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事成
字數:9388 加入書籤
孫醱看到李驤看向自己的眼神,心中無比渴望親自和李驤對話。
但他知道他不能。
因為真正掌握權柄的人並非自己,而是大將軍朱先。
等到朝堂上的吵鬧聲安靜下來之後。
朱先開口了:
“漢使此言,吾不甚解。”
“想我大吳水師縱橫長江數十年,從未有過敵手。”
“當年曹操幾十萬大軍欲南下侵吳,被我吳國大都督彈指滅之。”
“更遑論如今。何來不足之說?”
聽到朱先的話,李驤微微一笑後說道:
“當年曹操滅滅袁紹,定劉表,鯨吞河北,席卷荊襄。其吞並天下之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劉、孫兩家為不重蹈覆轍,合並一處以禦曹賊,吳國水師更是不敢稍有懈怠,日夜操練於江上。才借天時地利稍敗曹操。”
“後來曹賊身死,其子曹丕承其誌。”
“雖亦有南下之意,卻因我家丞相之故。”
“不敢稍有分兵之念。”
“自此吳、魏兩家相安無事至今。”
“而吳國水師不經戰事,已有數十年矣。”
“孟子有雲,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敢問大將軍,吳國如今之將相,比昔日江東諸臣如何?”
“吳國今日之水師,比昔日江東之水師如何?”
朱先聽到李驤的話,臉上閃過一絲不快。
哪有拿吳國如今的朝堂和當初的江東文武相比的。
別說確實是比不過,就算真能比得過,又有誰敢明說?
而李驤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吳國水師獨步天下,世人皆知。”
“可多年不經戰事,即便戰法依然熟稔於心,實戰中未免手上生疏。”
“如今漢、吳、魏之形勢,想必大將軍心知肚明。”
“魏國司馬氏把持朝堂,一如當年曹氏挾持漢帝。早晚必篡之。”
“屆時魏國再興兵南下,以吳國如今之力,能否擋得住魏國進攻?”
“須知道自赤壁一戰之後,魏國亦大練水師於江上,其中含義大將軍莫非不知?”
“我家陛下知道如今吳國與魏國交好。”
“但敢問大將軍一事,若是無我大漢在隴西和漢東牽製魏國兵力。”
“魏國可會主動與吳國交好?”
“實不相瞞,在我來時,我大漢健兒已替我家陛下奪取隴西四郡。”
“不日便可兵臨長安,光複舊都。根本無需水師!”
“現在我家陛下願與大吳舉行聯合軍演,便是看出司馬氏之野心。”
“名為鍛煉大漢水師,實則念兩家之盟好,以軍演之名練兵,欲替孫氏保全江東之基業。”
“卻不料大吳朝堂上的袞袞諸公皆以為我大漢有異心。”
“哈哈,真是笑煞人也!”
聽到李驤的話,在場的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
而朱先等人更是麵色凝重。
沒想到劉諶的北伐進度這麽快,竟然已經奪取了隴西四郡!
誰都知道蜀漢的目標是長安,奪長安根本不需要水師,最起碼短時間內不需要水師。
既然如此,劉諶根本不需要和吳國進行聯合軍演。
難道說,劉諶真的是在為吳國考慮?
帶著這種疑問,朱先讓李驤先回館驛歇息。
然後自己召集幾個大吳重臣,以及心腹之人商議此事。
“大將軍,在下以為此事斷不可為!”
大將軍府中,吾彥起身說道。
吾彥原本不過通江一縣吏,蒙陸抗拔擢為將。
孫皓合肥兵敗後,吾彥奉命接應孫皓到達西陵。後留在朝中為官。
孫醱登基之後,在對魏態度上因曾經和魏國有過接觸被朱先看中,然後就一直留在身邊聽用。
聽到吾彥的話,朱先開口道:
“哦?”
“士則請言之?”
吾彥接著說道:
“在下聽聞那蜀主劉諶素有恢複漢家江山之誌。”
“如今更是已經奪取了隴西四郡。”
“若這件事是真的的話,那長安司馬攸便不能久持。”
“到時候要麽被司馬炎所滅,要麽被劉諶所滅。”
“無論被哪家滅掉,長安最終都會落入劉諶之手。”
“而劉諶絕不可能隻滿足於長安一地,必然會東進攻取洛陽。”
“一旦讓劉諶滅了魏國,那我大吳便有唇亡之寒之害。”
聽到吾彥的話,陶璜也點了點頭說道:
“士則所言不虛。”
“想當初蜀主劉諶在漢水建立水師,名義上是為了防備北岸的魏軍。”
“先帝以兩家之盟,遣陸都督之子前往。”
“可如今他們已經占了隴西四郡,水師對於蜀漢來說已經是無用之物。”
“他們卻要用軍演之名,和我大吳練兵於江上。”
“無非就是想探知我大吳水師的虛實,以及學習我大吳水戰之法。”
“好在將來滅吳之時,做到知己知彼。”
“前番蜀漢借長江水道運糧,便有挑撥吳魏關係之嫌。”
“如今軍演之目的,更是昭然若揭!”
聽到吾彥和陶璜的話,朱先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此二人所言很有道理,從蜀漢準備練水師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察覺到不對勁兒。
隻是那時候孫皓一心撲在奪取合肥這件事上,所以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解。
如今蜀漢在對魏國的軍事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甚至拿下了隴西四郡。
真要是將來被他們滅了魏國,那矛頭必然要指向大吳!
看來聯合軍演之事,不能同意!
朱先點了點頭,拿定主意。
然而就在朱先準備開口的時候,又有一人站出來說道:
“大將軍,在下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說話的人名叫薛珝,乃大吳太子少傅薛綜之子。
蒙蔭入仕,官至五官中郎將,曾經奉命出使過蜀漢,相較於其他人而言,算是略知蜀漢國情。
所以在聽到此人開口後,朱先忍住即將要脫口而出的話。
“哦?道恒有何見解?”
薛珝接著說道:
“在下當年出使蜀漢之時,蜀漢民生之凋敝,不敢說路有餓殍,但也民有菜色。 ”
“且那劉禪昏聵而不自知,臣下不敢以直言相諫。”
“那時在下便看出來蜀漢亡國有日。”
“後來的鄧艾入蜀便是明證。”
“隻是不知那蜀漢北地王究竟是如何隻身逃出成都,並於劍閣敗鍾會,成都擒殺鄧艾。”
“劉諶此人,除了當初數次出使蜀漢的張惇外,我大吳上下並不了解。”
“隻知道此人登基後短短幾年,便使蜀漢國力大增。”
“乃至於如今奪取隴西四郡。”
“由此可見,此人之才能絕非常人可比。”
“在下知道二位言下之意,無非就是覺得蜀漢不善水戰,咱們到時候可以憑借水戰之利,拒蜀漢於長江之上。”
“今日那漢使在朝堂上所言,在下覺得頗有道理。”
“大吳水師久不經戰事,雖說軍備從未廢弛,但多少是有些懈怠。”
“不曆戰火,難為強兵。”
“魏國水師在魏興一戰後,短時間內隻是個擺設。”
“想要練兵,唯有和蜀漢一同軍演!”
薛珝話音落下,又有一人起身道:
“道恒所言,頗得我心。”
說話的人名叫虞汜,乃虞翻之子,早年因其父得罪 孫權,被放逐至交州。
直到其父身死,才被赦回歸故裏,等到孫休繼位後才正式居於廟堂之上。
聽到虞汜的話,朱先問道:
“世洪有何見解?”
虞汜一拱手道:
“蜀漢之野心,你我皆知。”
“若是將來能夠滅掉魏國,則必生覬覦大吳之心。”
“劉諶和我大吳軍演,便是未雨綢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想必那劉諶便是抱的這等心思。”
“同蜀漢軍演,固然能使他們學到一些水戰之法。”
“但同樣也能讓我水軍多曆實戰。”
“我大吳水師本就強於蜀漢,在這方麵根本無需懼他。”
“反倒是不和蜀漢軍演,對我大吳弊大於利。”
“須知道如今蜀漢水師都督乃是陸晏!”
聽到虞汜提到陸晏,吾彥當即冷哼一聲說道:
“虞常侍此言何意?”
“莫非以為江東陸氏私通蜀漢?”
吾彥受陸抗提拔厚恩,才有進入廟堂的機會。
此刻聽到虞汜話中牽扯到恩主,吾彥當然不能忍。
吾彥的話嚇了虞汜一跳,他可真沒有這個意思,隻是單純的覺得陸晏出身江東陸氏,於兵法一道上盡得陸抗真傳。
拒絕軍演並不能使蜀漢水師變的弱小,更不能使大吳水師更強大。
至於說陸氏私通蜀漢,他虞汜也得有這個膽子才行!
不過吾彥也沒有真覺得虞汜是在說陸氏什麽壞話,所以這一段很快就揭了過去。
朱先說道:
“你等皆是謀國之言,吾也全都聽進去了。”
“不過確如道恒所言,劉諶此人誌不在小,當初景帝在時,便屢次借著吳蜀盟友的名義從大吳掠取好處。”
“可見此人從未把大吳當作真正的盟友,一旦給他機會,必然會懷吞吳之誌。”
“所以咱們必須早做謀劃。”
“免得將來蜀漢滅魏之後,咱們卻毫無反抗之力!”
薛珝聞言立刻起身道:
“大將軍英明!”
虞汜也出聲附和。
其餘二人倒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大家都是在為國家出力,無非就是方法不同罷了。
況且這些年水師承平日久,確實也該找個機會鍛煉一下。
此次聯合軍演,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
“大將軍,吳蜀聯合軍演可行倒是可行。”
“隻是在下擔心魏國那邊沒法交待!”
吾彥開口道。
聽到吾彥的話,朱先原本舒展開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這確實是個問題,雖然表麵上看蜀漢此次提出聯合軍演沒有針對吳國的意思。
但十成十的有針對魏國的意思。
就算也沒有針對魏國的意思,也難保魏國不會心生警惕,因此責問於吳國。
上一次蜀漢運糧就已經引來魏國不滿,這一次再和蜀漢進行軍演,魏國肯定要炸毛。
朱先不想和魏國的關係鬧的太僵,除了因為江東各世家和魏國都有利益牽扯外。
還因為一旦蜀漢奪了長安,那魏國這個假盟友恐怕就得變成真的。
相反蜀漢這個盟友就有待商榷了。
“不如就把此次聯合軍演限製在西陵戰線。”
“這樣既可以不暴露廣陵防線,也能讓魏軍隨時有所防備。”
“也不算咱們大吳背盟,如何?”
薛珝開口說道。
眾人聞言低頭思索一番後,覺得這倒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雖說整個長江水麵都是吳國的地盤,但真正的重點還是放在廣陵一線。
而且西陵對岸便是魏國所占荊州,一旦蜀漢有別的用心,魏國也能很快反應過來。
省得蜀漢把吳國拖的太深。
也算是給魏國有個交待。
至於再多的,朱先就不保證了,大吳也不是沒脾氣的,總不能事事都隻為他人考慮,不顧大吳自身利益。
定下此事後,又一天的朝會上,李驤便從朱先的口中得知吳國已經同意和大漢進行聯合軍演。
但是隻能把軍演的地方限製在西陵戰線,若敢越過西陵前往廣陵一線,則立刻視為正式開戰。
李驤聞言心中略有遺憾,廣陵線的長江水麵才是吳國水師的根本。
這朱先倒也不傻。
不過這個結果倒也在大漢的接受範圍之內,現在鍛煉大漢水師的戰鬥力才是第一位的。
其餘能多占一點好處自然是好的,占不到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既然陛下已經同意兩國聯合軍演,那外臣即可便返回大漢。”
“將此消息帶給我家陛下!”
目的已經達到,李驤便不再打算在吳國多留,很快便乘船返回天水。
在李驤乘船返回天水的時候。
另一邊的薑維已經趕到南安,並和廖化以及薑筠等人合兵一處,對高誕和牽弘再次發動猛烈進攻。
在薑維的進攻下 ,高誕和牽弘很快就扛不住了。
沒過多久,兩人便帶著殘兵往廣魏的方向退去。
而劉諶因為已經去旨調範長生來天水的原因,暫時不打算對廣魏動手。
薑維等人見追擊不上後便緩緩退軍。
自此,隴西、南安以及天水三郡盡入大漢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