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改革講武堂

字數:4914   加入書籤

A+A-


    劉諶如何能不失態。
    講武堂第一期學子總共就隻有百十人左右。
    然而馬奉的急報中,卻足足折損了將近三十人。
    一下子減去三成,劉諶已經不是簡單的肉疼了。
    這可都是朝廷花了大力氣悉心培養的人才。
    將來是要撐起北伐中下層官員架構的。
    幾個月前,在成都的藥品和劉諶的一係列命令到達南疆之後。
    軍中所發生的疫病被順利的控製住。
    在控製住疫病之後,朝廷的政令繼續推進。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土著開始歸附大漢。
    這對於那些講武堂學子和劉諶來說,都是好事。
    講武堂學子們得到了鍛煉的成果,劉諶收獲了一個穩定的南疆。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向好發展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因為這些講武堂學子和學堂的那些學子一樣,都自詡為天子門生。
    天生就高半個鼻孔看人。
    而負責統領他們的馬奉,又不像薑維那樣位高權重,且手握生殺大權。
    所以馬奉雖然名義上是統帥,但說白了不過是個保姆而已。
    隻能盡可能的約束這些學子,但卻無法完全命令他們。
    再加上這段時間這些學子們在南疆建立了不少功勞,更是傲上了天。
    於是理所當然的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裏。
    由於當初劉諶的目標是把這些人當成了軍官培養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劉諶便讓他們在軍中擔任底層軍官。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這次衝突的發生。
    講武堂一期中,縱然有軍中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但大多數還是將門子弟,比如廖文他們。
    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行事方式和普通人有很大的區別。
    朝廷是要馴化那些土著不假,但卻不是不講方法的。
    當年丞相收服孟獲還七擒七縱呢。
    但這些學子們卻以強硬的態度去壓迫那些土著,去把他們強行漢化。
    這種脫離了實際的行事方法,理所當然的引來了這些歸化土著的不滿。
    可這些學子們又覺得你們已經歸化,名義上便是大漢子民。怎麽能不遵守大漢律法?
    於是便用更加強硬的態度去對待這些土著。
    這才導致了衝突的發生。
    事發的時候,這些學子們沒有絲毫的防備,隻覺得這些人已經歸化,即便是有什麽衝突,用大漢律法就能約束他們。
    可在那些土著看來,利益衝突就是最大的衝突。所以采取的是搏命的方式。
    以有心算無心,這些學子們登時就吃了大虧。
    若不是馬奉發現的及時,恐怕折損的人數還不止這些!
    而劉諶在得知整件事情的全部發展經過之後,立刻就知道根源出在誰的身上。
    不是別人,正是那些自以為是,高著鼻孔看人的講武堂學子!
    所以劉諶才會失態,會在大殿內狂罵他們是一群蠢貨!
    “陛下息怒!”
    看著暴跳如雷的劉諶,樊建立刻上前安慰道。
    此時已經發泄完了的劉諶, 情緒也逐漸的穩定了下來。
    而在生氣的同時,劉諶更多的是心疼。
    這些 原本應該 順利成長起來,並成為漢軍中流砥柱的人才,就這麽窩囊的死在南疆。
    想到這裏,劉諶不由得一陣喟然長歎:
    “事情後續是怎麽處理的?”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趕緊說道:
    “馬奉已經把所有參與到這件事中的土著全都抓了起來。”
    “此刻正關押在營中,隻等陛下旨意一到,便可以發落他們。”
    “同時也命大軍戒嚴,嚴防有人偷襲。”
    “受傷的學子們也安排了人救治。”
    “至於那些已經死了的,靈柩正在送回成都的路上。”
    劉諶聽完之後,麵無表情。
    雖然事發突然,但是馬奉的處理方法還算不錯。
    沒有貿然的把事情擴大,如果馬奉直接把所有參與到這件事中的土著全都殺死的話。
    那南疆恐怕要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陷入混亂當中,會拖延大漢發育的時間。
    但是這些學子們也不能白死,說到底他們代表的都是大漢的意誌!
    “傳旨,這些學子皆以戰死之名義,入劍閣忠烈祠。”
    “另外下旨給馬奉,讓他對那些土著嚴加甄別。”
    “手上沾了血的,不問緣由皆斬!”
    “其餘參與其中的土著,則以大漢律法論罪。”
    “剩餘無辜之人,讓他們各自還家!”
    劉諶在一番思索後,下了一道旨意。
    樊建聞言,立刻躬身領命。
    但是下完旨意的劉諶,心中的結卻並沒有就此解開。
    因為這件事的本質並不是講武堂學子們和這些土著之間的衝突。
    本質上是兩種觀念的衝突。
    劉諶想到了薑維給自己送來的信裏說的東西。
    劉諶發現這兩件事情,看似不一樣,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
    因為一切衝突的根本,都是利益衝突。
    南疆的講武堂學子們, 不會去考慮那些土著們的生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會覺得他們在阻擋自己建功立業。
    魏興的講武堂學子們,不會考慮那些底層士兵的性命。
    隻覺得這些士兵是自己建功立業的籌碼。
    不把別人的利益當成一回事,不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
    才是導致這兩起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
    自己給他們的起點太高了!
    在南疆這封急報送過來之後,劉諶看到了這兩件事情的根源。
    這些學子們 ,未出學堂便身俱官職。
    這麽做,固然能讓他們更快的熟悉統兵作戰。
    但缺陷同樣很明顯,那就是他們無法察覺到底層士兵的苦難。
    覺得他們隻是晉升的工具。
    同樣的,自己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嗬護,也讓他們少了很多的危機感。
    在麵對那些土著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防備,這才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幸好大漢的人才足夠稀缺,自己早早的就把他們派出去曆練。
    這才足夠早的發現這些隱患!
    想到這裏,劉諶便命人取來紙筆,給薑維回一封信。
    信中,劉諶對講武堂一幹學子進行了嚴厲的申飭。
    加賞他們一人十軍棍的同時,也全部貶為基層官兵,從小兵做起。
    同時也下旨,不止是第二期講武堂學子,往後的每一期講武堂學子,都要從小兵開始做起。
    並且允許有傷亡存在,因為溫室之中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