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劉諶的做法

字數:4755   加入書籤

A+A-


    很快,譙周去世的事情就在成都乃至整個益州掀起了軒然大波。
    不光是因為譙周是大漢的司空 ,更因為他是整個益州儒家學派的領軍人物。
    朝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弟子。
    如陳壽、李密等人,就連遠在永安的羅憲也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所以當譙周去世的消息傳出來之後,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登門祭拜。
    隻是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是,自始至終,陛下都沒有露麵。
    別說沒有露麵了,就連一道 旨意都不曾有。
    大家當然知道劉諶在譙周臨死前已經到過一次譙周府上,並見了他最後一麵。
    可是生前歸生前,死後歸死後。
    於是人們很快就聯想到譙周之前和還隻是北地王的陛下之間的那些過節。
    在這種情況下 ,一股莫名的氣氛開始在成都蔓延。
    等到給譙周舉辦葬禮的這天,雖說是哀榮滿地,但是陛下的旨意直到葬禮快要結束的時候都還沒有到。
    這下不光是那些普通官員和譙周的弟子們看不明白了。
    就連宗預都覺得是不是陛下要意氣用事,心中難免泛起一陣擔憂。
    就在這個時候,一隊羽林衛簇擁著一個內侍來到譙周府上。
    “奉陛下旨意,來為譙司空送行!”
    聽到這個消息,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長出了一口氣。
    就連宗預心裏也生出幾分慶幸來。
    還好陛下是清醒的。
    譙熙等人聽到內侍的話,趕緊上前行禮領旨。
    說實話,這些天他們的心裏也過的很是忐忑。
    父親身為大漢司空,按禮陛下是要親自到場的。
    可是這葬禮眼看就要結束了,都沒見動靜。
    說不慌張肯定是假的。
    如今陛下雖然沒有親自到場,但畢竟旨意到了。
    譙熙等人心中著實鬆了一口氣。
    “驚聞司空離世,朕心甚哀,幾不能行。”
    “朕痛失一肱骨,國家痛失一棟梁。”
    “百官失其表率,天下失一大儒。”
    “每念及此,朕肝腸寸斷。”
    “朕當初曾許司空,於《漢語字典》扉頁見其名。”
    “此誓朕斷不敢忘!”
    “自今日起,大漢所有《漢語字典》皆於扉頁見譙卿之名。”
    “加封其為關內侯。”
    “再許陳壽為譙卿單列一傳,供世人傳頌。”
    “譙卿諸子,皆有封賞。”
    “葬禮過後,許三子扶其棺槨回鄉,奉香火祭祀於家廟。”
    劉諶的這道旨意,乍聽之下都會覺得是一道極盡哀榮的旨意。
    能讓陛下感到肝腸寸斷的人,絕對是心腹中的心腹。
    可是細嚐之下,卻又能從中咂摸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首先《漢語字典》不必說,現行的《漢語字典》本身就是有譙周的名字在扉頁的。
    而且據坊間傳聞,這是因為當初譙周在《百家姓》以及《漢語字典》上出了大力。
    陛下特意許諾給譙周的。
    這會兒又被陛下單拎出來說。
    明麵上是在告訴大家陛下沒有忘了這份約定,但實際上卻是在告訴所有人,這件事已經到此為止了。
    陛下不會再分潤更多的功勞給譙周。
    以及追封關內侯,和對譙周的幾個兒子都有封賞,這些都隻是題中應有之義。
    而這些對於接下來的這件事情來說,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陛下居然讓他的弟子陳壽,單獨給譙周列一篇傳出來!
    陛下下旨為人立傳當然是好事,而且是天大的好事。
    等到傳成的時候,甚至要供於祠堂享受香火。
    但問題在於現在大漢最頂級的傳記,並不是單獨列傳,而是進入《忠良傳》!
    陛下當初命陳壽撰寫《忠良傳》的時候,就是在向所有人透露一個消息。
    隻要你肯忠心效忠大漢,效忠陛下,將來這《忠良傳》上必然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這對於百官來說,那可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隻要自己的名字能上《忠良傳》。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大漢並不能真的興複,將來這凜凜史書上也必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任何有夢想的人,都鉚足了勁兒想要衝進《忠良傳》。
    可偏偏今天陛下要讓陳壽給他的老師單獨立傳。
    這其中的意思就很耐人尋味了。
    作為譙周的弟子,陳壽不僅出席了譙周的葬禮,還以弟子的身份替譙周服孝。
    原本陳壽都已經替老師擬好了進入《忠良傳》的文章。
    隻等著呈送陛下禦覽之後,便可以編入其中。
    沒想到陛下居然讓自己為老師單獨立傳。
    說的好聽點叫單獨立傳,說的不好聽是不是在說老師不配入《忠良傳》?
    陳壽對於之前發生的事情並不知情,故而也不知道劉諶為什麽要這麽做。
    至於讓三子護送其棺槨回鄉奉祀於家廟,更會讓人生出一種譙周身為大漢司空。
    連陪祀的資格都沒有的荒唐感。
    要知道之前那個蔣顯,不光陪祀宗廟,甚至還是忠烈祠的主祀!
    知道事情來龍去脈的宗預在聽完劉諶的旨意之後。
    心中不由得一陣歎息,好好的一個君臣相宜的局麵,竟被你自己弄成這樣。
    譙允南啊譙允南,真不知道是該說你聰明還是該說你糊塗。
    內侍傳旨完畢之後,便又在羽林衛的護送下離開了譙府。
    葬禮也隨著劉諶旨意的到來,逐漸落下帷幕。
    然而譙周的幾個兒子,不僅沒有因為葬禮的結束而有絲毫放鬆,
    心中反而因為劉諶的旨意,升起無盡的惶恐。
    譙周臨終前的遺言,別人不知道,他們身為兒子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是要讓他們兄弟三人共同回鄉治經典。
    所以他們本打算在葬禮之後,就扶著父親的棺槨回鄉。
    但是沒想到陛下的一份旨意,直接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因為陛下的旨意是許三子扶棺槨回鄉。
    可沒說是讓三個兒子一起還是隻有第三子一個人。
    若是前者還好說,兄弟三人一起回去便是。
    可若是後者,豈不是老大和老二都要繼續留在成都?
    捉摸不透劉諶旨意的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父親的棺槨也不能一直拖著不下葬。
    於是在一番計較之後,由三子譙同先護送棺槨回鄉。
    譙熙和譙賢暫時留在成都。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