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朕要的是廉價的紙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在解決了自己和廖化、關彝的事情之後。
    眾人也就各自散去。
    劉諶這段時間在漢中,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眼下驟然放鬆,又加上飲了一些酒。
    頓時也覺得昏昏欲睡起來,於是便回到內殿就寢。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成都風平浪靜。
    樊建他們有條不紊的整理著人丁和漢中田畝的消息。
    譙周在教那些孩子之外,也開始著手和那些世家之人一起編纂字典。
    那些世家棟梁在劉諶的大餅下,一個個廢寢忘食的替劉諶編纂字典,為皇家典籍盤點目錄,也讓自己能夠早日青史留名。
    在此期間,劉諶再次前往劍閣,為新修建的忠烈祠舉行祭奠儀式。
    和漢中的忠烈祠不一樣的是,劍閣忠烈祠裏的無名氏牌位顯然要多很多。
    這也是薑維之前在劉諶的授意下做出的靈活變動。
    而更讓劉諶感到驚喜的是,有很多魏軍俘虜居然願意主動加入漢軍。
    此事雖然在劉諶的預料之中,卻沒想到居然會這麽快就發生 。
    劉諶原本以為,再怎麽著也得幾個月之後,這些俘虜的心思才會發生轉變。
    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忠烈祠的影響力,同時也高估了這些普通士兵的需求。
    於是劉諶便讓薑維等人加以甄別之後,篩選出一些士兵補充到軍隊當中。
    祭奠完畢,劉諶便又返回了成都。
    返回成都之後,李密手裏拿著兩卷紙,一臉喜色的來到劉諶麵前:
    “陛下,經過這段時間的反複試驗。”
    “終於找到了兩種適合造紙的材料。”
    說著便把手中的兩卷紙交到劉諶的手裏。
    劉諶接過兩卷顏色有所差異的紙後。
    將其緩緩鋪開,仔細的打量起來。
    隻是劉諶越看,眉頭皺的就越深。
    李密滿臉興奮的和劉諶介紹這兩種紙張的來曆,絲毫沒有注意到劉諶臉上的神色變化:
    “陛下,這卷紙乃是采用桑樹皮所製,手感柔軟且結實,不易破碎變色,同時也耐腐蝕蟲蛀。”
    李密指著其中一卷紙向劉諶介紹。
    隨後又指著另一卷紙說道:
    “這卷紙是采用楮樹皮所製,質地較厚,受潮和耐水性都不錯,且不易變形。”
    聽到這裏,劉諶抬起頭來問道:
    “李卿,這兩種紙成本幾何?”
    李密毫不猶豫的說道:
    “蜀中有大量的桑樹,每年都有很多會樹枝被砍下來采桑葉喂蠶,所以獲取起來相對要容易一些。”
    “楮樹蜀中相對較少,且多長在崎嶇之處,且樹皮堅韌,製作起來不如桑皮紙容易。”
    “不過陛下放心,這兩種紙張用來編纂字典已經足用了!”
    劉諶搖了搖頭說道:
    “朕不是問你這兩樣紙的質量如何,而是問你這些紙的價值。”
    “普通人家是否消費得起?”
    “以及除了這兩樣原料之外,有沒有更加容易獲取的原材料?”
    李密被劉諶給問住了。
    當初陛下確實跟自己交代過,要尋找各種適合做紙的材料。
    目標不限於各種樹皮以及各式的草類。
    一開始李密也確實按照劉諶的要求,讓人尋找各種草木用來造紙。
    並且真的造出來許多種類的紙張。
    隻是李密覺得,以《漢語字典》的工作量。
    每謄抄一本的工作量都是非常龐大的。
    所以必須要用最好的紙張作為書寫材料,才能夠讓字典得到足夠長的保存年限。
    於是在一次次的篩選下,最終拿出了這兩種品質上乘的紙獻給陛下。
    但是聽陛下的語氣,好像不怎麽滿意自己的作為?
    “若是算上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的話,每一張的價格大概在二十枚錢左右。”
    “楮皮紙因為材料的原因,估計要到三十錢差不多。”
    劉諶看了一下這些紙張的尺寸,大概就是後世十張a4紙的大小。
    即便裁成a4一半的大小方便裝訂,也不過二十張。
    也就是說一張紙的價格起碼就要一枚錢。
    而一本字典少說也要幾百張甚至上千張紙。
    價格直接就奔著一千錢去了。
    而這還沒有計算別的成本。
    一千錢,老百姓一年才能掙多少錢?
    又有幾個人能舍得掏出一千錢來買一本《新華字典》?
    劉諶是要打破知識壟斷,而不是加強知識壟斷。
    所以在聽到李密的話之後,劉諶語氣不爽的說道:
    “朕是讓你尋找廉價的造紙材料。”
    “這個廉價可不是說材料本身廉價,而是要讓造出來的紙張廉價。”
    “你完全可以用草木秸稈,或者是別的什麽東西來造紙。”
    “而不是這些造價昂貴的桑皮紙和楮皮紙!”
    李密聞言神色一愣:
    “可是陛下,除了這兩種紙之外,其餘的紙雖說是得來容易,且價格也極其低廉。”
    “但是卻不怎麽耐用啊!”
    “書寫一本字典,所耗人力甚多,若是輕易損毀豈不是讓人心疼?”
    劉諶沒好氣的說道:
    “朕為什麽要讓你去找廉價易得的材料造紙。”
    “就是為了讓字典易於傳播。”
    “你用這些桑皮紙和楮皮紙是不容易損壞,可是有幾個人能用得起?”
    “既然如此,朕為何不用竹簡來撰寫?豈不是要比桑皮紙和楮皮紙更加不易損壞?”
    “朕要的是價格低廉,易於傳播。”
    “最好是人人都能買得起,而不是要將其視作什麽珍稀之物!”
    聽到劉諶的這一番話,李密似乎有點回過味兒來了。
    陛下撰寫這本《漢語字典》,似乎不單單隻是想把天下文字收攏到一本書裏麵這麽簡單。
    但是還是那句話,就算是有了低廉的紙張,可因為謄寫的問題,這些字典的稀有程度依然會很高啊?
    當李密把心中的疑問說出來之後。
    劉諶卻毫不在意的說道:
    “李卿,你盡管把紙的成本往最低了壓,至於謄抄什麽的,朕自有妙計!”
    李密對劉諶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
    既然有這句話,李密便不再多想。
    反正紙張的材料自己已經試驗出來了很多,無非是把它們重新撿起來罷了。
    “陛下放心,臣知道該怎麽做了!”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