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全球產業鏈的棋局

字數:2150   加入書籤

A+A-


    1987年早春,滬市的晨霧還未散盡,天宇電子總部的會議室內已經座無虛席。陳宇站在巨大的電子沙盤前,紅色光點在全球地圖上閃爍,代表著企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合作項目與銷售網絡。他手中的激光筆劃過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大陸,聲音低沉而有力:“貿易戰的教訓告訴我們,隻有掌控完整的全球產業鏈,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技術總監將一份厚厚的報告推到桌上,紙麵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陳總,我們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芯片生產線已經完成調試,但關鍵設備的精密部件仍依賴進口。另外,紡織原料的供應鏈在非洲地區也遇到了運輸瓶頸。”
    陳宇眉頭緊鎖,這些問題猶如卡在咽喉的魚刺。他沉思片刻,目光掃過參會的高管:“我們要做兩件事。第一,在東南亞建立芯片封裝測試基地,同時與國內設備廠商合作,攻克高端光刻機技術;第二,在非洲投資建設棉花種植園和物流樞紐,把產業鏈延伸到源頭。”
    然而,計劃剛一啟動,便遭遇了來自國際資本的強力阻擊。歐美企業聯手向東南亞國家施壓,以“環保風險”和“就業衝擊”為由,阻撓天宇電子的建廠計劃。在非洲,當地的傳統貿易商與國際巨頭勾結,抬高棉花收購價格,並散布謠言稱中國企業“掠奪資源”。
    麵對重重阻力,陳宇決定兵分兩路。他親自飛往東南亞,帶著最新的環保生產方案和就業培訓計劃,與當地政府展開談判。在馬來西亞的招商會上,陳宇向與會官員展示了天宇電子的“綠色工廠”模型:“我們的生產線不僅零汙染,還能為當地創造五千個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他指著屏幕上的技術轉移協議,“我們願意分享芯片封裝技術,幫助馬來西亞建立自己的電子產業。”
    與此同時,在非洲大陸,天宇電子的團隊深入各個產棉區。他們不僅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棉花,還為當地農民提供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灌溉設備。當看到中國專家指導下的棉田產量翻倍,謠言不攻自破。肯尼亞總統親自接見了陳宇,雙方簽署了共建農業產業園的合作協議。
    但真正的挑戰來自技術領域。高端光刻機被譽為“芯片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全球90以上的市場被歐美企業壟斷。陳宇將未來科技研究院的精銳力量全部投入到光刻機項目中,同時聯合國內十餘家科研院所,組成“國之重器”攻關聯盟。
    實驗室裏,工程師們連續三個月吃住在車間,反複調試光學係統和精密機械部件。當第一台國產光刻機成功刻出7納米芯片的那一刻,整個團隊沸騰了。然而,還沒等他們慶祝,歐美企業立刻啟動了專利訴訟,聲稱中國的技術“侵犯了他們的核心專利”。
    陳宇早有準備。他帶著律師團隊在國際法庭上據理力爭,同時公布了詳細的研發日誌和技術突破點。更關鍵的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國際貿易規則中的“專利交叉授權”條款,以天宇電子在5g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專利作為籌碼,與對方展開談判。最終,雙方達成和解,中國企業獲得了光刻機技術的部分使用許可。
    在構建全球產業鏈的過程中,陳宇還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新機遇——跨境電商。他力排眾議,投入巨資搭建了“絲路通”國際電商平台,將中國的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直接銷往全球消費者手中。這個平台不僅打破了傳統貿易商的壟斷,還催生了新的物流和支付體係。
    1988年初,天宇電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敲鍾儀式上,陳宇對著全球媒體說道:“我們今天站在這裏,不是為了證明中國企業能賺多少錢,而是要證明,中國可以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全球產業鏈,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然而,成功的背後,危機從未遠離。當天宇電子的產業鏈網絡遍布全球時,競爭對手開始采用更隱蔽的手段——扶持新興企業進行模仿和低價競爭,在關鍵原料市場製造供應短缺,甚至通過網絡攻擊破壞企業的全球數據係統。
    陳宇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敲響警鍾:“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更強大的阻力。但記住,”他握緊拳頭,“這條道路沒有退路。隻有不斷創新,不斷突破,才能讓中國的產業鏈在全球棋局中占據主動。”
    夜幕降臨,天宇電子的總部大樓依然燈火通明。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陳宇和他的團隊,正以更堅定的步伐,繼續書寫著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傳奇篇章。而前方等待他們的,將是更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更激烈的產業競爭。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