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牽一發動全身

字數:5167   加入書籤

A+A-


    與此同時,漢魏吳三國全都沒有閑著。
    目光紛紛集中在漢中這個地方。
    並且圍繞著漢中展開一係列的軍事部署。
    首先是魏國司馬昭。
    在給石苞籌集軍糧的同時,也從合肥將杜預給調了回來。
    隻留下羊祜一個人鎮守合肥。
    連同杜預一起回來的,還有原本屬於杜預統帥的數萬大軍。
    這些人並沒有直接返回洛陽,而是從汝南過南陽,然後一路奔西北而去,前往長安。
    與此同時,東吳陸抗也偵查到了杜預大軍的動向。
    為了防止杜預突然改變方向,偷襲吳國。
    陸抗一邊調兵遣將,一邊嚴密的監視魏軍的動向。
    同樣在偵查魏軍動向的還有鎮守永安的羅憲。
    並且將自己偵查到的魏軍的動向,第一時間派人快馬送往成都。
    劉諶在收到奏報之後,卻皺起了眉頭。
    倒不是覺得司馬昭調兵這件事有多出乎人的預料。
    而是自己如何才能在這件事裏,再替大漢掙點什麽回來。
    “眾卿,偽朝兵馬有所調動。”
    “杜預已經帶兵前往長安。”
    “此人若是到達長安,會成為鍾會一大助力。”
    “眼下薑維已經攻至褒城,馬上就要進攻武鄉。”
    “武鄉的意義不用朕說,想必諸位心裏也是清楚的。”
    “鍾會必然不會輕易放棄。”
    “這樣一來,薑維那邊的壓力就會驟增。”
    “有沒有什麽法子,幫一幫薑維,或者是給鍾會拖拖後腿?”
    劉諶的眉頭皺的很深。
    自己舉傾國之力,又從吳國那裏弄來幾十萬石糧草,合計一百萬石供應薑維。
    又從南中調來霍弋和數萬兵馬,確保能夠順利奪回漢中。
    對於劉諶來說,這是一把豪賭,背後的代價是萬一失敗,大漢頃刻覆滅。
    就連自己也絕對活不下來。
    所以劉諶決不允許這次的漢中之戰失敗。
    可眼下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解決辦法。
    除非劉諶現在能大手一揮,給大漢變出來幾十萬的兵馬和取之不盡的糧草。
    否則,一旦等到鍾、杜雙方的兵馬會合,漢中危矣!
    漢魏兩國的實力實在是太大了。
    盡管鍾會在劍閣下 損兵折將,盡管自己和吳國聯合劫掠了上庸。
    盡管魏國現在正在兩線作戰,但對方隻要稍作反應,自己這邊就吃不消了。
    劉諶的話出口,在場的眾人臉上也是一片愁雲慘淡。
    魏吳兩國的賦稅很重,但是大漢的賦稅也輕不到哪裏去。
    這些年為了北伐,國力早就一點點的被掏空了。
    世家那邊,陛下已經用蜀錦和川鹽換取了幾十萬石的糧草。
    別說陛下手裏現在已經沒有什麽能夠再換取糧草的東西。
    就算是有,世家也絕對不會再換,因為他們也要生活。
    而且這種法子隻能用一次,第二次的時候,對方就會考慮是不是大漢要完蛋了。
    所以陛下才會這麽不惜一切代價的換取錢糧,孤注一擲。
    到時候別錢糧沒籌到,國內先亂起來,那可就真完蛋了。
    像魏國那樣強行征稅的道路在大漢又行不通。
    因為百姓們早就已經無糧可征了。
    一時間,整個大漢居然進入了進退維穀的狀態。
    打吧,勝算渺茫。
    不打吧,慢性死亡!
    就連劉諶自己都覺得有些氣餒。
    大漢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要不是漢中的位置太過重要,益州之地又無法供養這麽多的百姓。
    劉諶說什麽都不會打漢中的。
    劍閣一鎖,苟他個十年八年的,最好是能等到司馬炎篡魏,人心浮動。
    那時候自己再動手,才是最好的時機。
    但是現在說這些都沒用。
    不過這種情緒在劉諶的心裏也隻是一閃而過。
    僅僅隻是片刻的功夫,劉諶便又重新打起了精神:
    “眾卿何必如此作態。”
    “反正結果不會比之前鄧賊入成都的時候更壞。”
    “有什麽建議就直接說出來,集思廣益嘛!”
    聽到劉諶的話,思索良久的李驤率先開口說道:
    “陛下,臣上次奉命前往吳營中會見陸抗。”
    “覺得此人頗有大局意識,且相當有擔當。”
    “臣以為,咱們不如聯合吳軍,在長江一線給偽朝兵馬造成一些壓力。”
    “讓偽朝不得不將杜預召回合肥。”
    “這樣一來,就可以替大將軍減輕壓力。”
    “畢竟漢中再怎麽重要,和荊襄一線比起來,也差得遠。”
    李驤的話說完,立刻引來了 好幾個人的讚同。
    但是劉諶在思索片刻之後,卻搖了搖頭:
    “不妥。”
    李驤不解的問道:
    “敢問陛下,為何不妥?”
    劉諶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因為這件事對於吳國沒有什麽好處!”
    “上次能夠說動陸抗出兵前往上庸。”
    “那是因為吳國麵臨的戰線壓力太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得不采用這種冒險的方式緩解 壓力。”
    “但是現在杜預和他手下的兵馬已經被調走。”
    “隻留下羊祜一人,陸抗的防守壓力已經驟減。”
    “這個時候,陸抗怎麽任由咱們擺布呢?”
    還有一個原因劉諶並沒有說出口。
    自己的這幾次布局都是根據曆史走向來進行的。
    屬於是打了個提前量。
    所以才能夠在幾乎沒有真正出力的情況下讓吳國心甘情願的被自己利用。
    但是從攻占上庸的那一刻開始。
    被打亂曆史線的就不光是季漢和魏國了。
    就連吳國的曆史線也同樣都被打亂。
    原本曆史上,陸抗可沒有同時對抗過羊祜和杜預,也沒有進攻過上庸!
    所以接下來的每一步,自己都不能再完全曆史上的進程為依仗。
    而需要自己重新獨立的來思考。
    眼下季漢作為最弱小的一方,在吳國穩住防線的這一刻,對於吳國的作用就不大了。
    再說了,對方就是願意自己又能怎麽樣呢?
    國中哪裏還有兵馬可以調動?
    陸抗又不是傻子,讓他給季漢白打工。
    怎麽想都不可能!
    在聽到劉諶的話之後 ,大殿內再次陷入了一陣沉默。
    不知道過了多久。
    杜軫開口了:
    “陛下,臣倒是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