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時空折疊:雙生星球的文明鏡像
字數:1833 加入書籤
2030年2月13日,長安首都的量子新聞直播間內,全息攝像機的藍光將整個演播廳染成科技感十足的冷色調。我身著繡有沈氏家徽的銀灰色西裝,站在巨型星圖前,身後的虛擬屏幕正緩緩展開一顆蔚藍色星球的3d模型——那是人類首個完全複刻地球生態的殖民星“鏡寰星”。
“各位觀眾,現在為您揭秘人類文明史上最震撼的工程!”主持人的聲音通過量子共振傳遍千家萬戶,“距離地球僅三個小時超高速電梯航程的鏡寰星,即將向全球開放移民!”畫麵切換至超高速電梯的測試影像,流線型的轎廂在量子隧道中如銀色子彈般穿梭,窗外的星光被拉伸成絢麗的光帶。
消息瞬間引爆網絡。各大社交平台上,鏡寰星購房熱潮的話題閱讀量在十分鍾內突破50萬億次。我打開智能終端,實時監控著虛擬售樓處的盛況:200層高檔小區“長安雲闕”的全息沙盤前,擠滿了戴著vr眼鏡的購房者。一位年輕白領激動地指著模型:“這套200平的空中四合院,既能看到複刻的大唐長安城,又能俯瞰貝加爾湖的全息投影,簡直是夢中的家園!”
“沈會長,首批房源認購率已達99.7。”沈寧的全息投影出現在身旁,她白大褂上別著鏡寰星開發項目的專屬徽章,“更令人驚喜的是,曆史愛好者們對按照唐朝版圖規劃的區域尤為狂熱。您看——”她調出地圖,以長安為中心的1459萬平方公裏區域被標注為“大唐遺韻”,貝加爾湖周邊則命名為“北海天域”,“就連日本、韓國的移民,都爭相搶購‘東瀛坊’和‘高麗巷’的特色住宅。”
指尖劃過操作台,鏡寰星的實時畫麵在眼前展開。納米機器人組成的施工大軍正在建造複刻的大明宮,量子3d打印機逐層堆砌著漢白玉石柱;貝加爾湖畔,全息投影技術將湖水的波光粼粼完美還原,甚至能感受到拂麵的微風。突然,通訊器震動,鏡寰星項目總工程師的全息影像帶著興奮:“沈總,生態模擬係統通過最終測試!這裏的空氣、溫度、濕度,與唐朝時期的地球相似度高達99.2!”
然而,表麵的繁榮之下暗藏質疑。網絡上,反對派的聲音逐漸發酵:“這不過是有錢人的遊戲!”“耗費海量資源複刻過去,意義何在?”麵對輿論風波,我決定親自直播回應。
站在鏡寰星的“朱雀大街”上,我身後是鱗次櫛比的仿唐建築,身著襦裙的程序員與穿著現代服飾的居民擦肩而過。“各位,鏡寰星不僅是地理的複刻。”我指向街邊的量子書院,全息屏上正播放著《資治通鑒》的3d演繹,“我們在這裏重建唐朝版圖,是為了讓文明的基因在星際間延續。看到貝加爾湖的名字,就會想起華夏先民的足跡;走進大明宮的遺址,就能觸摸千年前的輝煌。”
直播畫麵突然切換至一處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豎立刻有《唐律疏議》片段的石碑。“這些法律條文,經過量子算法優化,已成為鏡寰星的社區公約。”我拿起一塊複刻的開元通寶,上麵的紋路在陽光下閃爍,“貨幣、建築、文化,我們將曆史的碎片重新拚貼,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在未來找到根的方向。”
當晚,鏡寰星的夜空綻放起量子煙花,在全息投影的作用下,化作“萬國來朝”的壯麗圖景。智能終端不斷彈出新消息:故宮博物院宣布在鏡寰星設立分館;敦煌研究院將用全息技術還原莫高窟;甚至連失傳已久的唐樂,都通過ai算法重新編曲,在“梨園坊”奏響。
在200層的“長安雲闕”頂層,一位白發老人撫摸著窗欞上的雕花,老淚縱橫:“我爺爺曾說,等貝加爾湖重新屬於華夏那一天,他要去湖邊看日出。現在,我替他實現了這個夢……”窗外,複刻的貝加爾湖泛起粼粼波光,與遠處的“長安城”量子塔交相輝映,仿佛時空在此刻折疊,千年的文明長河,在星際間奔湧不息。而鏡寰星,這個承載著曆史與未來的雙生星球,正以獨特的方式,書寫著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喜歡豪門風雲沈氏家族的榮耀與征途請大家收藏:()豪門風雲沈氏家族的榮耀與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