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長孫無忌:淩煙閣臣,二十四首
字數:5946 加入書籤
22.長孫無忌:淩煙閣臣,二十四首
長孫無忌,這位在唐朝曆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宛如一顆耀眼卻又命運多舛的星辰,高懸於初唐的政治天空。他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其名字與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盛世緊密相連,更是唐高宗李治登基初期的關鍵輔政大臣。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少年時與李世民的相知相惜,到成為李世民登基的關鍵助力,再到在貞觀之治中發揮核心作用,最終卻在權力的漩渦中蒙冤隕落。他的每一步,都深刻影響著唐朝初期的政治走向,其經曆猶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值得後人深入探究與品味。
一、成長背景
一)家族淵源
長孫無忌出生於顯赫的官宦世家,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長孫晟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智慧聞名於世,在隋朝的邊疆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曾多次出使突厥,憑借著非凡的謀略和膽識,成功分化突厥勢力,為隋朝邊境的安寧立下赫赫戰功,其威名遠揚塞外,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有著極高的威望。長孫無忌的母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勵之女,出身北齊皇族的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貴族氣質。這樣的家族背景,為長孫無忌提供了優渥的成長環境和豐富的資源,使他從小就接觸到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知識與信息,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少年經曆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長孫無忌幼年時,父親過早離世,家庭瞬間陷入困境。他與妹妹被異母兄長趕出家門,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境地。幸運的是,舅舅高士廉及時伸出援手,將他們收留撫養。高士廉同樣出身名門,學識淵博,為人寬厚,在他的悉心教導下,長孫無忌自幼便勤奮好學,對文史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博通經史子集,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智慧。在舅舅家中,長孫無忌結識了李世民,兩人年齡相仿,誌趣相投,很快便建立起深厚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情誼愈發深厚,後來高士廉將妹妹嫁與李世民,親上加親的關係進一步鞏固了他們之間的聯係,為長孫無忌日後追隨李世民,共同開創大唐基業埋下了伏筆。
二、初入仕途與追隨李世民
一)晉陽起兵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正式拉開了反隋的序幕。此時的長孫無忌,毅然決然地前往投奔,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在唐朝統一戰爭中,長孫無忌始終緊緊追隨李世民,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勇氣,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無論是與王世充、竇建德等勢力的激烈交鋒,還是對各地割據勢力的逐一平定,長孫無忌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唐朝的統一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逐漸累遷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成為李世民天策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二)玄武門之變
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皇位爭奪日益激烈,矛盾逐漸激化。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中,長孫無忌堅定地站在了李世民一邊。他與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日夜商議,力勸李世民先發製人,果斷采取行動,以避免被李建成先發製人。在長孫無忌等人的極力勸說下,李世民最終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在政變當日,長孫無忌親自參與謀劃,精心部署每一個環節,他帶領親信部隊,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協助李世民成功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徹底清除了爭奪皇位的最大障礙。這場政變的成功,為李世民順利登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事後,長孫無忌因功被任命為太子左庶子,李世民即位後,他又升任左武侯大將軍,成為唐朝政權核心層的重要人物。
三、貞觀之治中的關鍵角色
一)位極人臣與權力巔峰
貞觀元年,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由於他在唐朝建立和李世民登基過程中的卓越貢獻,功勞被評為第一,晉封為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他深受唐太宗的寵信,時常能自由進出皇帝的臥室,這種特殊的待遇在朝中大臣中極為罕見,足以彰顯他在唐太宗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後,他又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成為唐朝宰相之一,盡管他多次辭讓宰相之位,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卻絲毫未減。在接下來的歲月裏,長孫無忌曆任司空、司徒等職,封趙國公,成為唐朝位極人臣的權臣。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命人繪製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懸掛於淩煙閣,長孫無忌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這無疑是對他一生功績的高度認可和褒獎。
二)政治成就
在貞觀之治時期,長孫無忌深度參與國家政策的製定與實施,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人才選拔方麵,他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積極推薦有才能的人入朝為官,為唐朝的政治舞台注入了新鮮血液。他注重官員的品德和能力,主張選拔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通過完善科舉製度和舉薦製度,為唐朝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官員,為貞觀之治的政治清明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在官員管理方麵,他製定了一係列嚴格的考核製度和獎懲措施,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官員們能夠盡職盡責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此外,他還進諫阻止唐太宗實行功臣世襲刺史的措施,他深知這一措施可能會導致權力的過度集中和濫用,從而引發地方割據的隱患,他的進諫成功避免了這一潛在危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軍事功績
除了在政治領域的卓越表現,長孫無忌在軍事方麵同樣有著出色的成就。貞觀年間,唐朝多次對外征戰,以拓展疆域、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貞觀十九年,他隨唐太宗征討高麗,在這場戰役中,他率領一萬一千名精銳士兵作為奇兵,巧妙地衝擊高麗軍隊的後尾。他身先士卒,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在戰鬥中,他還果斷下令拆毀橋梁斷絕歸路,背水一戰的決心使得士兵們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最終成功擊敗高麗軍隊,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卓越的戰略眼光。他的軍事功績不僅為唐朝拓展了疆域,還提升了唐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使周邊國家對唐朝敬畏有加。
四)法製貢獻
長孫無忌對唐朝的法製建設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主持修定了《貞觀律》《唐律疏議》,對唐朝的法律體係進行了全麵、係統的梳理和完善。在修律過程中,他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參考前代法律的優點,結合唐朝的實際情況,製定出了一套嚴謹、科學、合理的法律體係。《唐律疏議》不僅對各種犯罪行為進行了詳細的界定和規範,還對法律條文進行了深入的解釋和說明,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便於執行。這部法典成為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對後世的法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為唐朝的社會秩序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也為後世的法治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四、輔佐高宗與命運轉折
一)受托輔政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臨終前,他將太子李治托付給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命他們盡心輔佐新君。唐高宗李治繼位後,對長孫無忌極為敬重,封他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任揚州都督。作為唐高宗的元舅,長孫無忌肩負著輔政的重任,他也一心想要延續貞觀時期的輝煌,盡心盡力地輔佐唐高宗治理國家。在他的努力下,唐朝初期的政治局勢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各項政策得以順利推行,國家繼續沿著繁榮發展的道路前進。
二)房遺愛謀反案
永徽四年,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房遺愛謀反案。房遺愛是唐太宗的駙馬,他與妻子高陽公主密謀造反,企圖推翻唐高宗的統治。長孫無忌負責主審此案,在審理過程中,他借機誅殺了吳王李恪等異己勢力。吳王李恪才華出眾,在朝中頗有威望,一直被長孫無忌視為潛在的威脅。通過此案,長孫無忌成功地鞏固了自身的權力地位,但他的這一做法也引發了諸多爭議。許多人認為他有公報私仇之嫌,為了一己之私而濫用權力,損害了朝廷的公正和公信力,這一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朝廷內部的權力平衡,為他日後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三)廢王立武之爭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欲廢黜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後,這一決定引發了朝廷上下的激烈爭議。長孫無忌堅決反對這一做法,他認為王皇後出身名門,並無重大過錯,廢後之舉不符合禮法。同時,他也深知武則天的野心和能力,擔心她一旦成為皇後,將會對朝廷的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威脅到唐朝的統治。然而,他的反對並沒有阻止唐高宗的決心,武則天與許敬宗等人開始聯合起來,對長孫無忌進行政治打壓。這場廢王立武之爭,成為了長孫無忌命運轉折的關鍵事件,他與武則天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從此陷入了政治困境。
五、晚年蒙冤與悲慘結局
一)遭人誣陷
顯慶四年,武則天的親信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圖謀造反,這一誣陷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唐高宗李治在未親自查問的情況下,便輕信了許敬宗的讒言,下令撤去長孫無忌的官職爵位,將他流放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衝等人也被取消原有身份,流放到嶺南。曾經位極人臣的長孫無忌,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命運的巨大落差令人唏噓不已。
二)自縊而亡
同年七月,唐高宗令李積、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為了徹底置長孫無忌於死地,指使部下袁公瑜前往黔州,逼其自縊。在絕望與無奈之下,長孫無忌含冤而死,結束了他波瀾壯闊卻又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的家產被抄沒,近親屬被流放嶺南為奴婢,曾經顯赫一時的長孫家族瞬間分崩離析,令人痛心疾首。
三)平反昭雪
上元元年,唐高宗終於意識到長孫無忌的冤屈,追複了他的官爵,為他平反昭雪,並將他的墓遷至昭陵,恢複了他的名譽與地位。然而,這一切都來得太晚了,長孫無忌已經無法再感受到這份遲來的公正,他的悲慘結局成為了唐朝曆史上的一大遺憾。
六、曆史評價與影響
一)時人評價
在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讚他忠心耿耿,是自己最為得力的助手和心腹。在唐太宗眼中,長孫無忌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對自己和唐朝的事業始終保持著堅定的忠誠,他的輔佐之功不可磨滅。然而,許敬宗出於政治目的,對長孫無忌進行了惡意貶低,在他的誣陷下,長孫無忌蒙冤受屈。此外,《新唐書》對長孫無忌的評價較為客觀,認為他秉性豁達機敏,博覽文史典籍,在唐朝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在處理房遺愛謀反案時陷害吳王李恪的行為,有損他的德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後世評價
後世對長孫無忌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認為,長孫無忌在唐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政治才能和謀略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但他在權力鬥爭中的一些行為,如誅殺異己等,也反映出他的權力欲望和政治野心。近代曆史作家蔡東潘則在其著作中對長孫無忌的一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評價,他認為長孫無忌的命運與唐朝的政治局勢息息相關,他的興衰榮辱是唐朝曆史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些後世評價從不同的角度對長孫無忌的行為和命運進行了分析,使我們能夠更加全麵地了解他在唐朝曆史中的地位和影響。
三)曆史影響
長孫無忌的一生對唐朝的政治、軍事、法製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政治上,他是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重要塑造者,從李世民登基到貞觀之治,再到唐高宗初期,他始終處於權力的核心,對國家政策的製定和實施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軍事上,他的軍事才能和戰功為唐朝的疆域拓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法製上,他主持修定的《唐律疏議》成為我國古代法律的經典之作,對後世的法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他在權力鬥爭中的一些行為,也給唐朝的政治帶來了一定的負麵影響,如房遺愛謀反案中的權力濫用和冤假錯案,以及與武則天的權力鬥爭導致的朝廷內部動蕩。總體而言,長孫無忌是唐朝曆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功過是非也成為了後人研究唐朝曆史的重要課題。
喜歡中國古今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今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