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宗卿,朕陪你去長安!
字數:10648 加入書籤
聽到杜預的話,在場的眾人全都一驚。
劉諶更是心中一沉。
上次回成都的時候,宗預已經是有疾在床,不能視事。
沒想到這一次更加嚴重。
想著之前見宗預時兩人之間的對話。
劉諶忍不住問道
“究竟是怎麽回事?!”
杜預喘了一口粗氣回道
“臣也是聽樊太常講。”
“捷報送到成都的時候,宗太尉聞言喜不自勝。”
“竟然能自主下床。”
“後麵太子殿下說要將消息告祭大漢列祖列宗。”
“宗太尉執意要親自前往。”
“祭拜過程無事發生。”
“等回到府中後便不省人事了。”
“全靠著宮中的藥物和那些老參吊命。”
聽聞此言,一個念頭頓時浮現在劉諶和在場眾人的腦海裏。
回光返照!
大漢此前隻占據益州和漢中兩地,這兩個地方都不產人參。
杜預嘴裏那些人參,是當年劉諶大婚的時候。
吳主孫皓送來的賀禮。
劉諶自己用不上,就暫時存在宮中。
而孫皓這些人參,又是當年遼東公孫淵想要求援孫吳時所進獻的諸禮品中的一樣。
雖然算不上彌足珍貴,但在整個北方都被曹魏霸占的情況下。
也是頗為難得。
但劉諶卻不在乎,這些東西本就是用來救命的。
現在已經發揮了它們的作用,而且救的還是宗預,劉諶根本不會覺得可惜。
可人參隻是凡藥,終究不能續命。
吊著一口氣,無非就是想等自己的回複。
誰不知道大漢的這些老臣心裏在想什麽。
又有誰不想在臨死前看一眼大漢故都。
劉諶幾乎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下令道
“派人八百裏加急趕回成都,用朕的禦車接宗太尉前往陳倉。”
“朕也會同時起行,在陳倉等著他!”
“朕陪他一起去長安!”
對於劉諶的這個決定,在場眾人不覺有異。
老劉家向來寬厚,別說是有功於社稷的宗太尉。
就是當年先勸阻劉璋不讓劉備入川,後兵敗投降曹魏的黃權。
昭烈帝也沒有對其家人做任何清算,甚至還把所有的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
區區一架禦車,陛下怎麽會不舍得。
至於前往長安,則是剛剛才議定的事情,更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但這些話落到杜預耳朵裏,可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曹氏涼薄,是曹魏所有人的共識。
他們的恩厚隻對曹氏和夏侯氏有用。
至於其他人,那個羞憤而死的於禁就是最好的明證。
至於司馬氏就更不用說了,本就是複刻曹氏路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人時朝前,不用人時朝後。
石苞被鍾會裹挾往長安,司馬昭殺其家小。
替司馬攸鎮守陳倉,還要留下獨子在長安為質。
跟大漢的劉氏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的存在!
杜預終於明白為什麽薑維會死守劍閣,堅守益州之地。
也明白為什麽之前明知大漢毫無希望,卻仍有那麽多的忠臣義士願意為大漢效死。
劉氏寬厚,才有這麽多的士為知己者死!
既然已經做出決定,劉諶便不會再拖遝。
一道道旨意立刻傳達下去,天水行宮的一眾官員需要隨時做好準備一起前往長安。
至於成都的官員,就需要先等一等。
劉諶雖然嘴上說的強硬,但成都到底是此時大漢的根本,不可能直接讓成都的行政班子直接搬來長安。
那樣國家會亂套的。
對於去長安,官員們肯定是高興的,天水隻是一個臨時落腳點。
長安才是更加寬廣的舞台,跟著陛下先一步到長安,很有可能就是別人一輩子無法企及的高度。
隻是相比較於那些官員,天水的百姓和商人卻覺得天都塌了。
從劉諶占據天水開始,這個地處西北的地方就開始逐漸繁榮起來。
到如今,原本隻是一個小城的冀縣已經發展到了媲美大型城市的程度。
無數商人從天南地北來到天水。
還不是因為劉諶在這裏。
現在劉諶要去長安,豈不是意味著天水的繁榮會立即消散?
而且皇帝能第一時間去長安,他們這些人可沒有資格。
一時間,整個天水竟有些人心惶惶之感。
這個時候,此前劉諶給天水埋下的線就起到了作用。
歸義城作為一個既不屬於南人也不屬於北人的存在。
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很突兀的存在。
但這會兒卻成了一根定海神針。
隨著司馬楙、賈褒以及秦氏這些年對歸義城的治理,以及劉諶對這些軍屬一些政治上的傾斜。
讓歸義城成為了一個十分強大的個體。
尤其是賈褒和秦氏兩個人的配合,以生意的手段幾乎聯絡了整個隴西諸郡的家庭生產。
小農經濟社會,很少有能夠額外得到經濟來源的手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劉諶的指導下,賈褒和秦氏以軍需生產作為背書,把軍中的一部分後勤裝備分割成類似流水線組裝的方式分發給諸郡的家庭。
用以提高他們家庭收入的同時,也讓這些人對大漢產生向心力,穩固大漢在雍涼的統治。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時候,賈褒和秦氏立刻用自己在隴西婦女心中的影響力。
告訴所有人,大漢不會放任天水百姓和商人的生計不管。
天水依然是諸州聯絡涼州的中樞。
婦人枕邊風向來好使,眾口鑠金的輿論力量。
讓這股風頭剛剛冒出來,就被朝廷以極快的速度撲滅。
劉諶的車駕往陳倉的方向而去,他要在那裏等待宗預的到來。
司馬楙和吳梁一起留守天水,負擔起天水正常運轉的重任。
而從成都趕來報信的杜預,則再次返回成都,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在杜預送來宗預病重的消息的時候。
劉諶就已經猜到了杜預的打算。
和杜預想的一樣,大漢攻下長安的速度太快了。
使得杜預的價值急劇縮水。
讓這個原本曆史上的文武廟第一人,根本就沒有被襯托出他應有的價值。
以至於有人已經覺得劉諶對杜預的評價有些虛大。
可別人不知道,劉諶自己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在杜預說出他的想法的第一時間,劉諶就同意了。
讓杜預返回洛陽,備戰東吳。
若是後續攻打洛陽需要杜預的話,也可以第一時間將他調過來。
劉諶的車駕離開天水,身後跟著的是滿心歡喜的隨行人員。
長安,那個隻聽說過,卻從來沒有見過的長安。
同樣沒有見過長安的劉諶也是心懷激動。
長安對於大漢的意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車馬一路前行,中途幾乎沒有做任何的停留。
到達陳倉的時候,劉諶得知宗預此刻剛到漢中城。
正在坐船前來陳倉。
劉諶便暫駐陳倉,一邊命人往長安方向鏟除溝壑,一邊等待宗預的到來。
又過了一日,劉諶的禦車出現在陳倉城下。
宗預到了。
車駕入城之後,宗預長子立刻上前給劉諶行禮。
劉諶擺了擺手,和範長生一起踏上了禦車。
巨大的禦車內,兩名禦醫時刻陪伴在宗預身旁。
見到劉諶到來,兩名禦醫立刻就要行禮。
卻被劉諶製止了
“太尉如何了?”
其中一名禦醫立刻回道
“太尉強撐起不多的精神,隨太子告祭宗廟之後,便一病不起。”
“此時已然是油盡燈枯。”
看著形容枯槁,滿臉死氣的宗預,劉諶默默不語。
範長生隻是看了一眼,便微微一歎。
劉諶伸手握住錦被下宗預的手。
入手竟是一片冰冷。
這位老人已經無法釋放出足以維持人體正常溫度的能量了。
“將炭火弄的再旺一些。”
劉諶輕聲說道。
仿佛是聽到了劉諶的話,宗預幹裂的嘴唇一陣囁動。
禦醫見狀,趕緊從身旁的箱子裏取出一個小匣子。
從裏麵捏起一小片人參,替換出宗預嘴裏已經含了多時的參片。
在人參皂苷等物質的刺激下,宗預緩緩的睜開了眼睛。
“陛下”
劉諶握住宗預幹枯的手,輕聲說道
“是朕!”
但僅僅隻是這簡單的兩個字,就幾乎已經耗盡了宗預所有的力量。
禦醫見狀立刻輕聲說道
“宗太尉身體狀況極差,人參隻有吊命之用。”
“若想讓他和陛下談話,須施以針石方能有效!”
禦醫在向劉諶解釋,劉諶微微搖頭。
他當然知道施以針石是什麽意思。
那是用來刺激人最後潛能的方法。
隻要這針紮下去,就意味著宗預的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
長安還沒到,劉諶怎麽會浪費宗預最後的機會。
範長生卻開口說道
“陛下,天師道有些秘法,能夠替宗太尉多爭取一些時日。”
劉諶看著範長生,範長生道
“或許宗太尉還有些話需要和陛下交待。”
劉諶內心掙紮了一番後說道
“能不能保證宗卿撐到長安?”
範長生說道
“臣這個法子,撐上個日不成問題,到時候再施以針石也不晚!”
劉諶默然的點了點頭。
隻見範長生從懷裏掏出來一個包裹,小心打開之後。
裏麵是一堆顏色各異的粉末。
“五石散?”(注1)
劉諶開口問道。
範長生道
“沒想到陛下如此博學。”
“不過此物是五石散,又非五石散,裏麵有臣另外加的一些東西!”
取出一些粉末,用水調開後,在禦醫的幫助下,將其灌入宗預口中。
片刻後,宗預緩緩睜開了眼睛。
看到劉諶後,宗預很快就明白了一切。
“倒是麻煩陛下了!”
劉諶搖了搖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何來麻煩一說,朕本就是要與卿同往長安的!”
宗預的嘴角扯出一個笑容。
“讓車子快一些,中途不作任何停留。”
劉諶揮了揮手,讓禦醫先行退下。
隻留下範長生在車內。
宗預看著劉諶,緩緩開口說道
“陛下奪回長安,意味著天下已定。”
“但陛下切不可因此懈怠。”
“洛陽還有司馬炎,江東還有孫氏。”
“益州世家的兩次叛亂,就足以說明這些士族不想讓大漢回來。”
“起碼不想讓陛下所治理的大漢回來。”
劉諶握著宗預的手說道
“宗卿放心,朕已經決定遷都長安了!”
一句話,宗預就明白了劉諶的想法,眼裏流露出讚許之色。
這位陛下,真是越來越像一個皇帝了!
“攻取洛陽,其根本不在兵,而在民!”
“曹氏和司馬氏想拒漢兵於中原,則必掠民以自用。”
“若是陛下能在這種時刻展現出愛民之舉。”
“百姓便會得知到底誰才是對他們好的那個。”
“但同時陛下也不能讓他們的好處超過雍州、益州和漢中的百姓。”
“否則必會引來三地百姓不滿,人不患寡患不均!”
“臣在成都,知道的要比陛下多一些。”
劉諶點了點頭
“朕知道了!”
“陳壽、李密等皆有大才。”
“陛下勿以允南而廢之。”
“治書之事,雖為其所長,但不可使其隻勞於案牘。”
“如羅憲等人,皆有攻城略地之能,使其守永安,多有浪費。”
“宜另用之!”
劉諶沉默片刻後,再次點頭。
劉諶雖然是個穿越者,但早已無法完全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看待所有事情。
譙周臨死前的言行,到底是讓劉諶的心裏留了一個結。
那可是北伐即將開始,最為需要振奮士氣的時候。
這導致劉諶北伐的這些年,雖然沒有對譙周的門人做出區別對待,但也沒有更進一步的任命。
隻是這一點連劉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沒想到卻被宗預看出來了。
“朕記下了!”
說完這些,宗預的氣息又有一些混亂。
“臣那兒子是個不成器的。”
“臣死之後,請陛下不要過於優待他,免得使他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臣家中尚有薄田數頃,府中也有一些餘財。足夠他生活的了。”
聽到這話,劉諶不由得眼眶微熱。
他的這番交代,與當初丞相臨死之時的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卻又有不一樣的地方。
劉諶自登基之後,數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無不在向世人展示。
他們依靠父蔭過好日子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而關彝大婚和自己大婚兩件事,更是告訴所有人。
想要通過聯姻壯大家族這件事,在大漢也行不通。
隻是讓劉諶沒想到的是,真正第一個站出來居然會是宗預。
他這分明是以自己的兒子為犧牲品,給所有人立下一個規矩!
即便是大漢太尉,也不能利用身份之便給親兒子謀出身!
“朕明白了!”
劉諶輕輕地拍了拍宗預的手。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季漢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