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豬肉定量、兩斤!

字數:4271   加入書籤

A+A-


    陳安踏入菜市場的大門,今天是周日,菜市場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朝內菜市場自五三年開業以來,就一直是東城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開始叫“朝內市場”,後來更名為“朝內菜市場”,成為了東城的標誌性地點。
    在朝內菜市場建立之前,朝陽門內大街兩旁便散布著許多售賣糖瓜的小攤位,形成了東四有名的“糖市”。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菜販和商販聚集於此,逐漸形成了一個繁榮的賣菜市場。
    五十年代,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和拓寬道路,政府在朝內大街的“萬曆橋胡同”附近建起了一座大棚,
    將原本分散的小商小販都集中到了這個大棚內,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朝內菜市場。
    菜市場的後門位於萬曆橋胡同的近南頭東側,這裏是市場的主要進貨通道。
    據說,這萬曆橋胡同在元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不寬不長,在四九城的老胡同裏麵算得上是最短的胡同之一,
    僅有百餘米,這裏既無河、也無橋,胡同的名字為何叫萬曆橋,已無從考證。
    萬曆橋胡同雖不長,但因其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而顯得尤為重要。
    從北口可以直達朝陽門內大街,而從南口則可以通往前炒麵、後炒麵、大煙筒、小煙筒等四條胡同。
    朝內菜市場通常在早晨六點準時開門。
    每當逢年過節,為了搶購緊俏的貨品,人們會不顧寒冷,淩晨四五點就趕到菜市場門口排隊等候。
    在不到六點的時候,大門口就已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一旦菜市場的大門敞開,人們就會如潮水般從正門旁的夾道湧入後賣場。
    到那個時候,無論購買什麽都需要排隊等候。
    有時候排隊可能隻有幾分鍾,但有時候排上幾個小時都有可能買不到心儀的貨品。
    人多時,隊伍甚至會一直延伸到萬曆橋胡同的深處。
    此時的朝內菜市場有前後兩個賣場。
    進入大門是前賣場,櫃台分東西兩側,主要經營糖果、糕點、煙酒、水果之類。
    後賣場是菜市場的核心區,供應蔬菜和各類肉食、禽、蛋、水產之類。
    陳安穿過前賣場,來到後賣場,空氣中彌漫著魚蝦的腥味和爛菜葉子的味道。
    由於市場建築的挑高不夠,通風狀況不佳,再加上天氣炎熱,使得整個市場內的空氣充滿了各種味道。
    在這裏待久了,人們會不自覺地拿出手絹捂住口鼻,以抵擋這刺鼻的氣味。
    陳安環顧四周,隻見各櫃台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還有新鮮的肉類和禽蛋。
    陳安先不管其他,直奔豬肉櫃台。
    當他到達時,發現前麵還有七八位顧客在排隊等候。
    櫃台前懸掛著一塊略顯陳舊的黑色小木板,上麵用白色粉筆清晰地寫著今日的豬肉價格:
    豬肉每斤八毛五分,豬板油相對便宜,每斤四毛。
    陳安微微鬆了口氣,心裏暗自慶幸:
    “還好,來得不算晚,希望能買到些好肉。”
    這個年代,由於前幾年的自然災害,糧食短缺,肉類供應一直緊張,城市居民每月的肉類定量也少得可憐。
    陳安清晰地記得,
    從59年4月中旬開始,城市居民肉類定量便減為每人每旬60多克,也就是每月180多克,不足四兩。
    10月起調整為每旬90多克,每月270多克,不足六兩。
    特別是六一年起,肉類定量又減為每旬60多克,
    但八九月份由於供應特別緊張,停用肉票以減少銷量,十至十二月甚至就不發放肉票。
    那段時間,豬肉常常難以憑票兌現,市場上常常用水產品、豬牛羊副產品、肉類罐頭以及野牲雜肉來頂替豬肉定量供應。
    直到去年開始,豬肉供應短缺的緊張狀況,才有了些許緩解,肉票也從分旬使用改為全月通用。
    而今年,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光景,不僅豬肉供應充足,連家禽供應也大有改善,購買雞鴨禽類不再需要票證了。
    陳安還記得,未來隨著經濟的快速恢複和發展,從下月下旬開始,市場會先將2、3、4級豬肉敞開供應,不用肉票。
    明年六月起,各大城市就會取消肉票,敞開供應,直至七六年才會再次憑票供應。
    陳安手中還有父親留下來的這月肉票十餘斤,心裏盤算著要盡快用完。
    他自覺地排在一位中年婦女的身後,眼睛不時地瞟向櫃台上的豬肉,期待著能夠盡快輪到自己。
    看著前麵的人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拿著五花肉或豬板油離開,陳安的心也不禁開始激動起來。
    當快要輪到他時,他往櫃台上一瞧,發現豬板油已經所剩無幾了。
    在這個年代,人人都缺油水,肥肉是極受歡迎的,因為肥肉不僅可以解饞,還能煉成豬油,為家裏增添一份油水。
    終於輪到陳安了,他毫不猶豫地指向一塊五花肉,對營業員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誌,我要兩斤。”這塊五花肉肥瘦相間,看上去十分誘人。
    賣肉的營業員是一名中年人,如果說有什麽顯著特征的話,那就是他比別人大了幾圈。
    沒錯!這位營業員很壯,反正比這年代大多數人都壯。
    “兩斤?你確定?”營業員聽到後,不禁有些驚訝,他還真沒見過多少人,平常一次性買兩斤豬肉的。
    雖然豬肉供應不像前幾年那麽緊張,每人每月的定量也恢複到9兩,
    但除了逢年過節,平常還是很少有人一次買兩斤的。
    畢竟在這個年代,大部分人都要精打細算,買一次肉都要計劃好幾天。
    大部分人買肉,基本都是幾兩,不是說不能多買,而是舍不得一下子買太多。
    無論家中人口多少,都是一次買幾兩,分批多次購買,這樣可以多吃幾頓,這叫做細水長流。
    “沒錯,就是兩斤,切吧!”
    陳安笑著說道。
    “兩斤肉票,一塊七毛錢。”營業員說道。
    “這是錢和肉票!”
    陳安掏出來票據和現金,然後從裏麵挑出來所需的肉票和錢,遞給了營業員。
    營業員看到陳安拿出的票據,頓時明白,這是不缺錢的主。
    營業員接過票據和現金,看了看說道:“剛好。”
    然後,營業員手持切肉刀,從那一大塊肉上切下一塊,用秤一稱,遞給陳安說道:
    “給您,兩斤剛好!”
    喜歡四合院:開局西跨院,不差錢!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西跨院,不差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