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寒夜喬裝險出城 征途探密聞戰事

字數:7333   加入書籤

A+A-


    入夜,眼下正值寒冬臘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氣。
    上一場雪還是幾天前下的,這幾日天氣一直不曾見暖,積雪堆積在街道上,整個城裏好像比之前更冷了。
    冷風呼嘯而過,卷起地表尚未被踩實的浮雪,回蕩在整個長街之上。
    街上零零散散分布著一眾乞丐,三三兩兩紮著堆,或站或躺,目光不時朝街道各處張望著,像是在尋找什麽。
    眼下是剛入夜,街上尚有幾家店鋪營業,也有稀稀拉拉的行人裹緊棉衣,將腦袋縮在領子裏埋倒頭往家趕去。
    這檔口,有著一老一少從城東一家客棧走了出來,腳步虛浮地朝著一家醫館走去。
    老人像是患了風寒般,一張臉通紅,不知道是被凍得,還是發燒了,不住的咳嗽。
    跟在老人身邊的是個模樣清秀的少年,看模樣也就是十歲出頭,攙扶著老人走得很慢。
    但若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少年雖然不時與老人說著話,但視線卻不住朝四下張望著,像是在觀察什麽。
    老人察覺到了少年的動作,湊近了低聲說了句。
    “少俠,外麵風聲緊,你還是當心一些好,萬一被那些人覺察到什麽,可免不了有危險啊!”
    毫無疑問,這喬裝改扮的少年正是宋元。
    而身旁的老人赫然就是客棧裏被錢雍喚作方叔的老者。
    宋元自然明白,老人是擔心自己的安全,畢竟他隻是個尋常人,本身並沒有任何武力,萬一出點岔子,他可是護不住自己。
    當下,宋元清點了點頭,收回了視線,攙扶著老人朝城南的醫館走去。
    客棧相距醫館有著不短的距離,這一老一少就這麽“招搖過市”,一路上,散布在街道兩側及角落處的乞丐紛紛投來目光,倒不是從他們身上看出了什麽,實在是所有路過的人他們都得看上兩眼。
    但也僅僅隻是看兩眼,見他們並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後,就紛紛收回了視線,雖說心裏比較好奇這大晚上的,一老一少這是要到哪兒去,但事不關己,他們也懶得去管。
    原本宋元還在擔心萬一要是碰上先前到酒館裏查探的那幾個乞丐,自己的身份隻怕是就得暴露了,但好在一路走來,宋元到是並沒有從四周的乞丐中看到熟悉的人影。
    宋元不覺鬆了口氣,隻要能順利混出城,他就能安然離去了,屆時就算是路上還有乞義門的人,想來也不會對自己一個素不相識之人產生懷疑吧!
    思忖著,宋元就已經攙扶著老人來到了城南,走進了唯一一家開著門的藥鋪。
    藥鋪燈火昏暗,隻有一個七旬老者坐在櫃台後,看著走進的爺孫二人,老者頭也不抬地詢問了一句。
    “兩位,要抓點什麽藥?”
    宋元聞聲,視線落在老者身上,不知為何,總覺著麵前之人有種說不出的怪異之處,可偏偏又不知究竟是哪裏奇怪。
    宋元晃神之際,老人就已經出聲回答了起來。
    “老先生,是老朽想抓些治風寒的藥,麻煩老先生給瞧瞧,老朽這身子是得了什麽病症了,近來總覺著體虛無力,咳嗽流涕,幾日都不見好。”
    老者聞聲沒應答,隻是伸出了自己的一隻手。
    老人會意,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讓老者給自己把著脈。
    片刻,老者才點點頭,“你這個脈浮緊,脈跳快而有力,確是風寒之狀,我給你開一副驅寒滋補的方子,你回去煎著吃幾日就好了!”
    老人聞聲點頭稱謝,靜靜等著老者寫下方子,隨後將手伸進懷裏準備掏銀子。
    可手在懷裏摸索了半晌都沒有摸出銀子來,忽的拍了拍腦門,衝著老者訕訕一笑。
    “讓您見笑了,老朽出門出的急,把裝錢的袋子落家了,這......”
    老者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無謂一句。
    “無妨,你先把藥帶回去,銀子什麽時候方便了再給就是!”
    這話顯然有些出乎宋元和老人的意料,老少二人不免愣了下,但老人的反應也不慢,當即擺擺手。
    “如此怎麽是好,我這孫子腿腳快,讓他回去取一趟就是了,隻是得耽誤您些許功夫,您莫見怪就好。”
    老人陪著笑,似乎是在詢問老者的意見。
    老者這才抬起頭看了眼宋元,遲疑片刻後無謂地點點頭。
    “你們自便!”
    這老者的姿態自始至終都是一副平靜作態,對什麽事都顯得無所謂,仿佛沒有什麽能讓他動容一般。
    這便是宋元覺察到奇怪之處,按理說尋常做生意之人,就算是對於客人態度冷淡,對於錢也無法做到這般不在意,何況是這等兵荒馬亂的年月,開個鋪子本就十分艱難,若是誰都能來賒賬的話,這買賣還有做下去的必要嗎?
    當然,這也不過隻是宋元的猜測罷了,或許麵前的老者本就是這個性子,他自然也不好就此定論什麽。
    不過他這般模糊其詞,也無疑是順應了他們的心意,當下,老人就扭頭朝宋元看來,出聲叮囑一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路上小心些,爺爺在這兒等著你,快去快回!”
    雖明知是在逢場作戲,但這“爺爺”二字落在耳中,還是讓他的身子不由得一顫,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一道身影。
    略微恍惚後,宋元認真點了點頭,隨後小跑著出了門。
    老人則是靜靜坐在鋪子裏等著,時間不斷流逝,不知不覺小半個時辰都過去了,可依舊不見宋元的身影。
    老人像是有些急了,不住起身朝外張望著,嘴裏時不時嘟囔兩句。
    倒是那老者依舊鎮定地坐在原處,目光時常渙散,似乎是一直在發呆。
    終於,半個時辰過去,老人實在是坐不住了,起身朝著那老者急切地說了句。
    “老先生,我那孫子這麽久都不見回來,我擔心他出了什麽事,這藥我就先不配了,我回去瞧瞧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說完,也顧不上聽老者回應什麽,老人就著急忙慌出了門,朝著來時的方向走了去。
    望著老人匆忙卻虛浮腳步,老者張張口,幾欲說些什麽,但還沒等開口,老人就出了門。
    老者無奈搖搖頭,似乎是對這爺孫二人感到幾分好奇。
    但也隻是片刻,老者就重新坐了回去,沒再理會這個無關輕重的小插曲,繼續發著呆。
    可片刻之後,老者突然皺起了眉,目光不經意朝屋外落去,似乎是察覺出了什麽、
    “怪哉!”
    老者呢喃一句,仔細回想著先前的一幕,漸漸眯起了眼。
    半晌,老者輕哼一聲,輕輕敲了敲桌子。
    “來人!”
    冷不丁的一句話仿佛是對空氣說的一般,畢竟整個藥鋪除了他根本沒有第二個人在,但看老者的樣子又分明是在等什麽人。
    誰料,僅僅隻是片刻功夫,還真有幾道身影從屋外走了進來,若是宋元在此的話一定會驚訝萬分,因為這聞聲走進來的幾人竟都是乞丐裝容。
    這老者的身份便也顯而易見了!
    “先前到店裏抓藥的兩人往什麽方向走了?”
    似是有些驚訝於老者的問題,幾人下意識瞪著眼相視一眼,這才支支吾吾道。
    “屬下看到那年輕人好像是向南走了,那老的好像是向......城東?”
    幾人低著頭,似乎並不確定自己說出的這番話,畢竟這種無關之人的動向他們每天不知要見多少,豈能每個的動向都記著。
    老者明顯不悅,沉聲嗬斥一句。
    “要你們都是吃幹飯的嗎,還不去找!”
    “是!”
    幾人惶恐應答,隨即低著頭退了出去。
    直至幾人離開,老者閉上眼默默感受起來。
    此刻,遠在城門口,宋元已是出了城。
    這一路順暢得很,並不曾遇到任何熟人,而且城門口也有守城兵士在,就算是乞義門勢力龐大,也不會公然與官軍叫板。
    一者為官,一者為民,饒是在乞義門這些人眼裏,莫說是那些守城的三流軍士,就算是各王侯手下的王牌軍,對於他們而言也不過是些可以輕易蹂躪之輩。
    但他們說到底還是江湖人,江湖不與朝堂爭,這是亙古流傳下來的規矩,哪怕如今江湖早已與朝堂勾連在了一起,但在他們這些人眼中,大多數時候還是下意識會按照固有的規矩辦事。
    除非,上麵有明確的令讓他們與官軍作對,否則常日裏他們並不會越界。
    這也就為宋元少下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本來還想著若是乞義門控製了城門,遇到盤查自己該如何應對,眼下倒是省下了。
    出了城,宋元認準了方向,便按照老人此前的叮囑,策馬朝南而行。
    隻是可惜的是,為了掩人耳目,老人為自己準備好隻是尋常馬匹,遠不如自己先前所騎乘的棗紅馬耐受,速度也有著不小的差距。
    但眼下的情況也由不得宋元挑肥揀瘦,隻能將就著騎著這匹瘦馬趕著路。
    但他卻不知,就在自己離開之後,乞義門的人終究還是尋到了錢雍的落腳處,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其聲勢浩大就連城主府乃至州節度使都驚動了,大批軍隊連夜朝著涿州進發。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
    ...
    兩日後,鎮州。
    宋元重新回到了王鎔的地盤,隻不過眼下晉梁之爭的戰線已然延伸到了魏博地界,宋元深處於晉軍戰線的後方,倒也不必擔心自己的行蹤會被晉梁梁軍發現。
    先前擔心行蹤暴露,加之一心趕路,宋元並不曾在鎮州多做停留,此番南下,雖說身負要事刻不容緩,但宋元還是決定在鎮州逗留一日,一來休整一番,二來則是想法子看看能不能打探到什麽有用的消息。
    為此,宋元刻意選了個人多的館子,走了進去。
    “小二,來壺好茶,隨便上兩個小菜!”
    在江湖走的久了,宋元說話的派頭已是全然不像初入江湖時那般青澀拘謹,舉手投足間寫盡自然。
    在場之人絲毫沒有注意他,畢竟到此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這般姿態,也能沒什麽好奇怪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得嘞,客官稍等!”
    店小二一邊招呼著宋元落座,一邊朝後廚方向吆喝了一嗓子。
    眼下正值晌午,此處也無戰亂,這館子裏倒是坐滿了人,宋元隻得與一桌像是遠行而來的客商擠在了一起。
    “幾位,叨擾了!”
    宋元禮貌抱了抱拳,幾人也笑著回應,出門在外,倒是和氣生財,而且看幾人的模樣也像是讀書之人,宋元才這般作態。
    但也僅僅隻是說了這麽一句,宋元便沒有再主動開口,而是將目光投向周圍,靜靜聆聽著旁者的交談。
    隻可惜,聽了許久也大都是在議論晉梁之爭,結果倒是讓宋元有些詫異,據說朱晃因其手下大將楊師厚居功甚偉,漸漸對其產生猜疑。
    哪怕是此番重新召回楊師厚,令其帶兵阻擋晉軍,也處處限製,致使梁軍舉步維艱,非但沒能從晉軍手中奪回失地,反而這短短一個月就接連丟了三州十七城。
    聽著這些人的議論,宋元忍不住輕歎一聲,自古侍奉君王側便最忌諱功高蓋主,但如今這年月,有本事之人常被君王記掛在心,適逢多事之秋必然委以重任,但當一切平息,卻又想著卸磨殺驢之計,實在是多見得很,早已不足為奇。
    想當初,自己與楊康之間的合作便是如此,其實楊康之所以會答應自己,也是因為楊師厚被朱晃所忌憚,為了奪回該有的權,楊康才選擇將梁軍部署盡數告知宋元,借宋元之手轉告晉軍,從側麵相助晉軍來對付他們梁軍軍隊。
    若非如此,就算是宋元再有頭腦,也不見得能如此輕而易舉殲滅梁軍,令晉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一舉殲滅了梁軍八萬人馬,這背後推波助瀾者便是楊康!
    眼下聽聞此事所取得的成效依舊甚微,宋元不由得感歎一番,看來楊康的局麵依舊不容樂觀啊!
    宋元思忖著此事不覺出了神,皺眉沉思的模樣自是落在了對麵幾人的眼中,當下,其中一名青年猶豫片刻後出聲笑問一句。
    “看少俠聽的入神,莫不是也對這晉梁之爭感興趣?”
    喜歡問劍江湖請大家收藏:()問劍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