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徒步的樂趣

字數:5998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步的樂趣
    ````
    &34;我們走步道去青雲鎮吧!&34;李先生對妻子和兩個孩子提議,&34;聽說沿途風景特別美。&34;
    &34;好啊!&34;十歲的兒子小軍立刻響應,&34;我想看看那些竹林和瀑布!&34;
    &34;步道有5.2公裏呢,&34;李太太看了看導覽圖,&34;你們走得動嗎?&34;
    &34;當然沒問題!&34;八歲的女兒小芳拍著胸脯保證,&34;我們可以邊走邊玩嘛!&34;
    於是,這一家四口告別了中國風園區的牌坊,踏上了通往青雲鎮的觀光步道。他們並非孤單的行者,步道上已有不少遊客,三三兩兩,悠然前行。
    步道入口處是一座精致的石拱橋,橋下清澈的溪水緩緩流淌。橋的兩側立著兩座石獅,威武而莊嚴。橋頭的石碑上刻著&34;青雲古道&34;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字跡仿佛有幾百年的曆史。
    &34;這石橋真漂亮,&34;小芳驚歎道,&34;就像古裝劇裏的一樣!&34;
    &34;比古裝劇裏的還要精致,&34;一位正在橋上拍照的攝影愛好者插話道,&34;你看這石獅的眼睛,是用紅寶石做的,陽光照射時會發出微光。&34;
    踏上石拱橋,腳下是青石板鋪就的路麵,每一塊石板都經過精心打磨,邊緣略微磨圓,走起來既有古道的質感,又不會絆腳。石板的縫隙間,細小的青苔點綴其中,增添了幾分歲月的痕跡。
    &34;這路修得真好,&34;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先生讚歎道,他正拄著一根雕花的拐杖慢慢前行,&34;我這把老骨頭走起來都不覺得累。年輕時我去過很多名山,那些石階又陡又滑,哪有這麽舒適。&34;
    橋的另一端,一條寬約三米的石板路蜿蜒向前,兩旁是成片的翠竹,竹葉在晨風中沙沙作響,如同大自然的低語。陽光透過竹林,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34;你們看,竹子上有詩!&34;小軍指著路邊的一株粗壯的竹子驚呼。果然,竹子上刻著一首小詩:&34;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34;字跡清晰可見,卻又與竹子渾然一體,仿佛是竹子自己長出來的文字。
    &34;沿途的竹子上都刻有不同的詩句,&34;一位路過的導遊向他們解釋,&34;一共有一百零八首關於竹的古詩,象征一百零八位竹林隱士。&34;
    &34;太有文化底蘊了,&34;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教師模樣的男子讚歎道,他正帶著一群學生參觀,&34;孩子們,這是寓教於樂的好方法。你們每人找一首詩,回去寫一篇感想。&34;
    學生們頓時散開,在竹林中尋找自己喜歡的詩句,歡聲笑語回蕩在竹林間。
    一家人邊走邊尋找竹子上的詩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將近五百米。前方出現了一座六角涼亭,亭子建在小山坡上,視野開闊。亭子的簷角微微翹起,頂部是青灰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亭內設有石凳,幾位遊客正在那裏休息。
    &34;每五百米就有一處這樣的涼亭,&34;李先生看著導覽圖說,&34;設計得真是周到。&34;
    &34;不僅周到,而且每個涼亭都有不同的主題,&34;一位正在涼亭裏喝茶的老者說道,他看起來像是個退休的文化工作者,&34;這座叫&39;聽竹亭&39;,下一座叫&39;觀溪亭&39;,再下一座叫&39;賞花亭&39;...每座亭子都與周圍的景觀相呼應。&34;
    他們登上涼亭,小芳立刻跑到亭子邊緣,俯瞰下方的景色。從這個角度看,剛才走過的石板路如同一條玉帶,蜿蜒在翠綠的竹海中。遠處,長陵車閣的琉璃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34;爸爸,那是什麽聲音?&34;小軍突然問道。
    大家靜下來傾聽,隱約可以聽到水流的聲音。
    &34;應該是前麵的溪流,&34;李先生說,&34;我們繼續走吧。&34;
    &34;我特意選擇步行而不是坐觀光車,就是為了能慢慢欣賞這些美景,&34;一位穿著運動裝的年輕女子說道,她手持一根登山杖,看起來是個徒步愛好者,&34;現代人總是太匆忙,難得有機會放慢腳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34;
    離開涼亭,步道的風格開始變化。石板路逐漸過渡為木棧道,木板之間留有細小的縫隙,可以看到下方的溪水。棧道兩側是精心打磨的原木扶手,觸感光滑而溫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4;這設計太巧妙了,&34;一位建築師模樣的中年男子讚歎道,他不時停下來拍照,還拿出筆記本記錄著什麽,&34;木材的選擇、處理方式、連接方式都經過精心考量。你們看這個接口,采用了傳統的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釘子,卻能承受巨大的重量。&34;
    棧道蜿蜒在溪流之上,時而貼近水麵,時而升高,給遊客帶來不同的視角。溪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水中遊弋,水草隨波輕擺。偶爾有彩色的鵝卵石點綴其中,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
    &34;媽媽,我看到魚了!&34;小芳興奮地指著水中,&34;好多啊!&34;
    &34;那是錦鯉,&34;一位老者微笑著說,他正坐在棧道旁的一處觀景平台上寫生,&34;這條溪流裏有九種不同顏色的錦鯉,象征著九種不同的福氣。&34;
    &34;我已經數到七種顏色了,&34;一位帶著孫子的老太太笑著說,&34;還差兩種。據說能找到全部九種顏色的人,來年會有好運呢。&34;
    孩子們趴在棧道邊緣,數著水中的錦鯉,不時發出驚歎聲。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起自己的小女兒,讓她能更清楚地看到水中的魚。
    &34;爸爸,那條金色的好漂亮!&34;小女孩指著一條全身金黃的錦鯉喊道。
    &34;那是財運鯉,&34;老者解釋道,&34;象征著財富和豐收。&34;
    繼續前行,溪流漸漸變寬,水流也更加湍急。前方傳來隆隆的水聲,一座小瀑布映入眼簾。瀑布約有三米高,水流從青黑色的岩石上傾瀉而下,激起一片白色的水霧。陽光透過水霧,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
    &34;太美了!&34;一位年輕女孩驚歎道,她立刻拿出手機開始直播,&34;各位粉絲們,我現在在青瑤山莊的觀光步道上,你們看這個瀑布,還有這道彩虹,是不是超級夢幻?&34;
    瀑布旁邊是一處特別設計的觀景台,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瀑布的壯觀。觀景台的地麵是透明的鋼化玻璃,站在上麵仿佛懸浮在瀑布之上,既刺激又安全。
    &34;我要去那裏!&34;小軍指著觀景台喊道。
    &34;這設計太前衛了,&34;一位戴著專業相機的攝影師讚歎道,&34;透明觀景台在國外一些著名景點很常見,但在國內還比較少見。這個角度拍出來的照片一定很震撼。&34;
    一家人來到觀景台,站在透明的地麵上,腳下是奔騰的水流,感覺既緊張又興奮。水霧輕輕拂過臉龐,帶來一絲清涼。
    &34;這設計太棒了,&34;李太太讚歎道,&34;既能近距離欣賞瀑布,又不會被水濺濕。&34;
    &34;我在世界各地的景點都見過類似的設計,但這裏的實現特別巧妙,&34;一位看起來像是外國遊客的金發男子用流利的中文說道,&34;它完美地融入了自然環境,不顯得突兀。&34;
    離開瀑布區,步道再次變回石板路,兩旁的植被也開始變得豐富多樣。竹林逐漸被各種花木所替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34;我們快到百花穀了,&34;李先生看著導覽圖說。
    &34;聽說那裏的花卉品種超過三百種,&34;一位背著專業植物圖鑒的中年女性說道,她看起來是個植物學愛好者,&34;我特地帶了圖鑒來辨認那些珍稀品種。&34;
    果然,轉過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一片花的海洋鋪展開來。金黃的菊花,粉紅的波斯菊,火紅的雞冠花,紫色的薰衣草...各色花卉競相綻放,美不勝收。花叢中,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采蜜。
    &34;哇!&34;小芳驚歎道,&34;好漂亮啊!&34;
    &34;這比我在荷蘭看到的鬱金香花海還要壯觀,&34;一位穿著民族服裝的女士感歎道,從她的口音聽來應該是新疆人,&34;色彩的搭配太和諧了,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畫。&34;
    百花穀中,步道變成了一條s形的小路,蜿蜒在花海之中。每一個轉彎都帶來新的驚喜——這裏是一片向日葵林,金燦燦的花朵全都朝著太陽;那裏是一片薰衣草田,紫色的花海隨風起伏,香氣撲鼻;再往前是一片玫瑰園,各色玫瑰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
    &34;這些花是怎麽做到四季都開的?&34;李太太好奇地問道。
    &34;有些是真花,有些是仿真花,&34;一位園藝師解釋道,他正在修剪一株月季,&34;我們根據季節更換不同的花卉,確保百花穀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景色。現在是秋季,所以主要展示菊花、波斯菊等秋季花卉。&34;
    &34;這比我想象的要自然多了,&34;一位戴著草帽的老太太說道,她手裏拿著一本植物筆記,&34;我原以為會看到明顯的人工痕跡,但這裏的布局非常自然,就像是這些花自己選擇了最適合的位置生長。&34;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4;我女兒是學園藝設計的,&34;一位中年男子說道,&34;她告訴我,這種看似自然的景觀其實需要極其精密的規劃和持續的維護。每一株花的位置、高度、開花時間都經過精心計算。&34;
    穿過百花穀,步道開始緩緩上升。兩旁的植被再次變化,出現了一些山地常見的鬆柏和杜鵑。空氣變得更加清新,帶著一絲鬆香。
    &34;這段路有點陡,&34;一位年輕的母親說道,她推著嬰兒車,看起來有些吃力,&34;但為了這美景,值得!&34;
    &34;需要幫忙嗎?&34;一位壯實的年輕人主動提出,&34;我可以幫你抬一段。&34;
    &34;太感謝了!&34;年輕母親感激地說。
    就這樣,陌生人之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互助。一路上,不時可以看到遊客之間相互幫助的溫馨場景——有人為老人讓路,有人幫助拍照,有人分享食物和水...這種友善的氛圍讓步道之旅更加愉快。
    &34;我們已經走了將近三公裏了,&34;李先生看了看計步器,&34;前麵應該是最高的觀景台。&34;
    &34;聽說那裏可以看到整個青瑤山莊的全景,&34;一位背著專業攝影器材的男子說道,&34;我特意帶了長焦鏡頭,希望能拍到玉海天宮的全貌。&34;
    果然,又走了約五百米,一座兩層的觀景樓出現在眼前。觀景樓采用了傳統的木質結構,飛簷翹角,雕梁畫棟,卻又融入了現代元素,大麵積的落地窗提供了絕佳的視野。
    ````
    喜歡開局成園長,我的動物們都成精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成園長,我的動物們都成精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