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初入鄰市的艱難磨合
字數:2417 加入書籤
百貨商店與鄰市商業中心成功簽約,正式開啟跨區域擴張之路。簽約儀式剛結束,陳宇便馬不停蹄地投入新店籌備工作,帶著蘇瑤、劉峰等人趕赴鄰市,親自監督各項準備事宜。
一到鄰市,陳宇就感受到了與本地截然不同的商業氛圍。這裏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大商場和品牌早已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形成了各自的勢力範圍。百貨商店作為外來者,想要迅速打開局麵並非易事。
籌備初期,人員招聘就遭遇難題。鄰市人才市場雖人才濟濟,但對於百貨商店這樣一家外地企業,許多求職者心存疑慮,擔心未來發展前景和自身職業規劃無法得到保障。招聘現場門可羅雀,收到的簡曆寥寥無幾,且大多不符合崗位要求。
“陳宇,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咱們得想個辦法提高吸引力,不然新店開業都成問題。”蘇瑤看著招聘進度表,眉頭緊鎖。
陳宇思考片刻後說:“把我們的福利待遇再提高一些,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和完善的培訓晉升體係,並且加大宣傳力度,突出我們品牌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另外,聯係一些本地的高校和職業院校,舉辦專場招聘會,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培養人才。”
在調整招聘策略後,情況稍有好轉,陸續有求職者前來應聘。但在人員培訓過程中,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本地員工與老店派來的骨幹之間存在理念差異,對百貨商店的經營模式和服務標準理解不一致,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這些員工太自我了,根本不把我們的標準當回事,溝通起來太困難。”一位老店骨幹無奈地向劉峰抱怨。
劉峰把情況匯報給陳宇,陳宇意識到這是文化差異導致的問題。他組織了一場全體員工參加的座談會,親自為大家講述百貨商店的發展曆程、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分享那些在困難中堅守、在挑戰中突破的故事。
“我們來到這裏,不是要改變你們,而是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成長。百貨商店的成功,靠的是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和對顧客的真誠服務。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但也希望大家能融入我們的團隊,一起為顧客創造更好的購物體驗。”陳宇誠懇地說。
這場座談會讓員工們對百貨商店有了更深的了解,態度也逐漸轉變。大家開始積極學習百貨商店的服務標準和經營模式,培訓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然而,籌備工作剛有起色,供應鏈方麵又傳來壞消息。鄰市的供應商對百貨商店的采購量和付款周期存在疑慮,不願給予優惠政策和穩定的供貨保障。一些原本談好的合作,在最後關頭也出現了變數。
“陳宇,供應商說我們的采購量達不到他們的預期,要求提高供貨價格,否則就減少供貨量。這可怎麽辦?”王大力焦急地詢問。
陳宇知道,供應商的態度關乎新店的商品種類和成本控製,必須妥善解決。他親自拜訪了幾家主要供應商,向他們展示百貨商店的銷售數據和市場前景預測,承諾隨著新店的發展,采購量會逐步增加,並提出了靈活的付款方案。
經過多輪艱苦談判,終於說服了部分供應商,穩定了供應鏈。但仍有一些供應商持觀望態度,這給新店的商品供應帶來了一定風險。
就在陳宇為供應商問題頭疼時,商業中心方麵也傳來了一些負麵消息。由於百貨商店入駐,引起了商業中心內部分原有商家的不滿,他們擔心百貨商店會搶走自己的客源,聯合起來向商業中心管理層施壓,要求減少百貨商店的廣告宣傳和優惠活動,甚至提出限製百貨商店的經營品類。
麵對這重重困難,團隊成員們的士氣受到了嚴重打擊。大家開始懷疑跨區域擴張的決策是否正確,對未來感到迷茫。
陳宇意識到,此刻必須鼓舞士氣,讓大家重新振作起來。他召開了一次全員動員大會,在會上,他回顧了百貨商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曆程,那些曾經麵臨的危機和挑戰,都被他們一一克服。
“每一次困難都是成長的機會,這次也不例外。我們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退縮,鄰市的市場很大,我們有獨特的優勢和創新的經營模式,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在這裏站穩腳跟。”陳宇的聲音堅定有力,充滿了感染力。
在陳宇的鼓勵下,團隊成員們重新找回了信心和鬥誌。大家各司其職,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蘇瑤加強與商業中心管理層的溝通,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劉峰優化店內布局和人員配置,提高運營效率;王大力繼續拓展供應商渠道,降低采購成本。
盡管困難重重,但陳宇和他的團隊沒有放棄。他們在鄰市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努力為百貨商店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隨著開業日期的臨近,各項籌備工作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陳宇深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而他和團隊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切 。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