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報紙,新作物

字數:5125   加入書籤

A+A-


    【這幾天看張之極的直播,我真的感動哭了。】
    【這個直播間是真的將古代農民的辛酸給演繹出來了。】
    【這些人的神態、動作,完全看不出半點瑕疵。】
    【原來真正的演技都不需要劇情也不需要台詞,僅僅一個眼神就能做到。】
    直播間的觀眾大為震撼,一些感性的更是已經落淚。
    這幾天,他們跟著張之極下鄉。
    見到了太多的辛酸。
    明明是他們將糧食種出來的,可一個個都瘦骨嶙峋。
    即便如此,也依舊咬牙下地幹活。
    家裏有牛的都算好的了,有些更是拖著木製的鋤頭下地。
    【當這麽一對比,我才發現高產種子和化肥還有農業機械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是多麽的重要。】
    【對啊,當你擁有一樣東西時你不會在意,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少先輩拚盡了一生的血汗和智慧才換來的?】
    幸福是靠對比的。
    以前和那些開跑車住豪宅的進行對比,導致心理不平衡。
    覺得自己活得沒意思,一點都不幸福。
    可經過張之極幾天的直播,讓他們看到了大明底層百姓的辛酸。
    心中的戾氣都消散了不少。
    自己每天不愁吃不愁穿,還有手機可以玩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
    遠處,一群孩童懵懂地看著田野間工作的耕田機。
    他們滿臉的疑惑與好奇。
    “這些耕田機太厲害了,我一家人要辛苦一天才能耕完的地,它半個時辰都不用就耕完了。”
    “對啊,這真的是太厲害了,人坐在上麵就行了,都不用走動。”
    “這是怎麽做到的啊?為什麽沒有牛拉,這耕田機就能動起來?”
    “不知道,據說這是科學。”
    “科學?跟儒學一樣嗎?”
    “不,科學比儒學厲害多了。”
    “我也覺得,儒學這麽多年了,也沒看見咱們的日子好到哪裏去。”
    “我以後要學科學!”
    “我也要!”
    小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喊著,科學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並且會隨著他們的長大而長大。
    或許在老一輩的心裏,即便再如何也做不到徹底忘掉儒學。
    覺得書生姥爺說的就是對的,覺得天災人禍是上蒼示警,是皇帝失德。
    他們的思維與三觀基本已經定型,心中的封建思想難以根除。
    可孩子們卻不同,他們的思想是開放的,是活躍的。
    耕田機下鄉沒賺到錢,但卻讓崇禎在無數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讓無數人,尤其是孩童親眼見識到了科學的神奇,勾起了他們的興趣。
    張之極還在收費,並且在本子上記錄著。
    忽然有人自村子之外匆匆跑來。
    臉上是壓抑不住的震驚與狂喜,還有著那麽一絲不敢置信。
    手中高舉著一份報紙:
    “鄉親們,喜事……大喜事啊!”
    “王二狗,你這是幹嘛?你家婆娘又生了?”
    “不會吧?他婆娘上次生,也沒見他這麽開心啊!”
    “他拿著報紙,莫非是報紙上有什麽好事?”
    王二狗快步跑到眾人跟前,上氣不接下氣。
    就連張之極也看了過來,不知道什麽事值得這麽開心。
    反倒是直播間的觀眾已經知道了。
    【剛從其他直播間過來,我已經知道什麽事了。】
    【要不要給大家夥劇透一下?】
    【滾啊!】
    王老頭看向王二狗:“二狗,什麽事啊?這麽激動?”
    “仙種……仙種……”
    王二狗累得口齒不清,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索性直接將報紙給了鄉親們,並指著其中一段文章。
    這報紙屬於他們村子一起買的,每個月月初湊錢,買回來就一起看。
    不但能識字,還能了解各處的大事。
    甚至還能在上麵看到招工信息與物美價廉的商品廣告,甚至還有各種原材料的需求。
    鄉親們接過報紙,磕磕碰碰地看了起來。
    往往一個人是看不懂的,但幾人合力之下,相互交流終於是看懂了。
    “什麽?”
    “這是什麽仙種?最高畝產五十石?”
    “嘶……對田地要求還很低,甚至在山上都能種?”
    “朝廷鼓勵百姓開荒?用來種植新作物?”
    “新開荒的田地,從種植的那一年開始一律三年免稅?五年半稅?”
    上麵記載了很多消息。
    包括新作物的名稱,還有種植方式,土質要求。
    另外還有朝廷對於開荒的政策。
    大明地廣人稀,但為何依舊餓死很多人?
    一來是因為生產力低下,二來也是良田少。
    開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
    除草、除石、鬆土、肥田等等流程,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更別說還有最關鍵的一條,那就是水源。
    沒有水就別想養活莊稼。
    所以就注定有些地方根本不可能養活水稻和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這一次的新作物,對土質和水源的要求比水稻、麥子什麽的寬鬆多了。
    “畝產五十石?真的假的?”
    “上麵不是說了嗎?這叫紅薯和土豆的,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做到這個產量,甚至超越。”
    “我不求五十石,能有一半甚至十分之一都是值得了。”
    “沒錯,這些新作物又不用種在良田裏,一般的土地都能活。”
    “養活了就是賺了,沒養活那也頂多虧點時間。”
    他們激動地議論著,如果是平時,如果是其他人說他們定然不信。
    可這一次是報紙,又有皇帝和明王的承認。
    這還能有假?
    紅薯在許多年前就傳入明朝了,但並沒有很好地推廣開來。
    這次朝廷自上往下推廣,加上還是來自後世經過無數次改良的品種。
    王老頭又掏出了一把銅板,交到了張之極手中。
    “張公子,我家另外一塊地就麻煩您了。”
    “呃……老人家你不打算自己耕田了?”
    “哪有時間啊,俺們一家要去開荒了。”
    王老頭急匆匆的說道。
    他家有山嶺,也有荒地。
    這些以前並不適合種農作物,於是也懶得開荒。
    可這一次的新作物卻正好合適,
    報紙上記載了三種新作物的種植時間。
    北方天氣寒冷,但再過一兩個月也差不多適合了。
    必須趁這段時間速速開荒。
    喜歡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後世企業讚助請大家收藏:()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後世企業讚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