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瓷運之解,暢行無阻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第365章 瓷運之解,暢行無阻
瓷運之解,暢行無阻
李元嬰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展宏圖,卻迎頭撞上了現實的難題——新式陶瓷太容易碎!
之前的小批量運輸還能勉強維持,可擴大生產後,破損率居高不下,簡直讓人血壓飆升。
“殿下,這瓷器嬌貴得很,咱這運輸方式……屬實有點費瓷啊!”運輸商劉老漢愁眉苦臉地指著滿地碎片,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老劉啊,別慌,辦法總比困難多!”李元嬰故作輕鬆地安慰道,心裏卻暗暗叫苦:這敗家玩意兒,比想象中還要脆弱!
起初,他嚐試用稻草、麻布等傳統材料加厚包裝,然而效果並不理想,運輸途中依然傳來令人心碎的“哢嚓”聲。
劉老漢的臉也越來越長,活像一隻霜打的茄子。
“殿下,小的鬥膽說一句,這新式瓷器,好看是好看,可也太不經折騰了。小的們跑一趟下來,掙的錢還不夠賠的呢!”劉老漢哭喪著臉,這生意,他實在做不下去了。
一旁的林婉兒也憂心忡忡:“元嬰,這樣下去不行啊,得想個法子才行。”
李元嬰揉了揉太陽穴,壓力山大。
他召集了蘇瑤、王陶瓷工匠以及從外地請來的孫工匠,一起集思廣益。
“要不,咱們試試雙層包裝?”王工匠提議。
“雙層?三層都沒用!”劉老漢擺了擺手,一臉生無可戀,“這玩意兒,就跟豆腐似的,一碰就碎!”
蘇瑤翻閱著古籍,忽然眼前一亮:“我曾在一本古書上看到過,有一種叫做‘木棉’的植物,其纖維柔軟而富有彈性……”
李元嬰眼前一亮,木棉?
聽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大唐哪裏去找木棉呢?
他正思索著,孫工匠卻突然開口:“木棉?我們老家那邊多的是!”
李元嬰大喜過望,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快!快帶我去看看!”
孫工匠卻麵露難色:“殿下,這……”
“怎麽了?”李元嬰心中一緊,難道還有什麽變故?
孫工匠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殿下,小的老家路途遙遠,來回一趟,少說也得幾個月……”
李元嬰一聽,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幾個月?
黃花菜都涼了!
他煩躁地踱著步子,目光掃過地上的稻草,突然靈光一閃!
等等,稻草!
他猛地抬頭,看向王工匠,“老王,你過來!”
他指著地上的稻草和散落的竹片,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把稻草編成網狀,再用竹片做成框架,將瓷器固定在裏麵,就像……就像給它們穿上盔甲一樣!”
眾人麵麵相覷,這法子,聽著怎麽這麽不靠譜呢?
“殿下,這……能行嗎?”王工匠一臉懷疑。
劉老漢更是直搖頭,“這稻草竹片,不頂用啊!”
“試試不就知道了!”李元嬰才不管他們怎麽想,立馬指揮眾人行動起來。
他根據現代包裝學的原理,設計了一種特殊的緩衝結構,用稻草編織成網狀,再用竹片搭建成堅固的框架,將瓷器牢牢地固定在其中。
這法子看似簡單,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經過試驗,采用新包裝方式運輸的新造型陶瓷,竟然完好無損!
劉老漢的眼睛瞪得像銅鈴,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這……這怎麽可能?!”
李元嬰得意地挑了挑眉,“怎麽樣?本皇子厲害吧?”
劉老漢激動得語無倫次,“厲害!太厲害了!殿下,您真是神了!”他搓著手,一臉諂媚,“殿下,小的之前有眼不識泰山,您大人不記小人過……”
李元嬰擺了擺手,“行了行了,別拍馬屁了。趕緊安排人手,擴大生產!這回,咱們要賺個盆滿缽滿!”
劉老漢更是喜上眉梢,主動降低運輸成本以換取更多的運輸訂單。
新造型陶瓷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李元嬰的名字,也隨著精美的瓷器,傳遍了大江南北。
“元嬰……”林婉兒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林婉兒明眸閃動,一把拉住李元嬰的手,嬌嗔道:“殿下,您真是太聰明了!這世間仿佛沒有您解決不了的問題!”李元嬰感受著手上傳來的溫軟,心頭一暖,這小妮子,現在越來越黏人了。
他故作瀟灑地甩了甩頭發,“那是!也不看看本皇子是誰!”
運輸難題迎刃而解,新造型陶瓷的銷量如同火箭般躥升,訂單雪片般飛來。
窯主們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原本對新技術持懷疑態度的張傳統窯主,現在也屁顛屁顛地跑來求教,那態度,簡直比翻書還快。
李元嬰自然來者不拒,畢竟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
不,是大唐盛世的目標嘛!
新燒製技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各家窯廠都在加班加點地趕工,一時間,大唐的陶瓷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元嬰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在向他招手。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新造型陶瓷市場日益繁榮,一個新的問題開始浮現——原料供應緊張!
原本充足的瓷土、高嶺土等原材料,現在變得供不應求,價格也一路飆升。
一些小的窯廠甚至因為買不到原料而被迫停產,窯主們怨聲載道,紛紛跑到李元嬰這裏訴苦。
“殿下,這原料價格漲得也太離譜了!再這樣下去,我們都要喝西北風了!”一個窯主哭喪著臉說道。
“是啊殿下,您得想想辦法啊!”另一個窯主也跟著附和。
李元嬰頭疼地揉了揉太陽穴,這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啊!
他召集了蘇瑤和幾個窯廠代表,商討對策。
“殿下,依我看,隻能限製產量了。”一個窯主提議道。
“限製產量?那怎麽行!好不容易打開了市場,怎麽能自斷財路呢!”另一個窯主立刻反駁。
眾人爭論不休,李元嬰卻陷入了沉思。
限製產量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得另尋出路才行。
他的目光落在蘇瑤身上,“蘇瑤,你有什麽想法?”
蘇瑤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殿下,或許我們可以嚐試尋找新的原料產地……”
李元嬰眼前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思路。
他正要細問,突然,一個侍衛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殿下,不好了……”
喜歡改革大唐請大家收藏:()改革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