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重逢之時「三十三」

字數:4176   加入書籤

A+A-


    奧爾菲斯無心去想昆蟲學者口中的行動,迫不及待翻開了這本調查筆記。
    愛麗絲寫的客觀又主觀。
    客觀是因為她如實寫下了每個人失蹤的前因後果,可能會與歐利蒂絲莊園產生的關聯。
    主觀是因為她很少從警方的視角出發。
    比起卷宗檔案,愛麗絲更喜歡親自去拜訪失蹤者身邊的親人或鄰居與故友,從和他們或是細碎或是簡潔的家常嘮叨中,慢慢摸清失蹤者的不同麵——
    讓工人們提到就歎息一聲的廠長和總是想吸引父親注意力的小艾瑪。
    會給頭痛的鄰居送親手調製的香水,極度渴望被看到的調香師。
    表麵是光鮮亮麗的新星畫家,背地卻似乎另有一副麵孔的傑克。
    還有看似瘋瘋癲癲,卻在無形中鼓勵病人們隨他向自由港進軍衝鋒的冒險家……
    她來過,她調查,她還原。
    抹去往事的灰,真實就在筆下。
    “愛麗絲的靈魂已經回不來了。”
    昆蟲學者的歎息打斷了偵探的出神,
    “倘若命運是一根絲線,那她的後半生早被剪掉,收進神的藏品中。”
    偵探沒有抬頭,沒有說話,仍然盯著那些鮮活的文字,企圖通過這些字跡感受他們,感受她。
    昆蟲學者對偵探的沉默不以為意,繼續說:
    “我們一直在找,可越是尋找,越是明白,她不可能回來了。”
    “因為屬於她的立足之處已經沒有了,她的生命被抽走,印記被抹除。”
    “直到那名先知提出了一個辦法。”
    偵探終於抬頭了,他一直在聽,眼角有些濕潤,嗓子略啞地問:“什麽?”
    “那名先知研究的,正是命運。我聽不太懂他的那套自然,循環,更換載體什麽的。”
    昆蟲學者坦然道,
    “在最近幾年,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先知說的那些話翻譯成我們能夠理解的,然後盡量的轉變成可以落地實施的。”
    “最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方案。這個方案讓很多人都死心了,這裏麵包括我。”
    “隻有那位祭司嘟囔著,說是計劃不怕成功率太低,隻怕不去執行。”
    昆蟲學者撐著頭,
    “她似乎很擅長去告知,去說服其他人相信一些很荒謬的事。隻要有人能找到她,提一提有關愛麗絲,緬懷過去的話題,她就很樂意透露些許玄妙。”
    “奧爾菲斯先生,您很喜歡希臘神話?”
    偵探略微遲疑地點頭。
    無關喜不喜歡,奧爾菲斯是對希臘神話更加的關注。
    “那用希臘神話來打比喻,您應該知道摩伊賴吧。”
    昆蟲學者的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偵探毫不猶豫點頭。
    所謂的摩伊賴,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命運三女神。
    據說她們守著一座巨大的織機,第一位女神負責紡織,每一根線就代表著一個新的生命。
    第二位女神負責決定線的長短和花紋,這是人生的長短以及經曆遭遇。
    第三位女神負責剪掉絲線,至此,死亡降臨,人的一生走到盡頭,命運也隨之終結。
    “嚴格意義上來說,愛麗絲沒有死。”
    “隻是屬於她的命運之線,被某位絕對不能提及真名的神明從世界這座織機上挑走了。”
    昆蟲學者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將本就嚴實的窗簾又拉上幾分,壓低聲音,
    “我們多方求證,但所有的神秘學專家,都認為沒人能夠拿回那條絲線了,因為這是一場交易,而交易已經結束,誰能無緣由的從神那裏索取祂的所有物?”
    “唯有先知從他的經曆裏延伸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命運的共生。”
    偵探喃喃道:“共生?”
    “對。”
    昆蟲學者轉過身,唯恐被誰發現似的,加快語速,
    “那位先知是一位真正的‘杜伊德’,他們的信仰讓死亡不再是終點,而是一個循環。”
    “超俗的理念,讓先知認為,既然已經拿不回那根絲線,不如嚐試重新編一根命運之線。”
    偵探眼光一閃,下意識問:“人真的能夠學著神明紡織命運嗎?”
    昆蟲學者緩緩吐出一口氣,
    “一名生物學教授認可了先知提出的觀點,他表示神明的領域並非是凡人不可涉足的,隻要有瘋狂的野心去付出無法預料的代價。”
    “他以中庭之蛇耶夢加得為比喻,用銜尾蛇為要素,認為命運的絲線並不是獨立的。”
    “所有的一切都在莫比烏斯環的無限輪轉中,人與人的命運也在裏麵不斷的交織,融合,產生出新的變數。”
    “所以盡管愛麗絲的那根命運已經消失,但我們彼此或多或少都保留了有關她的經曆,這就是紡織的原料——單絲。”
    “如果有人願意去索緒,找出足夠的,隻有20~30微米的單絲,或許能慢慢累積出能重新紡織愛麗絲命運的絲線。”
    昆蟲學者看著激動的偵探,歎息一聲,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非常殘酷。我們記得愛麗絲,我們也想救出她。”
    “可光去尋找原料可不夠,我們沒辦法動用世界生命這座織機,我們記得的愛麗絲也太短暫,所有的單絲都是零碎的。”
    偵探如遭雷擊。
    昆蟲學者看他活來又死去,不再保留,繼續道:
    “所以,最後的最後,先知提出了‘共生’這個概念。”
    “既然我們實在是沒辦法編織命運,那就幹脆把所有能找到的單絲,一點點編入一條已經存在的命運絲線。”
    “這個人的命運首先要和她息息相關,能夠提供足夠的時間跨度,而不是單一的片段。”
    “其次這個人需要發自內心的願意,因為一旦這麽做,他們的命運便是一體的。”
    “真正的一體,過去,現在,未來皆綁定,他們可以被視作同一個人的一體。”
    偵探情不自禁道:“還有這種好事?”
    昆蟲學者冷眼飛去,鄭重至極:
    “最後,那位教授判斷——當編織糾纏的一體命運誕生時,百分之百會吸引來拿走愛麗絲靈魂的神明。”
    “屬於愛麗絲的命運是祂的,那麽共享之人,也等於是祂的所有物了。因為藏品的不完整,其中不屬於愛麗絲的部分,會讓神明采取一些措施。”
    “祂最有可能的應對方法,便是重啟交易,企圖用一場新的交易,買下與愛麗絲分不開的另一半。”
    “這就是我們最後的機會。”