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捷報入天水
字數:11068 加入書籤
“石將軍請起!”
看著這個曾經數度與大漢為敵的人。
薑維上前將其扶起,麵色極為親切。
一來是因為城外有魏軍對馮翊虎視眈眈。
此時的薑維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能夠掌握在手裏的馮翊。
這個時候動石苞,除了會讓下麵的人人心惶惶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二來即便是要審判石苞,那也是陛下的事。
薑維不能越俎代庖。
石苞如何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順勢起身後,指著身後被五花大綁的司馬攸說道:
“大將軍,此人便是偽王司馬攸。”
“本欲投洛陽而去,被我所獲。”
“今特將此賊獻與將軍!”
薑維將目光看向被五花大綁的司馬攸。
司馬攸立刻以首俯地道:
“求大將軍饒命!”
薑維聞言心中露出一絲不屑。
上位者,即便是國破之時,也應該以身殉國。
方不失體麵。
而不是被人擒獲後苟且偷生,搖尾乞憐。
隻是命人將其帶下去嚴加看管後,便不再理會。
看著司馬攸被拖走的背影。
薑維對著石苞說道:
“將軍既替偽朝鎮守馮翊,必然熟知關中一帶城防。”
“還請將軍賜教!”
石苞立刻說道:
“不敢當賜教二字。”
“不過對關中一帶城防,罪將確實略知一二。”
“關中所依仗著,除了馮翊之外,無外乎潼關和武關兩大關隘。”
“然潼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故罪將隻派了一支兵馬固守,便保潼關至今無虞。”
“武關雖不如潼關地勢凶險,但因其地勢北靠懸崖,南臨絕澗。”
“同樣也是易守難攻。”
“故洛陽幾乎沒有在這二者上下太大的功夫。”
“主要目標還是放在馮翊。”
“如今大將軍既來,罪將便將二關交給將軍。”
“大將軍隻需派人持罪將兵符前往,即可接收二關!”
薑維點了點頭:
“劉駿、馮離。”
二人聞言立刻站出來:
“末將在!”
“你二人速速帶人持兵符前往潼關和武關,接收關防,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
二人領兵出城,薑維也走上城頭。
城下是黑壓壓的魏軍營寨。
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魏軍營寨。
饒是薑維也不免生出一絲慶幸之感。
真要是讓這些魏軍殺入關中,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忽然,薑維臉上一涼。
抬頭看去,卻發現天空不知什麽時候開始飄起了雪花。
薑維笑了。
真是天助我也!
這雪一下,羊祜大軍就更難攻城了。
馮翊在自己手裏,必將固若金湯!
與此同時,與長安相距數百裏之遙的天水,雪花成片成片的落下。
天地間已經化作白茫茫一片。
劉諶正坐在行宮大殿的火爐旁烤火。
除了劉諶,還有廖化、李驤、司馬楙和吳梁等人。
在幾人之外,孟明、陸機和陶侃也隨侍左右。
感受著爐子裏的火光帶來的真正暖意。
劉諶開口了:
“前番張翼傳回消息,說安定已下。”
“賊將成師愚被其斬首。”
“再加上薑維奪取的扶風,霍弋拿下的新平。”
“如今司馬攸手中隻剩下京兆、馮翊和北地三郡。”
“說起來,朕即位前這個北地王的爵位,還是從北地郡而來。”
劉諶語氣調侃的說道。
其餘人聞言也立刻附和著笑出了聲。
笑完後,心中又不免滿是感慨。
陛下登基前北地王這個爵位,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不過是朝廷為了標榜正統而為罷了。
意在表示大漢從未忘記過收複故土。
可在丞相離世後,又有誰真的對北伐抱過希望。
甚至在丞相去世幾十年後,一度被敵人打到首都,打得先帝開城投降。
誰又能想到短短十餘年的時間 ,大漢竟然真的打回來了。
涼州已經盡入大漢之手,雍州也隻剩下三郡還沒有奪取。
司馬楙率先開口,一張嘴就是一連串的馬屁脫口而出:
“陛下天威所至,賊必束手而降。”
“說不定這會兒大將軍已經打下長安,報捷的信使都快要趕回天水了!”
聽到司馬楙的話,屋子裏立刻爆發出一陣哄笑聲。
仗打到這個份上,奪取長安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對於司馬楙的馬屁,眾人也是欣然接受。
如果能早日奪取長安,那肯定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這種事也隻是在眾人的心裏想想罷了。
長安城防之高深,非一般城池所能比較,何況還要防著洛陽方麵。
隻是這種時候,誰都不會故意去自討沒趣。
劉諶也是用手指著司馬楙,笑著說道:
“若真如司馬卿所言,那這大漢第一報喜官,可就非你莫屬了!”
劉諶雖然也沒有去過長安,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
但劉諶從前世的網絡裏還是多少了解到長安究竟有多雄偉。
火藥雖說可以炸開城門,但偌大的長安隻要司馬攸願意守。
光是巷戰都能拖上好幾個月。
哪裏是那麽容易就能奪下來的!
至於之前說的今年在長安過的話,不過是一句激勵罷了。
其餘人聞言同樣是一陣大笑。
廖化也打趣道:
“歸義侯,我好像聽到了長安報捷的聲音。”
“要不你這個報喜官到殿外看看,說不定就見到長安來的信使。”
別人這番話說出來,多半是帶著點侮辱人的意思。
但廖化不一樣。
身份上,廖化是大漢頂級將領,是追隨昭烈帝一路到益州的老將,功勳卓著。
就連陛下都對廖化多有敬重。
年齡上,廖化當司馬楙爺爺都綽綽有餘。
而大漢又素以忠孝治天下,對長者很是尊重。
所以麵對廖化的調侃,司馬楙不僅沒有生氣。
反而覺得這是一種親近的表現。
代表著大漢不會再拿自己過往的身份和經曆說事。
便故意起身往殿門口的方向走去,邊走邊笑道:
“老將軍果然耳聰目明,我好像也聽到了長安報捷的聲音!”
“......”
“大捷!”
“大捷!!”
“大軍已於數日前克服長安!”
正在作勢出門的司馬楙神色一愣,還以為自己是幻聽了。
趕緊又快走兩步,走到門外。
劉諶看司馬楙已經走到門外,還以為司馬楙無法收場,正準備召他回來,給他一個台階下。
卻不料一聲更清晰的呼喊傳入耳中:
“大捷!”
“大捷!!”
“大軍已於數日前克服長安!”
劉諶也愣住了。
緊接著就是更加大聲的呼喊聲傳來:
“大捷!”
“大捷!!”
“大軍已於數日前克服長安!”
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呼呼啦啦的全都站了起來。
而此時的司馬楙,身體已經不受控製的開始顫抖起來。
那不是冷的,而是激動的!
因為他看到一個信使正在朝自己這邊急奔而來。
手裏揮舞著一封奏報,臉上滿是激動的大喊著:
“大捷!”
“大捷!!”
“大軍已於數日前克服長安!”
司馬楙身體僵硬的轉過頭來,看著麵露震驚之色的劉諶和其餘眾人。
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陛下,捷報...好像真的來了!”
下一秒,信使衝到殿門口,“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高舉手中捷報喊道:
“啟稟陛下!”
“大將軍已於半月前攻克長安。”
“特命小人將捷報呈於陛下。”
“並讓小人轉告陛下,故都已複,大漢萬年!”
劉諶看著信使手中高舉著的捷報。
片刻後,一陣朗聲大笑:
“伯約,朕之呂望也!”
李驤最快反應過來。
趕緊走到信使麵前,從對方手中接過捷報遞給劉諶。
劉諶卻說道:
“拆開,念出來!”
李驤顫抖著手,幾次都沒有將信封打開。
最後還是深呼吸幾口,強行壓住激動的心情,打開了信封:
“臣維謹奏陛下。”
“賴陛下天威相助,火藥之利。”
“臣已於日前攻克長安。”
“故都已複,大漢萬年!”
“臣恭請陛下駕臨長安,再掌天下權柄,以解萬民之念!”
“臣維,百拜頓首!”
李驤略帶顫抖的聲音響徹整個大殿。
大殿裏除了李驤的聲音外,落針可聞。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聲低低的嗚咽響起。
眾人回頭一看,不是廖化還能是誰。
“先帝啊,丞相啊!”
“你們看到了嗎?”
“長安真的奪回來了!”
“你們的夙願,陛下已經替你們完成了!”
作為一個從新野開始就追隨劉備的老人。
對於大漢,對於劉備和諸葛亮的理想。
沒有人比他更加的了解,也沒有人比他更加的執著。
這方麵,就連薑維都不如。
如今果然聽到長安克複的消息,自然是激動的難以自持。
其餘人雖然不如廖化這麽激動。
可也幾乎是從記事起,便知道大漢是以光複舊都為目標。
建興六年,大漢朝廷第一次出兵祁山。
自此正式開始北伐。
到興漢六年,已經足足過去了整整四十一年!
興漢七年,陛下厲兵秣馬,積蓄糧草,也正式踏上了北伐之路。
從踏上北伐的道路開始,每一步都是在為了這一刻而努力。
到今天奪取長安,正好四十五年。
四十五年,足足過去了三代人!
現在目標已經實現,眾人同樣激動不已!
劉諶從李驤手裏接過奏報,看著上麵薑維的筆跡。
隻覺得一團烈火在胸口熊熊燃燒。
燒的劉諶滿心的激動,燒的劉諶想要放聲大喊。
初來乍到之時,不過一惶惶逃命之宗室。
窮盡一切才勉強將如山崩一樣的局麵挽回。
可看著已經山窮水盡的大漢,知道原本曆史結局的劉諶,反而要比所有人都更加絕望。
因為劉諶知道一計害三賢的結局,也知道最終會三家歸晉,更知道胡人南下,衣冠南渡。
劉諶不想認命,更不想讓原本曆史上的慘劇再次重演。
所以才會如此殫精竭慮的操持國事,硬生生將崩潰邊緣的大漢重新拉上正軌,繼續積蓄力量北伐。
或許是老天爺也不想讓悲劇重演,又或許是劉諶的運氣足夠好。
奪回漢中,奪取祁山道,打下隴西三郡。
每一步雖然都很艱難,但每一步都成功的走了下來。
到如今,長安已克。
大漢,天命歸來!!!
走出殿門,寒風呼嘯而來,裹挾著雪花吹在劉諶的身上。
讓被那團熊熊烈火燒的沸騰的胸腔稍稍冷靜下來。
感受著雪花融化帶來的絲絲涼意。
劉諶不由得笑道:
“好雪,真是好雪啊!”
“瑞雪兆豐年,這雪便是天降的祥瑞!”
忽然,劉諶轉身走回殿內,
“取紙筆來!”
侍從聞言,一邊去取紙筆,一邊滴水研墨。
等到紙筆取來的時候,墨也已經研好。
劉諶手持毛筆,沒有絲毫猶豫的便落筆紙上。
李驤端著硯台,一邊接替侍者研墨,一邊看著紙上的字:
“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李驤隻覺得格律很怪。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漢水之上,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好!”
李驤忍不住驚呼出聲。
若是沒猜錯的話,陛下這是在寫賦。
尤其是這句欲與天公試比高。
豈不正是在寫陛下登基後力挽狂瀾的事?!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李驤咧嘴一笑,我等也能被稱作英雄嗎?
寫到這裏,劉諶忽然停了一下筆,看的李驤心中大急,卻不敢出言打擾。
一時興起之事,最怕打斷思路,李驤甚至都停下了磨墨的動作。
片刻之後,劉諶再次落筆:
“惜堯舜禹湯,略輸武功。”
“武王秦皇,稍遜風騷。”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寫罷,落筆。
侍從將紙上文字舉起,展示在眾人麵前。
眾人讀罷,隻覺得一股磅礴的氣勢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為之歎服。
“如此字句,恐怕也就隻有陛下這種雄主才能寫的出來!”
“臣敢斷言,此賦必為千古傳唱!”
劉諶將手中筆遞給李驤:
“此非朕所作,乃夢中得神人相授!”
說罷將目光看向仍然站在門口的司馬楙,笑著說道:
“傳旨,加封歸義侯司馬楙為大漢第一報喜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