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草民趙老蔫,叩謝陛下天恩!
字數:3074 加入書籤
削藩的詔令,如同一道道滾雷,自京師中樞發出,迅速傳遍大奉王朝的每一個角落。出乎許多朝中老臣戰戰兢兢的預料,這場足以撼動國本的巨大變革,在最初的驚濤駭浪之後,竟以一種令人驚異的“有條不紊”姿態,在帝國廣袤的疆域上鋪展開來。
當然,平靜的表象之下,並非沒有暗流。當欽差大臣手捧聖旨,在各地藩王府邸威嚴肅穆地宣讀完那一道道剝奪其封地、人口、賦稅乃至私屬武裝的敕令時,昔日威風八麵的王爺們,反應各不相同。
有的藩王,如南境的慶王,在聽完詔書後,麵如死灰,踉蹌數步,一口鮮血噴灑在金碧輝煌的殿前,隨即癱軟在地,口中隻反複念叨著“祖宗基業,毀於一旦……”
亦有如的肅王,性如烈火,當場拔出佩劍,怒指欽差,咆哮著要帶兵清君側,誅“奸臣”林塵,卻被欽差身後如狼似虎的校尉以更快的速度製服,狼狽不堪地被卸下兵刃,捆縛起來。更有甚者,在絕望之下,試圖一把火燒了經營百年的王府,與之一同化為灰燼,卻也被早有防備的官兵及時撲滅。
然而,這些零星的、絕望的抵抗,不過是螳臂當車。
於是,在最初的混亂與喧囂過後,各地官府在朝廷特派使者的監督和協調下,高效地開始了對原藩王土地、人口、府庫的接收工作。一卷卷厚重的田契地籍,一箱箱積存的戶口黃冊,一座座曾經專屬於王府的糧倉武庫,此刻都井然有序地清點、登記、封存,悉數回歸朝廷掌握。
而這些從藩王手中剝離出來的,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頃的肥沃土地,便成為了林塵力推的“攤丁入畝”改革基礎。
深秋,淮左省,潁州府,鳳台縣,一個喚作“麥香渡”的村莊。
夕陽的餘暉給整個村莊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村口那片平日裏孩子們追逐打鬧、婦人們浣洗衣裳的河灘邊的開闊地上,此刻卻黑壓壓地聚集了全村老少。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緊張、期待、忐忑,還有一絲不敢置信的狂喜。
在人群的最前方,幾位身著嶄新官服的縣衙書吏,在一張臨時搭建的簡陋木案後正襟危坐。木案上,攤放著一遝蓋有鮮紅官印的嶄新紙張,旁邊則擺著印泥和筆墨。
“下一戶,趙老蔫家!”一名負責唱名的衙役,拉長了嗓音喊道。
人群中,一個身材佝僂,臉上布滿風霜刻痕的老漢,被他同樣麵帶緊張的兒子攙扶著,顫巍巍地走了出來。他便是趙老蔫,一輩子都在給晉王府的管事當佃戶,辛勞一生,卻從未擁有過一寸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首的一位書吏,約莫三十來歲,麵帶微笑,語氣溫和地說道:“趙老丈,莫要緊張。本官奉朝廷之命,陛下隆恩,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經核查,你戶原佃種晉王府薄田八畝。現下,朝廷將原晉王府在此處的官田十畝,正式劃撥歸你戶下。此乃田契,上麵清清楚楚寫明了地界四至與田畝數目。你老人家過目,若是無誤,便在此按下手印,從今往後,這十畝地,便是你趙家的了!隻需依照田畝數目,向朝廷繳納正賦,再無其他苛捐雜派!”
趙老蔫渾濁的老眼中,瞬間迸發出了難以置信的光芒。他哆哆嗦嗦地伸出枯柴般的手,接過那份散發著墨香的田契。他的兒子趙大山,粗通文墨,湊過去逐字逐句地念著,念到最後,聲音已然哽咽。
“爹……是真的!是真的!十畝……是十畝上好的水澆田!朝廷……朝廷真把地分給咱們了!”趙大山喜極而泣,扶著老父的手臂都在微微顫抖。
趙老蔫捧著那張薄薄的田契,卻覺得它重逾千斤。他渾濁的淚水奪眶而出,順著臉頰的皺紋滑落,滴在那鮮紅的官印之上。突然,他雙膝一軟,朝著京師的方向,重重地跪了下去,用盡全身力氣喊道:“草民趙老蔫,叩謝陛下天恩!叩謝朝廷!這……這真是青天白日,讓俺們窮苦人見著亮了!”
他身後,無數雙眼睛濕潤了。壓抑的抽泣聲,逐漸匯聚成一片。
“快請起,老丈!”那書吏連忙起身,與衙役一同將趙老蔫攙扶起來,聲音也帶著幾分動容,“此乃陛下體恤萬民,林大人嘔心瀝血為民請命的善政。爾等日後好生耕種,將日子過紅火了,便是對陛下與朝廷最好的報答!”
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分地了!真的分地了!俺的娘啊,俺這輩子也能有自家的地了!”
一個年輕的後生,興奮得滿臉通紅,將懷裏的孩子高高舉過頭頂。
“可不是嘛!聽說是從那些王爺手裏收回來的地!乖乖,那些王爺一個個腸肥腦滿,占的地幾輩子都耕不完!還是當今陛下聖明,有魄力!”
一位見多識廣的老農,捋著胡須,感慨萬千。
“往後種自家的地,交朝廷的糧,再也不用看那些王府管事的臉色,不用受那二道盤剝了!這日子,有奔頭了!真是有奔頭了!”一個中年婦人,擦著眼淚,臉上卻笑開了花。
類似的場景,在原先各大藩王的封地內,在推行“攤丁入畝”的每一個州縣,如同春雨後的嫩芽,不斷上演。
……
與此同時,江南省,蘇杭之地,一處名為“枕水軒”的雅致茶樓內,水榭臨波,絲竹悠揚。
二樓的一間包廂中,幾位在江南商界頗具分量的人物正圍坐品茗。他們中,有經營著遍布江南數州府綢緞生意的“蘇錦匯”大掌櫃錢萬貫,有掌控著漕運部分線路、兼營米糧生意的“通達行”東家周伯通,還有一位則是世代經營玉器古玩,在士林中也頗有人脈的清雅老者,人稱“玉先生”的文懷玉。
“諸位,”錢萬貫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盞,他那張平日裏總是笑眯眯的臉上,此刻卻帶著幾分凝重,“朝廷這第二道旨意,想必大家都已經仔細琢磨過了。這商稅,在原有基礎上,再加三成,可不是個小數目啊。我那蘇錦匯,看著流水不少,但絲線的成本,織工的工錢,各處鋪麵的開銷,算下來利錢本就有限。這一加稅,怕是又要少了一大塊肉。”
喜歡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請大家收藏:()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