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李晟:中興名將,救國脊梁

字數:8803   加入書籤

A+A-


    一、亂世中的將星崛起
    唐朝,曾經是那個輝煌燦爛、威震四方的盛世帝國,然而在經曆了安史之亂的沉重打擊後,逐漸走向衰落。安史之亂755  763年)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叛亂,更是對唐朝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一次毀滅性打擊。叛亂雖然被平定,但它留下的藩鎮割據問題卻如同一顆毒瘤,在唐朝的中後期不斷侵蝕著帝國的根基。
    在唐朝中期的政治舞台上,藩鎮勢力與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銳。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對中央的政令陽奉陰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公然對抗中央。德宗時期,這種矛盾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四王二帝”之亂與涇原兵變783年)讓大唐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涇原兵變發生時,局勢極度混亂。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領的軍隊前往關東平叛,路過長安時,士兵們本以為能夠得到豐厚的賞賜,但結果卻大失所望。他們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證。憤怒的士兵們於是發動兵變,攻入長安。德宗皇帝倉皇出逃,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而此時,長安城內,朱泚趁機稱帝,國號秦,唐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在這樣的亂世背景下,李晟如同黑暗中的一顆將星,開始嶄露頭角。李晟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其家世源遠流長,出身為隴右軍閥世家,祖籍甘肅臨潭。他的父親李欽曾任朔方節度副使,家族世代戍邊,這種家族氛圍的熏陶使得李晟自幼便受到軍事文化的浸染,對他日後的軍事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晟弱冠從軍,在西北邊防的軍旅生活中,他憑借著自身勇猛善戰的特質,逐漸嶄露頭角。他隸屬於神策軍體係,神策軍在當時是唐廷直屬的精銳部隊,承擔著保衛京畿地區以及應對各種叛亂的重要任務。在軍中的李晟積極主動,不畏艱險,積極參與各種戰鬥任務,在與吐蕃、黨項等少數民族政權的軍事對抗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他在西北邊防的戰鬥中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特別是在鎮守鳳翔今陝西)期間。鳳翔地處唐朝西北邊陲,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抵禦吐蕃等外族入侵的前沿陣地。李晟在此鎮守期間,多次擊退外族入侵,並且通過與當地少數民族的周旋,穩定了當地的局勢。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各路藩鎮也有著廣泛的接觸和交涉,對藩鎮勢力的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這為他日後在平定朱泚之亂中的表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征戰篇:血火淬煉的軍旅生涯
    一)嶄露頭角:西北邊防立功約760  780年)
    李晟在西北邊防的歲月裏,參與了眾多對吐蕃、黨項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鬥。其中鹽州之戰是他軍旅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鹽州之戰中,李晟麵臨的是一支作戰經驗豐富、熟悉當地地形的吐蕃軍隊。吐蕃軍隊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戰術,時而正麵進攻,時而又采用遊擊戰術,給唐朝軍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然而,李晟並沒有被吐蕃軍隊的戰術所迷惑。他冷靜地分析了戰場形勢,根據吐蕃軍隊的作戰特點製定了一套獨特的戰術。他決定采用“鐵騎夜襲”戰術,夜間,李晟親自率領精銳的騎兵部隊,悄無聲息地深入敵境。他們像幽靈一樣穿梭在吐蕃軍隊的營地周圍,尋找著最佳的進攻時機。當發現吐蕃軍隊的防守漏洞時,李晟果斷下令發起攻擊。鐵騎如疾風般衝入吐蕃軍隊的營地,一時間,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吐蕃軍隊在睡夢中被打得措手不及,他們的營帳被點燃,在火光中四處逃竄。這場戰役中,李晟率領的神策軍大獲全勝,成功擊退了吐蕃軍隊,保衛了唐朝的西北邊疆。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李晟在當地聲名遠揚。他不僅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也贏得了士兵們的尊敬和信任。他逐漸成為唐朝西北邊防線上的一麵旗幟,其英勇善戰的事跡成為士兵們敬仰的榜樣。在戰後,他因為戰功卓著,被朝廷授予了一係列的賞賜和官職,進一步在軍中站穩了腳跟。
    二)涇原兵變與初入長安783年)
    涇原兵變爆發後,唐朝的局勢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德宗皇帝逃往奉天,長安城被朱泚占據。在這個危急時刻,李晟臨危受命,他率領自己的部隊向長安進發,準備救援奉天。在行軍途中,他麵臨著諸多的困難。一方麵,叛軍的勢力強大,沿途不斷有叛軍的巡邏隊。另一方麵,軍隊的物資供應也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糧食、彈藥等物資的短缺隨時可能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
    然而,李晟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他憑借著自己卓越的領導能力和軍事智慧,組織軍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他不斷鼓舞士氣,告訴士兵們他們肩負著拯救朝廷和國家的重任。在李晟的帶領下,軍隊士氣高昂,一路克服艱難險阻,向長安逼近。當李晟的軍隊抵達長安附近時,與叛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李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他巧妙地運用戰術,調動士兵的積極性,對叛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最終,他成功地突破了叛軍的防線,抵達了奉天城,與奉天守軍會合,共同抵禦朱泚的進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決戰奉天城784年)
    奉天城此時已經成為唐朝對抗朱泚叛軍的重要堡壘。朱泚在占據長安後,自恃兵力強大,不斷組織軍隊對奉天發動進攻。他集結了大量的軍隊,企圖一舉攻下奉天,徹底消滅唐廷的抵抗力量。
    李晟到達奉天後,迅速投入到抗敵的戰鬥中。他深知奉天城的戰略重要性,如果奉天城失守,唐廷將失去最後一個可以據守的據點,整個局勢將更加不可收拾。因此,他在城內積極組織防禦,加固城牆,修築防禦工事,儲備糧食和彈藥。同時,他還對士兵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
    在防禦戰中,李晟與叛軍展開了多次激烈的戰鬥。叛軍采用各種攻城戰術,如雲梯攻城、投石車攻城等,但都被李晟巧妙地化解。李晟組織士兵進行反擊,他親自登上城牆指揮戰鬥,用弓箭和投石器打擊叛軍。在戰鬥中,李晟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和勇氣,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親臨前線,激勵士兵奮勇殺敵。
    有一次,叛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他們調來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對奉天城的南門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南門的守軍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城牆在叛軍的攻擊下出現了多處破損。在這危急時刻,李晟親自率領一支精銳的部隊趕往南門。他指揮士兵用火油澆在叛軍的攻城器械上,然後點火焚燒。一把大火過後,叛軍的攻城器械大部分被燒毀,士兵們也開始慌亂起來。李晟抓住這個時機,率領士兵發起了反擊。他手持長劍,身先士卒,衝入叛軍陣中。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也紛紛奮勇向前,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經過一番苦戰,叛軍的進攻被成功擊退,奉天城得以轉危為安。
    在堅守奉天的日子裏,李晟還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謀略。他知道奉天城內的物資有限,不能長期與叛軍進行消耗戰。於是,他一方麵加強防禦,等待援軍的到來;另一方麵,他派出小股部隊出城襲擾叛軍。這些小股部隊在夜間深入敵後,破壞叛軍的糧草補給線,打亂叛軍的部署。這一係列的襲擾行動讓叛軍疲於應對,他們的士氣逐漸低落,而奉天城內的唐軍則士氣大振。
    三、複興篇:再造社稷的關鍵之戰——平定朱泚之亂
    一)戰略布局
    隨著局勢的發展,唐廷意識到必須主動出擊才能徹底平定朱泚之亂。德宗皇帝將收複長安的重任交給了李晟。李晟被任命為“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實際掌控關中軍事大權。此時,李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他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製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方案。
    李晟深知,叛軍勢力龐大且分布廣泛,要與他們進行全麵對抗,必須聯合各方的力量。他首先聯合了馬燧、渾瑊等名將,這些名將都有著自己的軍事勢力,他們在關中地區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和作戰經驗。李晟通過與他們的聯合,整合了關中唐軍的力量,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聯盟。
    在軍隊的部署方麵,李晟進行了精心的安排。他根據各方軍隊的特點和優勢,分配了不同的任務。他將自己的神策軍作為主力部隊,負責正麵進攻。神策軍經過長期的訓練,軍事素質高,裝備精良,是一支精銳之師。而馬燧、渾瑊的部隊則被安排在兩翼,負責包抄敵軍,切斷敵軍的退路和補給線。
    同時,李晟還十分重視情報工作。他派出大量的探子深入敵後,收集叛軍的情報。通過這些情報,他了解到朱泚手下的將領之間存在矛盾,朱泚的統治也不穩定,他的部分將領對朱泚並不忠誠。這一情報讓李晟意識到,可以在敵軍內部製造分裂,從而削弱叛軍的戰鬥力。
    二)三路進擊長安784年7月)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後,李晟率領唐軍開始了對長安的收複之戰。他製定了三路進擊長安的戰略計劃。
    西路軍:李晟率領主力部隊經武功今陝西武功縣)、周至南下,直逼長安西門。這一路線選擇得非常巧妙,武功和周至都是長安西麵的重要據點,控製了這兩個地方,就能夠從西麵打開長安的大門。李晟率領的主力部隊一路上勢如破竹,他們沿著渭水南岸快速行進,迅速突破了叛軍在沿途設置的一些防線。士兵們士氣高昂,在行軍途中不斷地高呼著“收複長安,複興唐室”的口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疑兵之計:為了迷惑敵軍,李晟同時命偏師佯攻北門。這個計策非常成功,朱泚得知唐軍佯攻北門的消息後,急忙調兵遣將前往北門防禦。他以為北門是唐軍的主攻方向,於是將大量的兵力集中在了北門。然而,他卻不知道這隻是李晟的一個計謀。在朱泚將兵力集中在北門的同時,李晟的主力部隊則順利地推進到了長安西門附近。
    夜襲皇城:利用秋收農忙時節,李晟親率精銳晝夜兼程,繞道禁苑後夾擊叛軍。秋收時節,百姓都在田地裏忙碌著,道路上的人員往來較少,這為李晟的奇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李晟的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地繞過了叛軍的主要防線,潛入了禁苑。禁苑是長安城內的一片重要區域,這裏地勢開闊,樹木叢生,是一個很好的隱蔽場所。李晟的部隊在禁苑中潛伏了很長時間,等待著最佳的攻擊時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他們發現叛軍的防守出現漏洞時,李晟果斷下令發起攻擊。他們像猛虎下山一樣衝向長安城內的皇城。此時,城內的唐軍降卒也積極響應李晟的號召,他們在城中發動了起義,打開城門迎接李晟的軍隊。朱泚的軍隊在內外夾擊下,迅速崩潰。李晟率領唐軍一路衝殺,終於攻破了通化門長安東門),成功地進入了長安城。
    三)關鍵轉折
    在決戰長安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關鍵轉折。其中,朱泚急調涇原主力迎戰,卻導致長安防守空虛,李晟抓住了這個絕佳的戰機。
    朱泚在得知李晟率軍逼近長安後,深知長安的安危係於一線。他認為隻有調涇原的主力回援長安,才有可能守住長安。於是,他急忙下令涇原主力撤回長安。然而,他卻沒有考慮到此時長安城內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一旦涇原主力離開,長安城的防守將會變得十分脆弱。
    李晟敏銳地察覺到了朱泚的這個失誤。他當機立斷,率領神策軍快速向長安推進。當涇原主力還沒有完全回援的時候,李晟的軍隊已經接近了長安城。他率領士兵們日夜兼程,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了長安城下。此時,長安城內的叛軍因為涇原主力的撤離而陷入混亂,他們的防守出現了許多漏洞。李晟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發動了攻擊。
    在攻擊長安城的過程中,李晟充分發揮了唐軍的戰鬥力。他率領士兵們衝破了叛軍的防線,一路向著城中推進。長安城內的百姓也紛紛響應唐軍,他們為唐軍提供情報,幫助唐軍打擊叛軍。在這種情況下,朱泚的叛軍陷入了絕境。李晟的軍隊在城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巷戰,經過一番苦戰,李晟終於成功地清除了城內的叛軍,朱泚被迫率領殘部出逃。
    四、傳奇篇:忠義無雙的將帥風範
    一)拒收玉璽,一心奉君
    在平定朱泚之亂的過程中,李晟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當時,朱泚稱帝後,一些叛軍將領試圖勸說李晟也參與到他們的陣營中來,甚至有人暗示可以讓他做皇帝。然而,李晟斷然拒絕。他說:“臣當滅賊,迎還乘輿!”這句簡單而堅定的話語,充分體現了他的忠誠和愛國情懷。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權力和財富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但李晟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他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恢複唐朝的統治,拯救國家和百姓於水火之中。他的這種忠誠不僅贏得了唐廷的信任,也為唐軍樹立了榜樣。士兵們看到自己的將領如此忠誠,更加堅定了跟隨李晟作戰的決心。
    二)嚴明軍紀,深得民心
    李晟在軍旅生涯中一直非常重視軍紀。他認為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僅取決於士兵的軍事素質,還取決於軍隊的紀律。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不僅能夠提高戰鬥力,還能夠贏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在收複長安的過程中,李晟對軍隊的紀律要求更加嚴格。他下令“掠民必斬”,嚴禁士兵在戰鬥過程中搶掠百姓的財物。他的這一命令在士兵中得到了嚴格的執行。士兵們在戰鬥中嚴格遵守軍紀,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這種做法贏得了長安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長安百姓對李晟的軍隊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為唐軍提供糧食和物資,幫助唐軍傷病員進行治療。在唐軍與叛軍作戰時,百姓們還在城中為唐軍提供情報,幫助唐軍掌握叛軍的動態。可以說,李晟的軍隊能夠在長安城順利平叛,與長安百姓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三)功成身退,不戀權柄
    李晟在平定朱泚之亂後,成為了唐朝的功臣。然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也沒有貪戀權力。他自請解除副元帥銜,僅留鳳翔節度使的職位。他深知,在唐朝的政治環境中,權力的過度集中容易引發各種矛盾和問題。他還勸誡德宗防藩鎮過度膨脹,這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
    李晟的功成身退之舉,不僅顯示了他的高風亮節,也為他避免了陷入唐朝後期複雜的黨爭之中。盡管在他晚年的時候,還是因為一些複雜的政治原因被牽連進黨爭,受到了宦官集團的構陷。但他的這種功成身退的態度,成為了後世將領學習的榜樣。
    五、名將的終章與曆史回響
    一)晚節未保的遺憾801年)
    李晟在晚年的時候,盡管已經退出了核心的軍事和政治權力舞台,但仍然未能完全擺脫政治鬥爭的影響。唐朝後期的黨爭日益激烈,宦官集團勢力膨脹。李晟因為之前的一些言行,被宦官集團視為眼中釘。他們誣陷李晟,給他羅列了一係列的罪名。
    在宦官集團的構陷下,李晟的聲譽受到了一定的損害。盡管後來得到了部分平反,但他的晚節未能完全保全。這與他早年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然而,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生功績。他在唐朝中期的平定朱泚之亂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對中國古代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曆史評價
    與李晟同時代的韓愈評價他:“自天寶以還,山東士大夫以功名顯,唯晟一人。”韓愈的評價,是基於李晟在唐朝中期複雜多變的局勢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在那個藩鎮割據、叛亂頻發的年代,李晟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忠誠之心,為唐朝的中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對李晟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不矜不伐”,可與郭子儀同列唐代中興名臣。李晟和郭子儀都是在唐朝麵臨危機時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忠誠的品質,都在唐朝的中興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的曆史長河中,李晟是一顆璀璨的將星。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以自己的勇敢、忠誠和智慧,為唐朝的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曆史,更是中華民族忠義、勇敢精神的象征。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智慧,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所麵臨的局勢和做出的決策,也為我們研究古代軍事和政治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李晟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唐朝的曆史上,成為人們敬仰的英雄。他的故事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忠誠、勇敢和正義。他的一生是無愧於“再造唐室”這一讚譽的一生,在唐朝的曆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晟的軍事生涯和為人處世之道,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忠義精神成為了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無數的將領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在今天,我們回顧李晟的一生,不僅僅是對曆史的緬懷,更是從他的身上汲取力量,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從軍事指揮的角度來看,李晟的戰術運用非常靈活。他善於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和敵人的特點,製定相應的作戰計劃。無論是西北邊防的防禦戰,還是長安城內的收複戰,他都能夠準確地把握戰場局勢,迅速做出決策。他的“鐵騎夜襲”“疑兵之計”等戰術,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智慧。這些戰術的創新和運用,為後世軍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領導才能方麵,李晟能夠團結各方力量。他聯合馬燧、渾瑊等名將,整合了關中唐軍的力量。他對軍隊內部的管理也非常嚴格,能夠做到賞罰分明。他注重提高士兵的素質,加強軍隊的訓練,使唐軍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大的軍隊。他還善於做士兵的思想工作,能夠激發士兵的鬥誌,讓他們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在政治眼光方麵,李晟有著長遠的眼光。他看到了藩鎮割據對唐朝統治的危害,在平定朱泚之亂後,他能夠及時勸誡德宗防藩鎮過度膨脹。他深知權力集中可能會帶來的隱患,主動申請解除副元帥銜,隻留鳳翔節度使的職位,這種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克製自己的行為,體現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李晟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忠義、勇敢、智慧和領導才能,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和傳頌。他的故事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為廣大後人所敬仰和學習。
    喜歡中國古今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今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