。
    郭靖此時也明白了楊過的打算,滿是笑意地點頭。
    “嘶!”賈似道倒吸一口涼氣,“這便成誓了嗎?”
    趙葵趕緊扯了扯他衣角,示意他莫要多言。
    畢竟楊過的話語中,隻有忽必烈交還清靈子以示誠意,卻並未說投誠蒙古一事。
    算是取巧摳了字眼。
    一旦被忽必烈察覺,必將會要求重新盟誓。
    實際上,忽必烈也隱約有所察覺,隻是不及他細想,卻被吳潛的話語打斷了思路。
    喜歡重生楊過之神雕新章請大家收藏:()重生楊過之神雕新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