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兩年後、軋鋼廠再升格、正廳級

字數:4052   加入書籤

A+A-


    上級領導在充分聽取了陳安的建議後,立刻做出決策:
    在康複治療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專門的中醫藥科研單位。
    這個單位將以陳安為首,選拔全國各地的優秀中醫人才,組建一個實力雄厚的研究所。
    陳安將負責培訓全國各地的中醫界精英,將治療方案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
    也是這種情況下,師伯蕭安邦及大女兒蕭英、大舅周衛國及表姐周思怡也都來到了四九城參加培訓。
    陳安將他們安置在石景老宅,一時間,陳家這邊熱鬧非凡。
    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陳文居然在和師姐蕭英在秘密交往,準備來個親上加親。
    這一消息讓所有家人都感到十分驚喜,紛紛為兩人送上祝福。
    中醫藥研究所這邊,有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之後,陳安帶著研究人員更加投入地搞起了研究,希望能夠取得更多的突破。
    然而,接下來的研究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經過長時間的實驗,陳安發現了治療方案的局限性:
    如果各項身體指標達到15點後,後續不修煉導引術的話,強體丸的療效將越來越弱。
    而淬體丸的藥效又過於猛烈,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的。
    但是,導引術的修煉又並非易事,一般人很難掌握其中的精髓。
    同時,治療方案也並非包治百病,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有些人不論怎麽治療,身體還是會出現問題。
    這究竟是基因的限製,還是中藥藥性的限製,目前還不得而知。
    研究仿佛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直到有一天,陳安在散步時,看著學校操場上學生們做廣播體操的身影,突然來了靈感。
    他心想,如果將導引術簡化,做成廣播體操的形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學習和推廣,能否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國人體質呢?
    這是一個難度極大的研究課題,陳安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兩年的時光悄然流逝,曆史的車輪緩緩駛入了67年。
    在這兩年間,中醫藥研究所這邊,在導引術簡化方麵,研究工作進展緩慢,始終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不過,以陳安為核心的科研團隊並未因此氣餒,他們另辟蹊徑,巧妙地將中西醫手法相結合,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和鑽研精神,先後成功研發出了一係列療效顯著的中成藥。
    這些藥猶如一場及時雨,在控製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方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鼠疫、霍亂、天花、回歸熱、黑熱病、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傷寒、麻風病、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等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在對症中成藥的作用下,其流行趨勢得到了有效的遏製。無數患者因此重獲健康,無數家庭也因此免受疾病的折磨。
    除了中成藥,陳安憑借著深厚的中醫藥學底蘊和智子的幫助,經過無數次的嚐試與驗證,成功複原出了一些早已失傳的古藥方。
    這些古藥方具有獨特的療效,能夠調理髒腑功能,改善人體的內環境,有效治療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胃病等多種疑難雜症。
    就這樣,陳安在中醫藥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的名字也逐漸在中醫界傳開,成為了眾人敬仰的中醫宗師。
    與此同時,各地中醫界的精英們在接受專門培訓後,紛紛返回各地,將治療方案推廣開來,讓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由於這時國家的綜合實力有限,資源不足,治療方案目前隻能優先普及到軍警精英部隊以及特殊部門人員。
    不過,師伯、師姐、大舅、表姐等親人卻得到了陳安的特殊關照。
    陳安親自為他們煉製藥液和丹藥,敞開了供應。
    在藥液和丹藥的幫助下,他們的身體機能和各方麵實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半年後,他們便陸陸續續地返回了東北和中原省,繼續在自己的崗位發光發熱。
    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大哥陳文和師姐蕭英喜結連理,開啟了他們幸福美滿的生活。
    小兩口在陳凡高考後也返回了東北軍區。
    陳凡參加的是65年7月的高考,這也是大風暴前的最後一場高考。
    得到陳安提點的師叔家二女兒周婕,以及師伯收的小師妹鄭娟,她們也同時參加了這次高考。
    令人欣慰的是,三人的成績不錯,都被大學錄取了。
    陳凡成功考上了水木大學自動控製係計算機專業。
    這讓陳安感到有些意外,畢竟他以前一直嚷著要學醫,他本以為陳凡會選擇醫科大學。
    不過,陳安深知計算機技術是未來科技的主要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也就沒有過多幹涉。
    周婕則不出意外地考取了醫科大學中醫專業,成為了陳婷的小學妹。
    而令陳安意外的是,鄭娟居然沒有報考沈州醫科大學,而是報考了醫科大學。
    直到很久以後,陳安徹底打開鄭娟心扉,才得知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鄭娟知道自己能夠被師父收為徒弟,是陳安提了建議。
    這份恩情她一直銘記在心,為了報答陳安,她才決定報考四九城大學,希望能在未來的日子裏,以自己的方式報答陳安。
    ……
    同時,在過去的這兩年間,紅星軋鋼廠猶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輪,持續高速發展,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和規模。
    65年3月,新廠區順利建成,500軋機+冷軋生產線提前投產。
    這一重大舉措,如同為軋鋼廠注入了一劑強大的動力針,使得全年的產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要知道,在64年,軋鋼廠就已經完成了30萬噸的鋼材產量,成績斐然。
    而65年,軋鋼廠更是乘勝追擊,一路高歌猛進。
    這一年,全年鋼材產量一舉突破60萬噸大關!
    遠遠超過了計劃中40萬噸的產能目標,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具體來看,老軋機貢獻了8萬噸的產量,300軋機產量達到了30萬噸,新投產的生產線更是表現卓越,磨合期間產量就高達22萬噸。
    隨著軋鋼廠的蓬勃發展,對工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這一年,軋鋼廠職工總數比上一年增加了1500多人,總人數超過了6800人,工廠裏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也是在這一年,紅星軋鋼廠再次迎來了升格,正式升為正廳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