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標準之爭的暗戰
字數:1925 加入書籤
中國西部新生產基地的奠基儀式剛結束,陳宇便馬不停蹄地踏上了飛往歐洲的航班。此刻,他的公文包裏裝著兩份至關重要的文件:一份是"星海"聯合國內科研院所起草的電子行業技術標準草案,另一份則是歐美企業暗中操控認證體係的調查報告。這場關於國際標準話語權的博弈,遠比想象中更加錯綜複雜。
抵達布魯塞爾的當晚,陳宇便約見了歐盟貿易委員會的官員。會議室裏,金發碧眼的官員們翻閱著文件,不時露出疑惑的神色。"陳先生,您提出的新標準涉及太多技術參數變更,這會給現有產業鏈帶來巨大衝擊。"一位戴眼鏡的技術專家推了推鏡框。
陳宇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了一組對比數據:"各位請看,現行的歐盟標準在能耗控製上比我們的草案落後15,而在電磁輻射指標上,我們的要求比現有標準嚴格30。"他調出一段視頻,畫麵中是某歐洲品牌收音機在高溫環境下自燃的新聞報道,"如果不更新標準,類似的安全事故還會發生。"
會議室陷入沉默。這時,一位官員突然開口:"據我們了解,貴國企業在環保認證方麵存在諸多漏洞,如何保證新標準的執行力度?"
這個問題早在意料之中。陳宇從公文包取出一疊文件:"這是中國政府剛剛頒布的《電子產業綠色生產條例》,我們"星海"願意作為試點企業,接受歐盟認證機構的全程監督。"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而且,我們希望與歐盟聯合建立跨國認證體係,實現標準互認。"
與此同時,三洋公司駐歐洲辦事處,田中浩二的特別助理正瘋狂撥打著電話。"一定要說服那些議員!絕不能讓中國企業主導標準製定!"他對著聽筒嘶吼,額頭上青筋暴起。在他身後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針對陳宇的阻擊計劃,其中最醒目的一條是:"收買環保組織,製造輿論攻擊中國標準。"
三天後,歐盟總部的新聞發布廳擠滿了記者。當陳宇與歐盟官員共同宣布啟動中歐電子標準互認合作時,台下閃光燈此起彼伏。然而,就在發布會結束的當晚,一篇題為《中國標準暗藏汙染陷阱》的文章突然在歐洲各大環保網站瘋傳,配圖是"星海"舊廠房的模糊照片,汙水橫流的場景觸目驚心。
"陳總,輿情已經失控了!"小林的聲音在電話裏帶著哭腔,"國外社交媒體上全是罵我們的,連國內的環保組織都要求徹查!"
陳宇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虛假報道,手指在桌麵上敲擊出急促的節奏。他迅速聯係國內團隊,調取新廠房的實時監控畫麵,並邀請第三方環保機構進行現場檢測。同時,他撥通了李老板的電話:"李叔,麻煩您動用在歐洲的人脈,查查這篇文章的幕後推手。"
48小時後,真相大白。文章出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環保組織,而該組織的主要讚助方,正是三洋公司的歐洲子公司。陳宇立即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在直播鏡頭前,他展示了完整的證據鏈,包括資金往來記錄和內部郵件截圖。"我們歡迎合理的監督,但絕不容忍惡意抹黑。"他身後的大屏幕切換成新廠房的環保處理設備運行畫麵,"這是我們的汙水處理係統,處理後的水質達到歐盟直排標準。"
輿論風向迅速逆轉。歐洲消費者開始自發抵製三洋公司的產品,而歐盟官員也公開譴責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更讓陳宇驚喜的是,美國幾家環保組織主動聯係他,希望參與到標準製定中來。
這場標準之爭的硝煙尚未散盡,陳宇又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電話那頭是個經過變聲處理的聲音:"陳先生,我們注意到您在標準製定上的影響力。有個合作項目,或許您會感興趣..."
掛斷電話,陳宇望著窗外的布魯塞爾夜景,心中泛起陣陣漣漪。他知道,這通電話背後,必然牽扯著更大的利益集團。但無論前方有多少暗流,他都已經做好準備——因為守住中國製造的尊嚴,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在這場關乎未來的博弈中,每一步落子,都將決定中國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命運。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