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技術突圍的生死時速

字數:1949   加入書籤

A+A-


    從紐約歸來的航班上,陳宇望著舷窗外翻滾的雲層,思緒卻早已飛回國內。fbi的無端指控、黑石集團的威逼利誘,都在印證一個事實:國際巨頭們絕不會坐視中國企業在技術領域崛起。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星海"下一步的技術攻堅計劃——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打破西方的技術壟斷。
    落地後,陳宇直奔研發中心。實驗室裏,技術骨幹們正圍著一台新型收音機樣機爭論不休。"陳總,我們嚐試了二十三種材料,都無法同時滿足超薄機身和信號穩定性的要求。"老張摘下眼鏡,鏡片後的雙眼布滿血絲。
    陳宇拿起樣機,感受著機身的輕薄質感:"記得去年在德國電子展,我見過一種石墨烯複合材料。聯係中科院,看看他們的研發進度。"他轉向負責電路設計的工程師,"把芯片體積再壓縮15,功耗降低到原來的三分之二。"
    正當研發工作如火如荼時,一個壞消息傳來:三洋公司突然宣布將旗下所有收音機產品降價40,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以舊換新"活動。市場部緊急送來的報告顯示,"星海"在歐洲的訂單量銳減35,東南亞市場也出現經銷商要求退貨的情況。
    "這是典型的傾銷式打壓。"陳宇在董事會上敲響桌麵,"但他們越是著急,越說明我們的技術路線是對的。財務部門準備好現金流,市場部加大線上宣傳,重點突出產品的技術優勢。"他目光掃過眾人,"研發中心通宵加班,我陪大家一起!"
    連續半個月,研發中心燈火通明。陳宇和工程師們吃住在實驗室,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麵,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會兒。當石墨烯複合材料終於通過性能測試時,整個實驗室爆發出歡呼。但陳宇知道,這隻是開始,更關鍵的芯片研發仍在瓶頸期。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轉機出現了。在深圳電子展上,陳宇偶遇了歸國創業的芯片專家林博士。兩人徹夜長談後,林博士被陳宇的決心打動,決定帶著團隊加入"星海"。"我在美國實驗室憋了十年,就想做出中國人自己的芯片。"林博士握著陳宇的手,眼中閃著光。
    三個月後,"星海"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當陳宇展示出厚度不足1厘米、續航長達72小時的新型收音機時,台下的媒體記者發出陣陣驚歎。更震撼的是,這款產品搭載的國產芯片,性能不僅超越了三洋的同類產品,成本還降低了25。
    發布會結束後,三洋公司緊急召開高層會議。田中浩二看著手中的競品分析報告,氣得將文件摔在地上:"怎麽可能?他們的技術突破怎麽會這麽快?"他的助理遞上一份最新情報:"社長,"星海"不僅掌握了石墨烯技術,還在秘密研發智能收音機係統,很可能要進軍物聯網領域。"
    與此同時,陳宇收到了多份來自全球的合作邀約。但他深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他在白板上寫下幾個大字:"標準、專利、生態"。"我們不能隻滿足於做出好產品,更要建立自己的技術標準,構築專利壁壘,打造產業生態。"他指著牆上的世界地圖,"下一個目標,智能穿戴設備市場!"
    然而,就在"星海"準備大踏步前進時,國際形勢突然風雲突變。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征25的關稅,同時將"星海"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與其進行技術合作。消息傳來,公司股價暴跌,供應商紛紛要求提前結算貨款。
    麵對危機,陳宇沒有絲毫慌亂。他連夜召集核心團隊,製定了"內循環+全球化"的雙線戰略:一方麵加大國內市場投入,聯合國內企業建立供應鏈聯盟;另一方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在中東、非洲建立生產基地。
    在一次員工動員大會上,陳宇舉起那台新型收音機:"十年前,中國製造是廉價的代名詞;十年後,我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技術就是品質的象征!哪怕前方是驚濤駭浪,我們也要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台下掌聲雷動,每一個"星海"人都知道,這不僅是一場商業競爭,更是一場關乎民族工業尊嚴的戰役。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