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沈州保和堂

字數:4206   加入書籤

A+A-


    學徒的工作很重,除擔任“開關店門)、洗、抹、掃清潔衛生)、跑傳達、雜勤)”六項基本勤務以外,
    主要是負責中藥材的初步加工、炮製,分別負責洗藥、搗藥、切藥、熬藥等環節,以及和料、搓丸等體力勞動。
    保和堂合營後,醫館的所有店員都轉為國有單位職工,由街道辦派員擔任經理,師伯作為坐堂醫師兼任副經理。
    現在,保和堂已經成為區衛生係統下的一個中醫館,為周邊社區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未來可能會遷建擴建為中醫院。
    醫館的人員也有所調整,區裏調走了師伯的兩名徒弟去其他醫館,同時新分配了幾名醫生學徒。
    目前,醫館主要由師伯蕭安邦和三徒弟葉天明一起坐診,擅長內科、婦科、骨科、兒科、針灸推拿等領域。
    人力三輪車一路“風馳電掣”。
    不久,陳安抵達了一處整潔明亮的中醫館前,門楣上懸掛著一塊書寫著“保和堂”三個黑底金字的牌匾。
    陳安下了三輪車,提起行李,隨後推門而入。
    一踏入醫館,一股濃鬱的中草藥香氣便撲麵而來。
    館內青磚地麵潔淨如新,高高的櫃台被擦拭得一塵不染,兩側則懸掛著精美的刻花玻璃鏡子。
    在櫃台背後,依牆而立的中藥匣子琳琅滿目,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最內側的一張硬木方桌旁,一位青年醫生端坐其間,正是師伯蕭安邦的三徒弟葉天明。
    他專注地為前來求醫問藥的病人進行切診把脈,而師伯則通常在裏間進行指導和把關。
    經過詳細的望聞問切後,葉天明對病情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隨後便開始撰寫藥方。
    病人憑此藥方即可抓藥。
    當藥方交到司藥員手中時,他迅速拿起小杆秤開始抓藥。
    這杆銅盤小杆秤,秤杆星準,秤砣定盤,精致小巧,長期使用下顯得光滑鋥亮。
    若需服用多劑湯藥,司藥員會先在長長的櫃台麵上迅速鋪齊外包裝紙,並加上一層襯紙,
    然後他熟練地打開身後的藥抽屜,一種藥材一種藥材地抓出,逐一稱重。
    若方劑中包含需要在最後放入藥鍋煎服的“引劑”,司藥員會將其單獨包裝。
    當一服湯藥全部抓齊後,它們會被獨立擺放在包裝紙上。
    隨後,老師傅會逐一檢查,確保無誤後才包裹起來。
    藥方會被折疊整齊並插在藥包的顯眼位置。若病人服藥後感覺漸好,還可按此藥方繼續抓上幾服以鞏固療效。
    這時的中醫館服務態度都是一絲不苟,熱情周到。
    中醫藥行業自古以來就推崇“實與名副,財以道生”的理念,他們售出的治病中藥關乎人命,
    因此稱量講究準星準錢兒,各種草藥片劑也必須貨真價實。即便是微利,也要做到童叟無欺。
    “葉師兄,請問師伯在嗎?”
    看到葉天明忙完,陳安連忙走到跟前問道。
    陳安的聲音打斷了葉天明沉思,他轉過頭來,見到是陳安,
    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臉上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說:
    “陳安?你怎麽回來了?師父今天正好在家休息,你可以直接去找他。”
    陳安微笑著回應:
    “是啊,回來看看。我先把行李放到院子裏,一會兒就去拜訪師伯。”
    說完,他提起手中的行李,穿過老宅的大門,來到裝飾精美的垂花門前,
    拿出鑰匙打開門鎖,進入二進院,然後熟門熟路地拐進了東廂房,那是他過去常住的房間。
    老宅師伯會定期請人打掃,所以可以隨時入住。
    陳安放下行李,稍作休息,便去水池邊打水洗漱了一番。
    他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提起剛才在副食店買的精致糕點和兩包列車上買的麻餅,走向隔壁師伯的家。
    在師伯家,陳安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他向師伯和伯母詳細解釋了調回四九城的事情,表達了對他們的思念和感激。他還特意替父母向他們問好。
    陳安坐在師伯家的客廳裏,與師伯和伯母分享著自己這兩年的工作經曆和生活瑣事。
    然而,師伯和伯母更關心的卻是他的個人狀況和健康問題。
    他們耐心地傾聽著,不時地給予關懷和建議。
    隨著談話的深入,話題從陳安的工作漸漸轉向了生活,再由生活延伸到了對未來的展望。
    在交談中,陳安也得知了師伯家兩個孩子的近況。
    大女兒蕭英,今年二十四歲,已經從沈州醫科大學畢業,並選擇了參軍服役。
    目前,她在濱海軍區擔任軍醫,為軍隊的健康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而兒子蕭華榮,今年二十歲,正在沈州醫科大學攻讀學業,已是大四五年製)的學生。
    目前,他正在學校附屬醫院實習,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打下基礎。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師伯熱情地邀請陳安留下來用餐,伯母則起身去廚房準備晚餐。
    陳安感激地點點頭,繼續與師伯聊著天。
    “師伯,我今天看到醫館裏已經安裝了電話,是不是現在還需要出急診?”陳安好奇地問道。
    蕭安邦師伯微笑著解釋道:
    “是啊,裝電話確實是因為急診的需要,畢竟急危重症患者就是和時間賽跑,快一步就是為生命接力。
    而且,現在醫館的患者越來越多,有些老顧客在來之前都會先打個電話谘詢一下,免得白跑一趟。
    另外,去年市裏為了加快市內電話網的發展,加大了電話安裝的推廣力度。
    新裝電話隻需繳付按實計算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就可以免費使用電話機,
    電話月租費也不貴,每月4.5元,可以通話60次,超次通話費每次0.05元,和公共電話一個價。
    不過,現在還不能直接撥打長途電話。
    去年12月,我與曹經理溝通了一下,向街道辦申請後就安裝了。
    你也記下號碼,以後方便聯係。
    哦,曹經理,你之前也見過,就是街道辦派來的。
    不過他現在兼任了周邊好幾個醫館診所的經理,來回巡視,這幾天沒在醫館。”
    陳安點頭表示理解,並記下了電話號碼,他繼續問道:
    “師伯,現在醫館的經營狀況怎麽樣?我看患者還是比較多的。”
    喜歡四合院:開局西跨院,不差錢!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西跨院,不差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